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戚继光斩子之谜:戚继光斩子的原因是什么?

戚继光斩子之谜:戚继光斩子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954 更新时间:2024/2/7 4:52:49

自古“虎毒不食子”,然而戚继光为了严明军纪,竟将自己的儿子斩死于阵前。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戚继光真的会为了严明军纪而大义灭亲么?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戚继光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立志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并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三十四年,调任浙江。次年,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与倭寇三战三捷。三十九年,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三府参将,次年获“台州大捷”,至此,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四十一年,戚继光奉命入闽,与俞大猷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升福建总兵。其后又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10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兵。

万历十一年(1583),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朝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

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他经常以岳家军为榜样,对士兵严格要求,命其一不扰民,二要拼死杀敌,成为国之栋梁,他训练出来的戚家军使倭寇闻风丧胆。关于戚继光严明军纪、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的品质,浙江和福建一带一直盛传着“戚继光斩子”的传说,其真假与否,历来众说不一。各地故事的版本也有所不同,但主要有两种。

在浙江临海的故事版本中,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3000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小将军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戚小将军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小将军没按照军令行事,便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

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忍痛斩了儿子。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打了胜仗又被斩首的戚小将军,修建了“太尉殿”。浙江省温岭县民间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斩子地点在肖泉,当地至今仍有肖泉小将军庙故迹。而两地所传被斩的均是戚祚国。

另在福建宁德的版本中,戚继光率兵入闽抗倭,头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巢穴——横屿。横屿是一个海上孤岛,与宁德的樟湾村隔海相望,涨潮一片汪洋,落潮泥泞一片,不易攻取。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戚继光终于决定在中秋节下半夜出击,拂晓前捣毁横屿倭巢。

临行前,戚继光晓谕全军:“潮水涨落,分秒必争,只许勇往直前,不准犹疑回顾。违令者斩!”戚继光的儿子戚狄平任先锋官,首先带领队伍出发。行至麒麟山下的宫门嘴山口时,戚狄平想知道父亲所在的中军是否跟上来,就回头朝樟湾方向望了望。跟在后面的将士以为先锋有令传达,不觉脚下一顿。戚继光发觉有人停马回头,立即询问是什么原因停步不前。

中军回报说是戚先锋回顾所致。戚继光大怒,命人将戚狄平绑至马前,斥责道:“你身为先锋,带头违令,如何叫三军将士服从军令。”于是下令按军法就地问斩。身边部将纷纷说情,都无济于事。结果,戚狄平还是在大路边被斩首示众。戚家军扫平了横屿倭巢之后,就南下福州继续追剿倭寇。一次战斗间隙,戚继光登上闽侯吼虎山,想起爱子被斩于宁德樟湾村头,不禁伤心下泪。

后人就在他曾立足思念爱子的地方建起一座六角凉亭,取名“思儿亭”,樟湾百姓还在当年戚狄平被斩的地方立有“恩泽坛”石碑,以永远纪念戚继光斩子的大义之举和戚氏父子剿倭保民的功劳。此外,福建还有其他许多地区流传“戚继光斩子”的传说,其中连江、宁德、闽侯民间传说斩子地点在连江麒麟山下(一说白鹤岭),斩的是戚狄平;福州民间传说斩子地点在福州北岭,闽侯民间也有此说;仙游、莆田等地民间则均传说斩子故事发生在当地(莆田说在城外),斩的是戚印。

种种传说虽然不一,但都表明了“戚继光斩子”在民间的影响力。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如郭沫若就认为该传说乃“后人所造的”。

疑点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第一,在正史和有关资料中没有关于该传说的记载。《明史》、《明书》、《闽书》、尹璜的《罪惟录》、董承诏的《戚大将军孟诸公小传》和汪道昆的《孟诸戚公墓志铭》等著作中均未提及此事。

第二,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等在戚继光死后曾为其编纂《年谱》。如此,被斩的就绝不可能是戚祚国。此外,《年谱》对戚继光的事几乎有闻必录,但却没有谈及戚继光斩子的事。更重要的是,根据《年谱》记载,戚继光和结发王氏于嘉靖二十四年成婚,即使立刻得子,在他于嘉靖三十四年赴浙江和嘉靖四十一年入闽抗倭时,其子年龄也尚小,不足以在战斗中任要职。

