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靖皇帝明世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历史评价怎么样?

嘉靖皇帝明世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历史评价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4/1/16 15:55:50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的一天夜里,紫禁城内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嘉靖皇帝当晚夜宿在宠爱的妃子端妃曹氏的宫中,宫女杨金英等人乘着皇帝熟睡之时,用绳子勒住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可是匆忙中,宫女们将绳子结成了死扣,没办法勒紧,只是把嘉靖皇帝给弄昏迷过去。

这时,有一个宫女认为不能勒死皇帝是因为有神灵的佑护,害怕之中,就偷偷跑出去告诉了方皇后,结果嘉靖皇帝被救下。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所以这起凶案又称为“壬寅宫变”。由于涉及皇宫内的隐私,所以明朝统治阶层极力掩盖此事,史书中很少有详细的记载,而在民间则议论纷纷,说法很多,成为明史中又一疑案。

“壬寅宫变”震惊了皇宫上下,人们实在难以想像宫女竟然有如此胆量谋杀皇帝,于是追寻作案动机、擒拿幕后黑手便成为案发后的首要任务。事发之后,杨金英等16名当晚值班的宫女全部被抓起来,并受到严刑拷打,很快就供出了试图弑君的主谋元凶,宫女们一致指认是宁嫔王氏所策划。一个妃子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大案,说到底,根源仍在嘉靖皇帝本人身上。说到这里,就必须简单介绍一下嘉靖皇帝。

朱厚熜剧照

嘉靖皇帝名朱厚(音cOng),是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即兴献王的长子。正德十六年(1521),朱厚照因为长期的荒淫无度而死,死时仅30岁,没有留下儿子,于是就在皇太后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商议下,立朱厚为帝,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史称明世宗。

嘉靖皇帝登极初始也颇有作为,他革除了很多正德年间的弊政,并诛杀了朝中的奸臣钱宁、江彬等,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碰到了少有的圣君,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嘉靖皇帝和大臣们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就是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原来,嘉靖皇帝是以明武宗嗣子的身份当上皇帝的,因此他继承的是武宗的江山和血脉,这是中国封建正统伦理所十分讲究的名分问题。可是,嘉靖皇帝在即位6天之后就变了卦,发下诏旨让大臣们讨论如何才能给自己已故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封上皇帝的尊号。

对于这件事,朝中大臣认为是关系天下的根本问题,所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百官都极力反对,并出现了60多位大臣联名抗议的事情,对此皇帝一概残酷对待。事情僵持得不可开交,最后大臣们虽然对抗不过皇帝,但也因此导致君臣之间的不和,此事一直闹腾了20多年才消停。

朱厚熜画像

经过此事,嘉靖皇帝开始荒于朝政,而沉迷于荒淫之事,纵情于女色之中。特别是他继位近10年后,仍没有生下儿子,让他很着急。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个大学士叫张孚敬说什么古时候的天子在立皇后的同时,还要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样才会有很多的后代,他向嘉靖皇帝建议说,皇上年富力强,更应该广求淑女,为将来有更多的后代打算。这正对了嘉靖的心意,既可以满足他的色欲,同时嫔妃多了,生儿子的几率也提高了。

所以他就下旨广选天下的淑女,使得后宫佳丽越来越多。只是红颜易老,随着皇帝的喜新厌旧,后宫妃子之间就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这当中,就涉及到了“壬寅宫变”中的几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方皇后。嘉靖皇帝前后共有过3位皇后,第一位皇后陈氏在嘉靖帝还没有即位时就是王妃,只是由于为人性情冷僻、不苟言笑,受到了冷落。

有一天陈氏与嘉靖坐在一起,此时陈氏已经怀孕多日,正在闲聊时,有张氏、方氏两个妃子进来,嘉靖对其中的张妃十分喜爱,惹得陈皇后吃醋了,就将杯子投到地上,结果触怒了皇帝,被大加呵斥,一惊之下,陈氏流了产,大病一场死去了。第二位皇后就是那位张氏,陈皇后死后,张氏被立为皇后。后来张氏红颜渐老,皇帝不喜欢了,嘉靖十三年(1534),明世宗找了个借口废掉了张氏。第三位就是方皇后,她与前两位皇后一样都没有生育。

