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4/2/11 11:40:09

朝是满族贵族掌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尤其是清朝前期,只要是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是统治者疑神疑鬼,认为文字中有触犯君权和妨碍自己统治的内容,必兴文字狱,动辄株连数十人乃至数百人。清朝最早的较大的文字狱,是康照时的庄廷珑刊刻《明史》案。

浙江湖州富户庄廷珑刊刻《明史》,书中有指斥满人的话,1663年(康照二年)被人告发。当时庄廷珑已死,仍被刨棺焚尸,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刻字、印刷,甚至卖书、买书的人等,共有七十多人被杀,还有几百人充军边疆。

雍正时文字狱更甚。例如,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流放。再如,有个叫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乾隆即位后,文网更加严密,文字狱更加频繁。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有个叫徐述夔的人,著有《一柱楼》诗集,其中“明朝期翩,一举去清都”二句,被乾隆帝定为“大逆”,理由是借朝夕之‘朝”读作朝代之“朝”,“要兴明朝而去我本朝”。结果不但把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戮尸,徐的孙子和为诗集校对的人也全都处死。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清朝前期屡兴文字狱,总计有一百多次,而且处刑极为严酷,搞得人人自危,无所措手足。在这种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下,许多知识分子不敢涉及政治,只能埋头考订古书。当时有个叫梁诗正的老臣,总结出这样一条处世经验,“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即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

清朝的文字狱,是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它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影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极其黑暗的政治局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历史上的太监王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太监王岳,原本想要扳倒刘瑾等人,没想到却被反咬一口,最后被刘瑾等人追杀至死。在《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中的王岳,可以说是十分遭人恨的角色,一边对皇帝阿谀奉承,一边联合诸王谋反,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从剧中,我们就能看出来当年的王岳的权势有多大,甚至连皇帝都要避其锋芒。历史上的王岳,当年在禁宫

  • 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难度比起如今的高考要难的多,即便只是中一个进士,也能当个小官,从此吃喝不愁,要是当上状元,只要没有人故意打压,基本上就可以平步青云了。谁都知道,状元不是那么好考的,冲到最终关卡之前,还要经历县考、府考、院考、乡试等各种考试,任意一关卡住,就跟状元永远说再见了。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就

  • 清朝历史上的皇后断发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那拉氏在18岁时,被指亲给宝亲王弘历。后来弘历登基后,便赐其封号“娴妃”,是觉得她性格比较温和娴雅,气质比较柔美出众。那拉氏便带着这个封号,度过了十年的后宫生活,虽然在这个时候,其他妃子皆有生育,而那拉氏一直没有所出,但是乾隆对其还算不错,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一直不低。后来高贵妃病逝,那拉氏则晋升为贵

  • 重新审视一下商纣王的六大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纣王本名受德,庙号帝辛,“纣”是周人为其所上的批评性质的谥号。商纣王经常与夏桀并称,作为无道暴君的代名词。关于纣王的种种暴行,《史记》和《尚书》篇都有记载。然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因此历代为商纣王翻案的声音不断。第一、酗

  • 纣王被黑的很惨,其实一开始还是非常英明的!有证据表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神榜中的纣王被塑造的十分荒淫无道,其实,讲句公道话在纣王并非一开始就这么荒淫无道的,还是一个比较圣明的君主。在《封神演义》中也记载了,只是大家忽略了,不信来看看。当年纣王的祖宗成汤代天伐夏,流放夏桀于南巢,结束夏桀的暴政而得天下,传至第27代帝乙,也就是纣王的老爸。帝乙有三个儿子,老大微子启,老二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居然也曾有过禅让的奇葩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继任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是自西汉起,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初秦始皇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传位的念头。这似乎与人们心日中乖张、暴戾而且疑心病重的秦始皇扯不上边。然面,近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确实有史料显示了这

  • 揭秘历史真相:秦始皇只“焚书”未“坑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说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大家注意秦始皇颁布的

  •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来说“焚书”。焚书源于周青臣与淳于越的一段论争。前213年是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年,为了庆贺秦王朝修筑长城及取得南越地,始皇在咸阳皇宫里大宴群臣。有一个名叫周青臣的仆射借给皇帝敬酒的机会称颂始皇说:“以前,秦国很小,地不过千里,亏得陛下你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接着,他

  • 韩信谋反之谜:韩信是否真的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急急召见群臣,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史记》中没有说,只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当时韩信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假如是刘邦想收拾韩信,直接动手即可,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所以,可以断定,这个告密者是存在的

  •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韩信,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三杰里唯一被杀的。首先我们必须指出,韩信没有谋反的意图和行为。至于想没想,肯定是想了,但想的结果是放弃。韩信只活了34岁,可以说为战争而生,战争结束了,他也就结束了。韩信虽然军事谋略出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