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专政之谜:魏忠贤是怎么掌控朝政大权的?

魏忠贤专政之谜:魏忠贤是怎么掌控朝政大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07 更新时间:2023/12/24 12:02:32

乳母,心灵嘴巧,且奶汁稠厚,甚得由校生母王氏的信任。王氏不久被迫害而死,朱由校从小孤苦无依,客氏出自女性的本能,对朱由校十分疼爱,两人日久生情,如同母子。朱由校一登上皇位,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对其宠惠有加。客氏仗着皇帝为其撑腰,威权日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忠贤攀权附贵,千方百计地与客氏勾搭,与其结成“对食”关系,形如夫妻。

也有人认为,魏忠贤之所以能够专权乱政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与熹宗的荒庸无能和不理政事颇有关系。本来就有点弱智的熹宗有一个嗜好,十分酷爱木匠活,喜欢自己亲手做一些小器具,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魏忠贤每次乘他忙得正起劲的时候去奏事,这时的熹宗哪有心思去管理国家大事,不耐烦地说:“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好好干吧。”魏忠贤便背着皇帝,假传圣旨,把持朝政,铲除异己。

魏忠贤不但善于玩弄权术,而且做事手段毒辣。对曾对自己有过重大引见和推荐功劳的另一太监魏朝,魏忠贤最后竟放恶狗将他吃掉。魏忠贤在任司礼监的时候,大肆网罗亲信,相助为虐,他手下有一群被称作“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的走狗,党羽遍及各个衙门。除司礼监,魏忠贤还兼任东厂总督太监,勾结党羽,结成了庞大的阉党集团,打击东林党人,许多官员被革职斥逐或被迫害致死。

魏忠贤和客氏把持朝政,作恶多端,激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愤慨。御史杨涟等人连名上书,疏中列举弹劾了魏忠贤专权乱政、迫害忠良、蒙蔽圣上、暗害妃嫔、私建祠堂、任用私党、败坏圣名等罪名,紧接着又有70多名朝臣上疏弹劾魏忠贤,奏疏达百余封。魏忠贤惊恐万分,求助客氏和太监王体,在他两人的辩解和帮助下,糊涂的熹宗不但不听朝臣百官的劝谏,反而下一道措辞严厉的谕旨,极力袒护魏忠贤。

这次上书使魏忠贤对杨涟等人怀恨在心,他凭空捏造罪名,逮捕了杨涟、左光斗、周朝瑞、魏大中、顾大章、袁化等6人,在狱中对其施以酷刑,六君子全被折磨而死。之后,魏忠贤又再次大兴冤狱,将周起元、周顺昌、高攀龙、周宗建、李应升等7人诬以受贿之罪名,逮捕入狱,周起元等人受尽严刑拷打,最后全部惨死狱中。魏忠贤和客氏不仅对政治上反对他们的朝中官员下毒手,就连后宫嫔妃在熹宗耳边说两句对魏、客两人不利的话,也难逃魏忠贤和客氏的魔掌。

张皇后因“性严正”,多次提醒熹宗警惕魏、客两人,遭其怨恨,被陷害致流产,致使熹宗无后。裕妃张氏性格刚烈,对魏、客两人不屑一顾,于是以有孕之身被禁于冷宫,绝其饮食,裕妃最后饥渴而死。冯贵人劝熹宗停止内操(指挑选、装备宦官,在禁中操练,这是魏忠贤出的鬼主意),魏、客便假传圣旨,将其赐死。李成妃为冯贵人求情,魏、客两人知后大怒,将其囚禁,幸亏李成妃事先储备了食物,没有被饿死,但被贬为宫人。

魏忠贤控制的东厂也到处横行霸道,肆意抓人,百姓中谈话中无意冒犯了魏忠贤也会被处以剥皮、割舌等酷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魏忠贤的族人因魏的发迹也纷纷被加官晋爵,身居要职。侄子魏良卿封宁国公,加太师,另一个侄子魏良栋封东安侯,加太子太保;侄孙魏鹏翼封安平伯,加少师。族人中荫封锦衣卫指挥使的有17人,官至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有多人。随着魏忠贤个人势力急剧膨胀,朝廷内外众多的官僚为了取悦于魏忠贤,呼他为“九千岁”,魏忠贤似乎对于“九千岁”还不满意,于是有些人干脆呼他“九千九百岁”,离“万岁”皇帝只差一步之遥。这些谄媚的官员尤嫌不足,又掀起了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的运动。

祠即祠堂,原本是祭祀死去的祖先或先贤的宗庙,为活着的人建造祠堂,称为“生祠”。始作俑者是浙江巡抚潘汝桢,他上疏说“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请求为魏忠贤立生祠。明熹宗不但没有阻止,还为这个生祠赏赐匾额——“普德”。此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建祠之风愈演愈烈,以至各地官员对生祠的态度和恭敬程度成为对魏忠贤是否忠诚的标志,生祠之多、几遍天下。每建一祠,霸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无人敢阻拦,建祠的钱财,都是地方官员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而来,人们叫苦连天。

