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建春:中国第一个知青

徐建春:中国第一个知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69 更新时间:2023/12/5 18:18:20

个世纪50年代,随知青运动开始出现了一批典型人物。下面编给大家介绍那个时代的一个代人物建春。

徐建春,20世纪50年代初回乡知识青年中一颗耀眼的新,也是中国知识青年中的第一颗明星。

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山东《大众曰报》的章《徐建春一一农村知识青年的榜样》,作为党报,正式为全国知青树立先进典型,此为第一次。

从此,徐建春的名字像春般迅速吹遍全国各地。

徐建春,女,山东省掖县过西区后吕村人,出身农家。1951年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困,只好放弃继续读书的梦,在家务农。

此时,正值我国农业合作运动开始,后吕村也在积极组织互助组,徐建春生性好强,又是村里稍有文化的女孩,懂得识时务,容易受新生事物,便村里的另外4户人家组成互助组,并由她担任互助组组,当时她还只有17岁,正是花季年华。

小年纪像个初生的牛犊,天不怕地不怕,带领互助组积极生产。

在当地,妇女没有下田耕地的习惯,徐建春却不管,带头老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秋季麦收时,互助组里的劳动力不够,她就发动妇女们下地帮忙,并把年老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农忙儿所。

农闲时,她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学习文化与科学知识。

她对互助组实行民管理、分工负责,把个小小的互助组搞得并井有条,热火朝天。慢慢地,自愿加入她这个组的人越来越多起来。

就这样,她办的互助组的先进事例很快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并进行了大力宣传。

1952年10月,也就是她回乡后的第二年,《山东青年》率先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她回乡后担任互助组组长的先进事迹。

接着,她在青年团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受到奖励,成为青年团山东省委的候补委员,还参加了北京国庆的观礼。

1953年她又参加第三届志愿军慰问团到朝鲜访问。

此后,徐建春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锻成为知识青年在农村可以大有作为的最具说服力的典型,她后来入了党,从一个小小的互助组组长变成全国最年轻的人民社女社长之一,并被评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团中央委员。

知青,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政治舞台上尽领风骚。

推荐阅读:

知青是什么群体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根泽:劳动与知识相结合的知青典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数以百万的知识青年中有许多的优秀知青,吕根泽就是其中的一个。吕根泽,一个20世纪50年代劳动与知识相结合的回乡知青典型。1953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团中央写给吕根泽的一封信,信中说:吕根泽,你热爱农村,投身于农业劳动,刻苦钻研农业技术,并有力地推动了你村的互助合作运动, 而得到了显

  • 邢燕子:上山下乡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沫若曾做过一首诗赞扬一位女性,这个主人公就是邢燕子。邢燕子,一个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回乡青年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最有作为的光辉典型。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知识青年的代名词,是毛泽东亲手树起的整个一代知识青年的学习榜样。邢燕子,原名邢秀英,天津市某厂

  • 董加耕:知青典型的巅峰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加耕,一个20世纪60年代初光芒四射的知青典型,其名声曾一度盖过邢燕子,几乎达到知青典型的巅峰。从1964年年初开始,先是《中国青年报》,接着是党报《人民日报》和党的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对董加耕进行大量的宣传报道,《人民日报》称他是毛泽东时代的好青年,是勇敢的革命先锋,赞扬他所走的道路是毛泽东时

  • 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狂飙突起,国家、民族乃至每个中国人的命运都因此而发生了未曾想象到的剧烈变化,曾经按部就班地推行了4年之久的上山下乡运动此时也发生了突变。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爆发。一批批曾经高喊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口号的下乡知青们,

  • 老三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创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老三届”开始的大规模上山下乡是我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伟大创举,揭开了我国青年运动史的新篇章。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重大成果,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在个人崇拜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只有毛泽东的话才是真正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rdquo

  • 领导干部带头送子女务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毛泽东“最新指示”的号召下,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展得生机勃勃,一批又一批虔诚天真的中学生,在狂热的口号声中,争先恐后地奔向广大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理性与冲动总是一种矛盾。当绝大多数的热血青年冲向祖国的边疆和农村时,也有不少城市青年有抵触情

  • “再教育”是什么?知识青年为何要接受“再教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泽东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实际上成了一场接受“再教育”的运动。相比之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此时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毛泽东的指示是给“文化大革命&rdquo

  • 金训华张勇:“再教育”的典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主席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后又说“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毛泽东的指示就将接受再教育的对象明确为即将毕业的初中、高中、大学生,而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则成了青年学生的必经之路。 在如此这般再教育的标准下,一批时代的精英应运而生,金

  • 知青下乡存在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1970年开始大滑坡,摧残知青的事件在各地屡屡发生。上山下乡运动几乎跌入谷底,可以说这是“再教育”的必然结果。下面是当年的一份情况反映。据《北京日报》社1973年2月28日《内部参考》上的一则消息称:据对北京5个中学、10个班级共478名学生的调查,准备

  • 李庆霖:文革期间第一个告御状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文革”时期,全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许多政令不通,一些造反派掌权的地方更是阳奉阴违,把中央的指示当成耳边风,我行我素。有的地方对知青的摧残迫害依然成风。知青的生活状况每况愈下。1972年底,福建省的一名知青家长李庆霖给毛泽东写了封反映自己当知青的儿子的窘迫与艰难的生活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