可以想见,随着岁月的流逝,嘉靖皇帝很快对方皇后也渐渐厌倦起来,这很自然就会引起方皇后对其他妃子的怨恨。第二个女人则是事变的主谋宁嫔王氏,王氏后来曾为嘉靖帝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但不知为什么,没有受到晋封。因此有人在分析此案的起因时提出,王氏就是由此而心怀不满策划谋害皇帝的。

第三个女人,则是受“壬寅宫变”牵累的端妃曹氏,她长得非常美丽,深受嘉靖皇帝的宠爱。可以说,自从有了端妃,皇帝就连每天的早朝也不上了,整日在后宫与端妃饮酒狎欢。而端妃因受皇帝的独宠而和王氏产生过冲突,受到了王氏的嫉恨。

所以,当王氏被招供出来之后,出于嫉妒端妃的王氏便将她也拖下水,硬说端妃是此事的同谋。而事件发生后,嘉靖皇帝本人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宫中的事务都由方皇后处理,于是方皇后就代替皇帝下令,将一贯与自己不和的端妃还有王氏等20余人统统处以凌迟。据说在临刑的时候,端妃曾经大声呼喊冤枉,骂王氏诬陷自己,而王氏知道自己必死,因此冷冷地说:“当初你在皇帝面前凌辱我,今天你也得到了报应,我总算出了口气,让你也不得好死。”

事情过了一个月后,嘉靖皇帝才醒了过来。醒后他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端妃,谁知已经被方皇后处死了。起初,人死不能复生,嘉靖皇帝也就没有多想,以方皇后救驾有功,封其父亲为平安伯,并且从此后对方皇后非常敬重。可是,嘉靖皇帝终究念念不忘端妃的好,开始疑心起来,不相信端妃会害自己,因为她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一段时日后,嘉靖皇帝向身边的侍卫询问端妃受刑的情节,侍卫就把端妃临死前与王氏的对话说了出来,他才知道原来端妃是冤枉的,就更加怀念端妃,并痛恨方皇后,从此就很少接触皇后。再后来,皇帝又有了新宠,方皇后的处境就更加不堪了。

“壬寅宫变”5年之后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的一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突然失火,嘉靖皇帝眼看着大火越来越猛烈,却迟迟不命人去救火,并说宫殿烧了可以再重新建起来,结果方皇后被活活烧死。据近代史学家分析,正是嘉靖皇帝让人放的火,原因自然是要给端妃报仇,但因皇后没有明显过失,不能光明正大地废掉她,就只好出此下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后世史家们对“壬寅宫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持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王氏主谋加害皇帝的说法,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王氏没有理由指使宫女们杀死嘉靖帝,因为作为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为了争宠而冒这么大的风险,是没有必要的,而十几位宫女为争宠而不顾生死谋害皇帝,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于是有人提出,“壬寅宫变”的发生是由于嘉靖帝为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酷虐宫女所致。因为嘉靖皇帝十分嗜好修道,自号“天池钓叟”,每日不是与后宫的美女鬼混,就是与道士混在一起炼丹求仙。当时,南阳有一个方士叫梁高辅,自称有养生的法术,道士陶仲文将他介绍给了嘉靖皇帝。梁高辅入宫后就教皇帝如何炼制春药,制作春药的方法十分残忍,据说要用七七四十九个童女初潮的经血精心炼制成丸,服后一夜可御十女。

嘉靖皇帝大喜,立刻按照道士的话去炼制这种药丸,为此,曾先后从全国征选了1000多名8至14岁的幼女进宫供其炼制春药。在“壬寅宫变”前的两年中,宫内炼丹之风达到了极点,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皇帝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此外,为了防止泄漏炼药的秘密,甚至残忍地将取过血的宫女杀死灭口。

