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三大谜案之“红丸案”过程始末介绍,历史影响如何?

明末三大谜案之“红丸案”过程始末介绍,历史影响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62 更新时间:2024/2/7 4:52:53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来着实很不容易,他从出生后,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发生意图谋害他的事情,“妖书案”和“梃击案”就是其中较突出的。然而,命运对朱常洛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继位仅仅4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他当上皇帝仅仅一个月后,因为吃了鸿胪寺官员所进贡的红丸而一命呜呼。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之一“红丸案”。明光宗为什么会忽然病倒?红丸是什么样的药呢?“红丸案”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呢?

对于光宗在登极后即病倒的原因,《明史》中有较详细的记载。据说当时京城里都盛传,说是前朝万历的宠妃郑贵妃与光宗宠爱的李选侍相勾结,向皇帝进献了8个美女,致使皇帝过度纵欲,然后郑贵妃又暗中指使以前的贴身太监崔文给皇上服下让人腹泻的大黄类泻药,结果弄得光宗一天之内腹泻三四十次,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病倒了,并埋下了日后病死的祸根。

光宗朱常洛在未登基之前长期担惊受吓,使得他在摆脱威胁之后自然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尽情享乐。而按照惯例,这位年纪已经39岁的新皇帝除了自己东宫原有的妃子外,还可以占有父亲留下的妃子,并新立妃子。因此,朱常洛在刚继位几天内,就放纵地贪恋女色,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具体情形,但从有关的史书记载中却能反映出,光宗的病倒确实与纵欲相关。

再说郑贵妃,她虽然未能如愿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当上太子,但仍然费尽心思想维持自己的地位,“明末三案”都与她有纠葛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朱常洛继位之前,郑贵妃就已经发现长期处于被排挤处境中的太子有着贪色纵欲之心,便想用美人计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她唆使自己的贴身太监崔文去侍奉光宗,并献8名美姬。

这一招确实收到了效果,光宗很快就忘记了这是一个想害自己的女人,还十分感激郑贵妃,并让礼部议封其为皇太后。这时候,又掺和进了另外一个女人——李选侍,“选侍”是晚明时代的特产,明朝后期称入选宫内的侍女为选侍。李选侍很受朱常洛的宠爱,并为他生了个儿子,她因此梦想被封为皇后。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郑贵妃与李选侍勾结在了一起。

两人勾结起来意图左右朱常洛的野心很快就被朝中的大臣们注意到了,因此光宗一病倒,很快便有人上奏劝谏皇帝。兵科给事中杨涟首先进奏折说,崔文给皇上乱用药罪该万死;而对于郑贵妃想当太后,皇上自己既有嫡母,又有生母,如果封郑贵妃为太后,那么如何安置嫡母和生母呢?结果,3天后,光宗就召集大臣宣布驱逐崔文,并停止封太后。

玉碗明代食器。北京市定陵万历皇帝墓出土。由玉碗、金碗盖和金托盘组成。通高15厘米,金盖高8.5厘米,重184克。金托盘直径20.3厘米,重325克。现藏北京市定陵博物馆。

但是,官员们对郑贵妃等人的打击并不能抑制朱常洛自身的纵欲之心。据《明史·周嘉谟传》记载,八月二十六日那天,吏部尚书周嘉谟劝皇帝不要过度纵欲,皇帝注视了他很长一会儿,才让长子向宫外宣旨说那些都是传言不可相信,这也可见皇帝纵欲之事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光宗本人还试图掩盖有关自己的传闻以维护帝王尊严。

可是纵欲的严重后果毕竟已经显露出来了,这之后光宗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差。八月二十九日,病情越来越重,朱常洛开始召集大臣考虑自己死后寝宫的建设之事,而大臣们则要求皇上尽快定下太子的名位,以免来不及。也就是在这一天,有个鸿胪寺官员叫李可灼的向皇上进了一种红色的药丸。这个红药丸,据李可灼的说法,是得到道士传授的“仙方”炼制而成的,吃下去就可以治愈皇帝的病。

在场的大臣们心存疑问,但皇帝本人却要吃。实际上李可灼并不是医生,而是负责朝廷庆贺礼仪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司仪。李可灼上午向皇上进了一粒,下午又进了一粒。两粒红药丸吃过后,据说当时皇帝确实感觉好些了,但到了夜里情况如何,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到了九月初一的早上,宫中就突然传出皇上驾崩的消息。一个不到40岁的中年人突然死去,又是一国之君,这就很自然在宫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首先怀疑的就是这个红色的药丸,因为皇上才吃过它就突然死去了,确实让人怀疑。《明史》中只说这是道士提供的“仙方”,但语之未详。有学者提出,红丸跟汉代的春恤胶属同类的药,主要功能是刺激男性的性欲,想想皇帝本来就因为纵欲而致病,再服这种药加以刺激,更是火上浇油,结果过量,就导致了死亡。

不管这种红丸是什么药,吃死了皇帝,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因此红丸一案的主要后继情节就是追查害死皇上的凶手,不想却演变成了朝廷大臣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牵连受死的人很多。

首先受到怀疑的就是崔文和进红丸的李可灼。杨涟认为在此之前宫廷内外传言说皇上纵欲,实际上是崔文用来掩盖他用药害死光宗的借口,皇帝就是被崔文下药毒死的。杨涟的说法得到了当时的御史左光斗等人的支持。当时不少正直的大臣都认同这一说法,认为崔文的罪比李可灼还要大,因为他懂得医药,是有意用药加害光宗,进而又指出幕后主使人是郑贵妃,要求严惩崔文等人。

