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的“文字狱”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历史影响?

明朝初期的“文字狱”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61 更新时间:2023/12/27 20:26:19

所谓文字狱,就是文人们在写文章时,由于不慎而触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并因此受到了残酷惩罚的案件。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字狱之灾,从其残酷程度来说并不下于后来清朝康乾时期的文字狱,而这次文字狱的起因和过程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那么,明初为什么会兴起文字狱呢?

明初文字狱的发生,从时间上来说,开始于洪武十七年,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九年,前后长达13年之久。终洪武一朝,直接因文字而起的重大案例,不下20余件,因为文字狱遭到冤杀和株连的人不计其数。

说到明初文字狱形成的具体原因,不能不提到朱元璋的出身,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他大兴文字狱的心理根源。因为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出身贫寒的皇帝,他幼年家庭非常困难,个人经历非常坎坷,当过和尚,也做过盗匪(因为朱元璋参加过元末红巾军起义,这些农民起义者被当时的元朝统治阶级视为盗匪),属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阶层。

这些经历,使得朱元璋自幼就对当时处于社会上层、掌握文化知识的文人儒士有着很不好的印象,生怕受到他们的歧视,养成了猜忌怀疑的自卑心态。

当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而夺天下的时候,他离不开这些文人儒士的支持,也还能够以比较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些知识分子,但是一旦当上皇帝以后不久,朱元璋就开始表露出对这些人的不满,并用非常残酷的手段去对待那些触怒他的文人儒士。

明初的国子学祭酒许存仁,为朱元璋争夺天下曾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就因为在讨论朱元璋称帝时,他提出要告老返乡,被朱元璋视为忤旨而借故逮捕,后来死于狱中。还有贵溪儒士夏伯叔侄,当新的朝建立起来以后,朱元璋下诏天下招读书人出来当官为其所用,他们却断指立誓永不当官,这就大大惹怒了朱元璋,于是下令枭没其全家,以为他人儆,借以恐吓天下的读书人。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言者有罪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人仅仅因为向朱元璋直言进谏而触怒了他,便招致杀身之祸。洪武九年就发生了这样的一起事件。当时天象发生异变,古人称为“星变”,这就要求有人来解释这一天文异象,为此,朱元璋下诏要求众大臣进行解释。

山西平遥县的训导叶伯巨,就向皇帝上了长篇大论,认为这是由于朱元璋亲政以来的措施不当引致的。他说是三个原因导致了天象的异变,第一是由于皇帝在开国后分封诸子太过侈奢,第二是由于朱元璋用刑太过频繁,第三是由于希望治理好天下的心态太急切。

应该说,叶伯巨对朱元璋的进谏是大臣对封建帝王的有参考价值的提醒,但却引起朱元璋的猜疑,怀疑这是有意离间他的骨肉亲情,当时就要用弓箭将叶伯巨射死,在丞相的劝阻下才作罢,但最终叶伯巨未能逃过一劫,惨死于狱中。

文字狱形成的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因为被怀疑影射朱元璋的出身寒微而惹祸的,这实际上是“莫须有”的罪名。前面曾提到,朱元璋少年时当过和尚,做过盗匪,这段经历使他当上皇帝以后十分忌讳别人提起此事,对于像“光”、“秃”、“生(僧)”、“取法(去发)”、“则(贼)”等字或谐音的字非常敏感,因为“光”、“秃”、“生(僧)”、“取法(去发)”都被视为骂他做过和尚,“则”则视为骂他做过贼。

不过,古时的读书人写文章偏偏喜欢用文雅的文言文去曲折地表述直白的语句,不知不觉中就正好触犯了朱元璋的忌讳。《二十二史(音zhB)记》中记录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如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给朱元璋上《贺表》,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的句子,被杀;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的《谢增俸表》有“作则垂宪”一句,被处死;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至表》有“圣德作则”句,被杀;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有“睿性生知”的字样而被诛。

其他犯忌的词句还有“垂子孙作则”、“仪则天下”、“建中作则”、“取法象魏”、“拜望青门”(青门指僧院)、“体乾法坤(发),藻饰(早失)太平”、“遥瞻帝扉(帝非)”、“式(失)君父子以班爵禄”、“永绍亿年,天下有道(盗)”等等。朱元璋对用字的避讳也很在乎,如不允许用“元”字,“洪武元年”改成“洪武原年”;洪武三年下令禁止百姓取名时用天、国、君、臣、圣、神等字,举不胜举。

有些文人仅仅因为作诗而无意间获罪于朱元璋。如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在《宫女图诗》中写道:“女奴抚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朱元璋看到,认为是讽刺自己,就借口高启替苏州知府魏观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将他腰斩于市。

另有一个官员叫陈养浩,因作“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诗句,被朱元璋视为动摇军心,也被溺死。甚至有兖州知州卢熊,发现官方公文中老把“兖”字误印成“”字,于是上书朱元璋,请求更正。朱元璋看了奏章,很不高兴,认为“秀才无理,便道我‘滚’哩”,将“”视为“滚”。不久,便以结党的罪名杀了卢熊。

