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帝定国是诏内容及意义

光绪帝定国是诏内容及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3/12/22 23:10:05

定国是诏简介

《定国是诏》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为百日维新颁布的改革纲领,是皇帝诏书。“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定国是诏内容

根据《清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已日,即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原如下: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

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定国是诏标志着什么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开展戊戌变法的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超《戊戌政变记》)此外,定国是诏又名《明定国是诏》。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定国是诏更加了解了呢,更多相关文章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庚子国变:垂死帝国的最后反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庚子国变指什么清朝末期,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清政府听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杀光洋人,便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对八国宣战。为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美、法、俄、德、

  • 克林德事件与克林德牌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克林德事件简介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清廷先剿后抚的义和团运动在华北漫延,四处烧教会、杀教士洋人、杀教民、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于是人心惶惶,本来按国际惯例,清廷应负责使馆区的保安工作,但很显然此工作已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各国使馆纷

  • 鲜为人知的胜利: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简介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是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天津大沽口的作战。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凭借其优势的海上力量,接连攻陷中国沿海重镇,1858年6月(咸丰八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了《天津

  • 清朝为何要推行剃发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剃发令简介剃发令,指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清政府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主要是汉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发型的政策。清朝军队攻下南京、苏州、杭州后,清政府认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发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剃发令”或以“薙发令”代称。由于这项政策

  • 清朝不同时期发型有什么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发型是什么样的清朝初期,统治者颁布剃头令:头顶只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清初的满人皆是此风俗:头顶只有金钱大小一片头发,蓄做手指粗细的小辫子,须得能穿过清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满人称之为金钱鼠尾。后来经过了200年,才逐渐演化成清末时期的剃半光头。清兵攻陷广州时,清颁布剃发易服令说:“金钱鼠尾

  • 乾隆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十全武功是什么意思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时期的十次军事行动,为乾隆皇帝自我夸耀之词。所谓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实际只有九次,事实上,廓尔喀战役也有两次。细分的话,应该是:1747至1749年

  • 洋务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转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洋务教育简介洋务教育是较教会学校起步稍晚的西学性质的近代教育形式,也是19世纪60年代至1895年之间、由少数开明的上层官僚主办的中国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近代教育形式。在改良主义教育尚未实施之前,洋务教育始终在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运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且一度成为“同治中兴”的象征性政绩。洋务教育的

  • 书院的起源与宋代书院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代书院简介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的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在宋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式。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 新乐府运动的主张及代表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乐府运动简介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

  • 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非唐朝莫属,唐朝从619年建立,到907年,总共经历了289年;在200多年的时间里面,唐朝在外交、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并且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盛世:开元盛世。唐朝(619年-907年)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了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