但是,对崔文的指控很不顺利,一直到明熹宗天二年,中间几经反复。原因是,除了杨涟、左光斗等人外,朝中大臣大多从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了当时担任内阁首辅的大学士方从哲,认为是他同意李可灼给皇帝用药的,因此最有罪的应该是方从哲。这实际上掺杂了很浓重的权力倾轧,这样,大臣们攻击的重点就不在李、崔二人,反而是方从哲。

之所以会这样,和方从哲本人的处置不当也有关。最初,对李可灼进红丸导致皇帝死亡应该被治死罪,大多数大臣都同意,但是方从哲却不同意,反而下令让李可灼以疾病引退,并送给他很多钱财。这样,其他敌对的官员就抓住了把柄,纷纷引经据典,认为方从哲同意李可灼进药,虽无害君之心,却有弑君之实,要求首先处置方从哲,以泄神人之愤。

一开始,熹宗还为他开脱,这应该说不无道理。有学者从与方从哲一同主政的另一大臣韩(kuDng)的叙述中发现,服不服红丸,都是光宗一人决定的,确实与方从哲无关。但是,在晚明时期,朝廷之中朋党互相倾轧非常厉害。既然有这样一个很好的攻击机会,方从哲的政敌自然不会放过,于是形成了一个攻击方从哲的群体。

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人也支持这一立场,名士高攀龙就力主惩罚方从哲,并称其为“贼臣”。结果,方从哲想逃脱罪责,慌忙上书请求退休,可说是被从首辅的位子上拉下来的。即便这样,声讨他、要求严办他的书文仍然很多,方从哲只好一面竭力为自己辩护,一面自请削职为民,远离中原。

而真正的涉案人李可灼被发配戍边贵州,崔文被贬到南京,都是很轻的处罚。特别是崔文,至魏忠贤掌权后,因为受其赏识,又被重用提拔为总督兼管河道。只是在大臣们的连连抨击下,明熹宗才最终判决崔文被杖一百,然后发往明孝陵作杂役守卫。

从红丸一案的发生过程和处理结果来看,放过了主犯郑贵妃及崔、李二人不去重判,却抓住方从哲不放,借此争权夺利,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也正是明末政治腐败的表现。红丸一案的后果是,不久之后就导致了宦官魏忠贤集团的操控朝政。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权,又为“红丸案”翻案。结果,当初声讨方从哲的一些官员被革除了官职,流放边疆,而抨击崔文、方从哲的东林党人也受了追罚,高攀龙被迫投池而死。到了崇祯年间,惩办了魏忠贤,又将此案翻了回来。再后来崇祯死后,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最终明朝廷在一片内斗之中彻底走向末途。小小的一粒红丸,却引出这么多的波折,确实是当时人难以预料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崇祯太子下落之谜:崇祯太子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外城后,崇祯眼看无力回天,就下令后宫的嫔妃自尽,以免落到起义军手中,他亲手剑砍袁妃、长平公主,并紧急召来太子。当时太子才16岁,崇祯命他逃出北京,他自己则与宫内太监王承恩一起登上煤山上吊自杀。经过了明清更替的大动荡,崇祯太子下落开始不明,又于清朝初期几次出现,难辨真假,

  • 南明小朝廷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南明小朝廷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灭亡,一些大臣在南京又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后世称之为南明,即位的皇帝是宗室朱由崧。不久,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的年轻人来到了南京,使朱由崧神经高度紧张,因为他的皇帝宝座就要不保。于是一场接一场一定要把这个年轻人说成是假太子的审问开场了。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崇祯帝杀妻砍女,并且召来了自己的儿

  • 吴三桂生平故事简介:吴三桂降清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明末的吴三桂,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他引清兵入关的史实,他也因此而遗臭万年,成了人们唾弃的卑鄙小人。对于此种结局,吴三桂想必早有心理准备,可是他为何甘冒身败名裂之险,投降清军呢?吴三桂(1612—1678),辽东人,武举出身,以父荫袭职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驻守宁远。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

  • 昆曲起源之谜:昆曲来源、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1年5月18日,它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了民族的骄傲。

  • 《天工开物》书籍、作者介绍,天工开物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几乎涉及当时全部的社会生产领域,内容广博,文字简洁,插图生动,别具一格,堪称我国古代不朽的科技宏著,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科技百科全书”。但关于它的书名含

  • 张献忠简介,“张献忠剿四川”过程始末,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百年来,一些专家和学者惊奇地发现,很少有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几乎都是“湖广填四川”。四川人口的急剧减少,很多史书和学者将其归结为张献忠的农民军在四川大肆屠杀所造成。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对此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崇祯三年(1630

  • 弘治皇帝朱佑樘生平弘治皇帝是一个好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孝宗朱佑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派充到内廷书室看护藏书。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

  • 明朝有多少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德祖朱百六:汉族,元代人,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仲八之子,朱四九之父,朱初一的祖父,朱世珍的曾祖,朱元璋追赠德祖。明懿祖朱四九:汉族,元朝泗州盱眙人,朱初一的父亲,朱世珍的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曾祖父,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为皇帝。明熙祖朱初一:汉族,宋朝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的真实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太后即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是清咸丰皇帝的妃子,深得咸丰皇帝的宠爱,因她生了咸丰的惟一的儿子载淳,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1861甲)七月,咸丰死,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懿贵妃那拉氏和皇后钮祜禄氏并尊为皇太后,上尊号为“慈禧皇太后”和“慈安皇太后”,分居西、东二宫,慈禧太后因居西宫,故称西太后。

  • 明末太子之谜:弘光帝审的崇祯太子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崇祯帝杀妻砍女,并且召来了自己的儿子让他们各自逃命。随着崇祯帝在煤山老槐树上吊死去,统治了中国277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崇祯帝自杀的消息传到陪都南京,城中官员一片慌乱。一些臣僚为再树明帜,商议拥立新君。当时思宗的从兄福王朱由崧与从父潞王朱常正避难于淮安。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