更为滑稽的是,就连死了上千年的“亚圣”孟子也难逃朱元璋的文字之狱。有一次朱元璋读到“民贵”、“君轻”句时,认为这是大不敬,就命人将孟子的神位扔出孔庙,要让他在死后也得不到赦免。又命人将《孟子》一书进行修订,删节了三分之一,这样才能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本。后来,由于掌管观天的人说天上的文曲星暗了,引起朱元璋的猜疑,才又不得不将孟子牌位重新送回孔庙。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朱元璋私下出游到一个寺庙,发现壁上题有一诗:“大千世界活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认为是有意嘲讽他,于是庙里的所有和尚都被处死。

对于明初文字狱的原因,有人认为上面的分析是浅层次的。一些早期的学者指出,明初文字狱的出现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引起的,是一部分旧地主阶级的文人对新兴皇朝臣属关系的斗争。只是朱元璋用文字细节和他自己出身经历的禁忌来兴文字狱,将新旧势力的斗争演变为莫须有的罪名杀戮大批知识分子,这反映了他残暴的一面,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今天看来,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真实原因,就是要借此以树立皇权的威信,这从朱元璋和大臣的一次对话中就可看出。在大兴文字狱的时候,有很多勋臣对此感到不平,朱元璋曾对他们说过:“世乱用武,世治宜文,非偏也。”治文字狱的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天下的读书人,这从朱元璋定八股、删节《孟子》的行为中可以反映出来。文字狱的出现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统治上走向极端的产物,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生平故事介绍,朱元璋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自从这首歌谣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以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凤阳人已经众所周知,就连《辞海》中也讲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朱元璋的籍贯似乎已成定论。但事实上,至今在江苏的句容、盱眙、沛县等地,也流传着朱元璋是当地

  • 明成祖朱棣上位之后为什么要血洗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应该没有不认识,朱棣上位绝对是不光明的,朱元璋本来是要传位给朱允炆的,朱允炆上位没多久就被朱棣谋反了,最后朱棣坐上了皇位。朱棣其实老早就知道朱元璋想要传位给朱允炆,所以他也老早做好了准备。朱棣一直觉得朱允炆没有那个能力当皇帝,但是朱棣坐上皇位之后,虽然朱棣登上了皇位,但是并没有受到多少的好

  • 郭子兴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郭子兴为什么会选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贫民皇帝之最非朱元璋莫属。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发家事迹,可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仔细分析,其实这个小乞丐在他的皇帝路上,确实有过不少贵人相助的,其中最大,也是改变最深的帮助。可以说就是当时的土豪军阀郭子兴了。郭子兴不仅赏识朱元璋,把自己手下的士兵给他带,攻打滁州时,还全权交由朱元璋负责。并且后来还

  • 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是怎么收复太平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群雄纷争时,陈友谅在攻陷太平,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后,就派人来约张士诚一同进攻建康(今南京)。有人劝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往狙击。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率军出征,就会用一部分军队牵制我,而大部分则顺流直驱建康,半日内就可到达。那时我的步兵骑兵急急赶回,行军百里再去作战也为时已晚,这是兵法所忌的。”陈友

  • 朱元璋为什么会成功?明朝将领胡大海是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开国皇帝能成就霸业,既靠天时地利,更靠人和。其中“人和”很重要,皇帝开创基业时,靠自身魅力善于笼络人,能让一帮能臣良将死心塌地跟随他,即使为他舍命打江山,如果没有这种“人和”,谈不上建立霸业。朱元璋能成就霸业,并开创明朝,他手下有许多为他舍命打江山的人,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朱元璋手下名将云集,但

  • 朱元璋的历史形象如何?朱元璋有哪些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权力顶峰的朱元璋,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反之,失人心者就要失天下,元朝的滅亡,便是镜鉴。因此他坐上龙椅之后,便诏谕各级政府:“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而已。”他改革元朝弊政,制定新法,以猛治国,澄清吏治,发展农业生产

  • 朱元璋一共有几个儿子?各自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几个儿子?各自的结局是什么?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去世后,由皇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削藩,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自己做了皇帝。朱棣当了22年皇帝后去世,死后由长子朱高炽继位。朱棣共有三个儿子,现在来看看这三个儿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棣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处境颇为尴尬的皇帝。一方面,他在位期间,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明朝综合国力臻于极盛,文治武功仅次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明朝乃至整个封建时代都不多见的贤明之君,无愧于一代雄主之称。但另一方面,他当这个明朝皇帝,却名不正言不顺。朱元璋生前确定的继承人,是皇太

  • 靖难之役过程始末:分析朱棣谋反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的事例可以说是不绝于史书。但造反者众多,成功者甚少。这是因为在中央朝廷与地方藩王的战争中,朝廷所拥有的巨大号召力和朝廷所能调用的战争资源是造反藩王所不及的。因此,藩王在起兵反抗中央朝廷的战争中往往在道义和物质上处于劣势地位,使得靠造反而成功登位的藩王很少。但凡事都有特殊,在

  • 朱棣举兵造反:关键是高僧的八字箴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皇帝在历史上还是一位比较杰出的君王,他的文治武功,甚至可以和开国皇帝朱元璋来相提并论。但他的皇位其实也得来的不是那么的光彩,因为他的皇位并不是他的父亲传给他的,而是通过造反夺来的。当时朱元璋一直都非常喜欢他的大儿子,可是最惨的是,他的大儿子却很早就死了。朱元璋当然是非常的悲伤了,可以说朱元璋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