所以后来有人推测,杨金英等宫女正是由于亲眼目睹宫女们饱经残害,自知这种灾难早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才决定拼死一搏的。还有人则认为此次宫变很有可能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因为“大礼议”之争刚刚才以嘉靖帝的胜利宣告结束,就发生了“壬寅宫变”,因此,不排除这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利用妃嫔意图除掉嘉靖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与英国第一次接触发生了哪些故事 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间,即从1735年到1795年的60年间,大清国已经出现了极盛转衰的迹象。且不说朝廷中和珅当政,导致朝中政治混沌,就是乾隆皇帝本人晚年,也是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听信阿谀,懒于进取,和珅等宵小环绕,更使得老人政治的弊端暴露无遗,大肆地挥霍,造成吏治腐败,人口膨胀,财政紧缺,社会矛盾

  • 《四库全书》值得看吗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审查完李侍尧贪腐的案子,和珅声名鹊起。还在回京的路上,便被升任户部尚书,五月成为御前大臣。李侍尧案审结,和珅的办事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朝廷中对和珅是一片赞誉,这时,乾隆皇帝封和珅为四库馆正总裁,希望能够体察自己心意的和珅参与到自己文治武功的文治方面,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来。中国向来有盛世修典的传统。

  • 明朝东林党之谜:东林党的存在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楹联,自晚明以来,它传遍了大江南北,更加因为东林党人的千古奇冤而具有极大的感召力。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的士大夫政治集团,东林党到底是怎样一个团体呢?东林党产生于明朝末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吏部文选司

  • 张居正传奇故事:张居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居正堪称有明一代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本人曾对人说:“我非相,乃摄也。”所谓“摄”,就是摄政,是代皇帝执政,显然张居正自己也认为,他的权力超出一般的内阁首辅。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称,张居正“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张居正号太岳,时人

  •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独宠温体仁?温体仁的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即位后,面对外患内乱,急于求治,一旦政事不如意,便常常迁怒于文武百官,重典之下,官员或遭诛杀或遭贬谪,据统计,崇祯一朝,遭诛杀的总督就有7人,巡抚11人。明朝阁臣贵极人臣,很少有因罪被杀的,而崇祯时却连杀二人,其中一人被赐自尽后尸体吊了整整两天两夜,史书称“真从来未有之惨”。而官员替换更是频

  • 魏忠贤专政之谜:魏忠贤是怎么掌控朝政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乳母,心灵嘴巧,且奶汁稠厚,甚得由校生母王氏的信任。王氏不久被迫害而死,朱由校从小孤苦无依,客氏出自女性的本能,对朱由校十分疼爱,两人日久生情,如同母子。朱由校一登上皇位,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对其宠惠有加。客氏仗着皇帝为其撑腰,威权日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忠贤攀权附贵,千方百计地与客氏勾搭,

  • 明末三大谜案之“移宫案”过程始末,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年仅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继承了因服食红丸而去世的明光宗的帝位,但登基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移宫案”,就是有人占据了应该由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不愿意搬出来。官员们为了维护皇家的体制,就发动起来逼其迁出以及由此生出的一系列事端。皇帝的寝宫也有人敢占据吗?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移

  • 明末三大谜案之“红丸案”过程始末介绍,历史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来着实很不容易,他从出生后,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发生意图谋害他的事情,“妖书案”和“梃击案”就是其中较突出的。然而,命运对朱常洛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继位仅仅4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他当上皇帝仅仅一个月后,因为吃了鸿胪寺官员所

  • 明朝崇祯太子下落之谜:崇祯太子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外城后,崇祯眼看无力回天,就下令后宫的嫔妃自尽,以免落到起义军手中,他亲手剑砍袁妃、长平公主,并紧急召来太子。当时太子才16岁,崇祯命他逃出北京,他自己则与宫内太监王承恩一起登上煤山上吊自杀。经过了明清更替的大动荡,崇祯太子下落开始不明,又于清朝初期几次出现,难辨真假,

  • 南明小朝廷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南明小朝廷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灭亡,一些大臣在南京又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后世称之为南明,即位的皇帝是宗室朱由崧。不久,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的年轻人来到了南京,使朱由崧神经高度紧张,因为他的皇帝宝座就要不保。于是一场接一场一定要把这个年轻人说成是假太子的审问开场了。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崇祯帝杀妻砍女,并且召来了自己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