再次,戚继光在其死前所作的祭祀祖先的《祝文》中记载自己有5子,其分别为祚国、安国、昌国、报国和兴国,其中并没有提到戚狄平和戚印。由此推断,戚狄平和戚印其人即使存在,充其量也不过是戚继光的义子罢了。

看来,“戚继光斩子”一事是否属实,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证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靖皇帝明世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历史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的一天夜里,紫禁城内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嘉靖皇帝当晚夜宿在宠爱的妃子端妃曹氏的宫中,宫女杨金英等人乘着皇帝熟睡之时,用绳子勒住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可是匆忙中,宫女们将绳子结成了死扣,没办法勒紧,只是把嘉靖皇帝给弄昏迷过去。这时,有一个宫女认为不能勒死皇帝是因为有神灵的佑

  • 乾隆与英国第一次接触发生了哪些故事 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间,即从1735年到1795年的60年间,大清国已经出现了极盛转衰的迹象。且不说朝廷中和珅当政,导致朝中政治混沌,就是乾隆皇帝本人晚年,也是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听信阿谀,懒于进取,和珅等宵小环绕,更使得老人政治的弊端暴露无遗,大肆地挥霍,造成吏治腐败,人口膨胀,财政紧缺,社会矛盾

  • 《四库全书》值得看吗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审查完李侍尧贪腐的案子,和珅声名鹊起。还在回京的路上,便被升任户部尚书,五月成为御前大臣。李侍尧案审结,和珅的办事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朝廷中对和珅是一片赞誉,这时,乾隆皇帝封和珅为四库馆正总裁,希望能够体察自己心意的和珅参与到自己文治武功的文治方面,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来。中国向来有盛世修典的传统。

  • 明朝东林党之谜:东林党的存在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楹联,自晚明以来,它传遍了大江南北,更加因为东林党人的千古奇冤而具有极大的感召力。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的士大夫政治集团,东林党到底是怎样一个团体呢?东林党产生于明朝末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吏部文选司

  • 张居正传奇故事:张居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居正堪称有明一代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本人曾对人说:“我非相,乃摄也。”所谓“摄”,就是摄政,是代皇帝执政,显然张居正自己也认为,他的权力超出一般的内阁首辅。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称,张居正“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张居正号太岳,时人

  •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独宠温体仁?温体仁的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即位后,面对外患内乱,急于求治,一旦政事不如意,便常常迁怒于文武百官,重典之下,官员或遭诛杀或遭贬谪,据统计,崇祯一朝,遭诛杀的总督就有7人,巡抚11人。明朝阁臣贵极人臣,很少有因罪被杀的,而崇祯时却连杀二人,其中一人被赐自尽后尸体吊了整整两天两夜,史书称“真从来未有之惨”。而官员替换更是频

  • 魏忠贤专政之谜:魏忠贤是怎么掌控朝政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乳母,心灵嘴巧,且奶汁稠厚,甚得由校生母王氏的信任。王氏不久被迫害而死,朱由校从小孤苦无依,客氏出自女性的本能,对朱由校十分疼爱,两人日久生情,如同母子。朱由校一登上皇位,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对其宠惠有加。客氏仗着皇帝为其撑腰,威权日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忠贤攀权附贵,千方百计地与客氏勾搭,

  • 明末三大谜案之“移宫案”过程始末,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年仅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继承了因服食红丸而去世的明光宗的帝位,但登基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移宫案”,就是有人占据了应该由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不愿意搬出来。官员们为了维护皇家的体制,就发动起来逼其迁出以及由此生出的一系列事端。皇帝的寝宫也有人敢占据吗?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移

  • 明末三大谜案之“红丸案”过程始末介绍,历史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来着实很不容易,他从出生后,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发生意图谋害他的事情,“妖书案”和“梃击案”就是其中较突出的。然而,命运对朱常洛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继位仅仅4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他当上皇帝仅仅一个月后,因为吃了鸿胪寺官员所

  • 明朝崇祯太子下落之谜:崇祯太子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外城后,崇祯眼看无力回天,就下令后宫的嫔妃自尽,以免落到起义军手中,他亲手剑砍袁妃、长平公主,并紧急召来太子。当时太子才16岁,崇祯命他逃出北京,他自己则与宫内太监王承恩一起登上煤山上吊自杀。经过了明清更替的大动荡,崇祯太子下落开始不明,又于清朝初期几次出现,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