生祠“极壮丽庄严,不但朱户雕梁,甚有用琉璃黄瓦,几同宫殿。不但朝衣朝冠,甚至垂旒金像,几埒帝王。”当时甚至还有人把魏忠贤和圣人孔子相提并论,说什么:“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对魏忠贤的谄媚之风泛滥全国。

正当魏忠贤权力达到顶峰、权倾朝野之时,天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就是崇祯皇帝。靠山一倒,魏忠贤和客氏的末日也就到了。

崇祯皇帝首先把客氏赶出皇宫,免去魏忠贤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发配凤阳守祖陵,当魏忠贤行至途中,又被下令押回京城审判。魏忠贤知道难逃一死,与其回去遭千刀万剐,还不如趁早自己结束性命,便悬梁自尽。魏忠贤自结性命不解天下百姓之恨,于是崇祯帝下令“诏磔其尸,悬首河间”,并抄没其家,将全部财产估价变卖助饷。随后,崇祯皇帝对魏党进行清理。

朝廷颁布“钦定逆案”,这件“逆案”是明末也是整个明朝最大的一起党案。魏忠贤被定为“逆案”之首,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6人,交结近侍19人,交结近侍次等11人,逆孽军犯35人,谄附拥戴军犯15人,交结近侍又次等128人,祠颂44人,共计258人,如果加上“漏网”57人,共计315人之多,可见阉党声势之庞大。作恶多端的魏忠贤和魏党终于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也是王振、刘瑾等几个专权大宦官的共同下场,他们共同验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千古训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末三大谜案之“移宫案”过程始末,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年仅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继承了因服食红丸而去世的明光宗的帝位,但登基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移宫案”,就是有人占据了应该由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不愿意搬出来。官员们为了维护皇家的体制,就发动起来逼其迁出以及由此生出的一系列事端。皇帝的寝宫也有人敢占据吗?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移

  • 明末三大谜案之“红丸案”过程始末介绍,历史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来着实很不容易,他从出生后,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发生意图谋害他的事情,“妖书案”和“梃击案”就是其中较突出的。然而,命运对朱常洛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继位仅仅4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他当上皇帝仅仅一个月后,因为吃了鸿胪寺官员所

  • 明朝崇祯太子下落之谜:崇祯太子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外城后,崇祯眼看无力回天,就下令后宫的嫔妃自尽,以免落到起义军手中,他亲手剑砍袁妃、长平公主,并紧急召来太子。当时太子才16岁,崇祯命他逃出北京,他自己则与宫内太监王承恩一起登上煤山上吊自杀。经过了明清更替的大动荡,崇祯太子下落开始不明,又于清朝初期几次出现,难辨真假,

  • 南明小朝廷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南明小朝廷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灭亡,一些大臣在南京又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后世称之为南明,即位的皇帝是宗室朱由崧。不久,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的年轻人来到了南京,使朱由崧神经高度紧张,因为他的皇帝宝座就要不保。于是一场接一场一定要把这个年轻人说成是假太子的审问开场了。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崇祯帝杀妻砍女,并且召来了自己的儿

  • 吴三桂生平故事简介:吴三桂降清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明末的吴三桂,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他引清兵入关的史实,他也因此而遗臭万年,成了人们唾弃的卑鄙小人。对于此种结局,吴三桂想必早有心理准备,可是他为何甘冒身败名裂之险,投降清军呢?吴三桂(1612—1678),辽东人,武举出身,以父荫袭职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驻守宁远。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

  • 昆曲起源之谜:昆曲来源、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1年5月18日,它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了民族的骄傲。

  • 《天工开物》书籍、作者介绍,天工开物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几乎涉及当时全部的社会生产领域,内容广博,文字简洁,插图生动,别具一格,堪称我国古代不朽的科技宏著,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科技百科全书”。但关于它的书名含

  • 张献忠简介,“张献忠剿四川”过程始末,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百年来,一些专家和学者惊奇地发现,很少有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几乎都是“湖广填四川”。四川人口的急剧减少,很多史书和学者将其归结为张献忠的农民军在四川大肆屠杀所造成。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对此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崇祯三年(1630

  • 弘治皇帝朱佑樘生平弘治皇帝是一个好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孝宗朱佑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派充到内廷书室看护藏书。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

  • 明朝有多少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德祖朱百六:汉族,元代人,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仲八之子,朱四九之父,朱初一的祖父,朱世珍的曾祖,朱元璋追赠德祖。明懿祖朱四九:汉族,元朝泗州盱眙人,朱初一的父亲,朱世珍的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曾祖父,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为皇帝。明熙祖朱初一:汉族,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