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空印案”之谜是怎么回事?“空印案”的历史影响

明朝“空印案”之谜是怎么回事?“空印案”的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31 更新时间:2024/3/12 21:19:24

明朝初年,朱元璋先后兴起过四次大案,除了胡惟庸蓝玉两案,还有郭桓案及“空印案”,后两案是因官员贪污而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惩治贪污案。对于郭桓贪污案,因为查有实据,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空印案”从事情缘由上来说,更接近于作弊行为。

“空印案”的牵连之广,对明初的政治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造成士大夫们都不敢为官。那么“空印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值得引起争议的地方?

在明初,按照规定,全国各地的布政司和府、州、县每年都要派会计部门的官吏到户部去报账,将有关地方财政的各项收支,包括钱、粮、布帛、军需款项等详细做账上报,在户部汇总,经户部核实数字后,这账才算完成。因为账目繁多且琐碎,只要有一笔数字写错,或与总账不合,户部就会把账册驳回重做,使得地方官们受苦连连。

因为从各地往返京城,少说也要个把月,多的达数月,这对于那些地处偏远的府、州、县来说尤其痛苦,并且户部汇总账目有期限规定,超过期限就要受处分。于是为了方便起见,当时各地方官府派往户部做账目的计吏,往往会带上一些备用的空白账页,并预先盖好地方官衙的大印。说白了,这就有些类似于今天的空白支票或空白介绍信,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填上数字或内容来生效使用,这就是所谓的空印。一旦账目上出现错误,好及时地用空白的账页重做,以避免来回奔波。

这种做法被当时的县、州、府、布政司各级官府会计部门采用,已经形成了惯例,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但偏巧的是,在洪武九年一次检查户部钱谷账册的例行公事中,这一做法被朱元璋发现了。这让一向自以为掌握天下耳目的皇帝大为恼火,再加上朱元璋自幼出身于贫寒之家,对元朝地方官府的贪污腐败深有体会。

朱元璋因此大怒,立刻命令将全国各地掌印的官员以及在空白文书上署名的官吏全部逮捕,关入御史台监狱审讯,一时之间,全国数百上千的官吏被关入大牢,而面对天子的盛怒,朝中大臣都不敢上谏劝阻。于是这一案件不断扩大,最终就形成了明初著名的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

当时宁海(浙江)有布衣名郑士利,其兄长郑士元,官湖广按察使佥事,也因为此案而被捕。郑士利非常清楚空印账的来由,因此他就给朱元璋上了奏折,想要说明空印一事的由来,希望能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使用空白账页是不可能作弊的。因为在当时,正式的官府公文一般都使用骑缝章,并且还要加盖好几枚印章才能有效,并不是说只在一张纸上盖一个印就能使用的。

郑士利认为既然使用空白印账是由来已久的习惯,就不应该加罪。他又从明朝的法理上辩解说,国家一直以来是先有法律明告天下百姓,然后才会对犯法的人判罪,但是从开国以来却从未就空印一事颁布法律,因此怎么能判罪呢?

并且一旦随便诛杀众官吏,如何能够服众。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这种指责皇帝的作法,结果只是更加触怒了朱元璋。他下令将郑士利逮捕,并严加审讯,要找出幕后指使,并将郑氏兄弟押解到今江苏江浦服劳役。

经此一番,最终整个“空印案”的最后判决是:凡地方主印官全部处决,佐吏以下杖一百,然后充军戍边,全国范围内因此而处死的官员多达成千上万。但这一判决结果并未能解决官吏的贪污问题,过了十一年,就发生了户部侍郎郭恒盗卖库粮、贪污钱钞的大案,贪污总额折合粮食达2400余万石,受牵连的官员逾万,全部处死,甚至连民间乡村百姓之家也受到波及,一时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从“空印案”形成的全过程和结果来说,事实上大多数都是冤狱,如此扩大化的审理狱案,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据有人估计,“空印案”与郭恒贪污案合在一起,共处死并连坐了将近七、八万人之多。还有人说,从“民中人之家有大抵皆破”的记载来看,这分明是朱元璋敛财的一种手段。不管这是否是有计划的手段,如此的审理案件,反映了人治时代律法的专制与残暴。

对于“空印案”的过程和结果,没有什么可争议之处,只是“空印案”究竟发生在哪一年却一直是个谜。关于“空印案”,在《明太祖实录》和《明史太祖纪》上都没有提及,这便导致了后来的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根据《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的记载,“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但是,翻阅《明史》卷一三九《郑士利传附方徵传》,却又发现,其中提到怀庆知府方徵上书为“空印案”鸣冤,于洪武十三年被逮到京城。这样,在明史中就出现了前后叙述自相矛盾之处。据此,研究者们肯定“空印案”的发生应早于洪武十三年。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考证后提出,“空印案”的发生是在洪武九年。所根据的是方孝孺的记载,因为在方氏《逊志斋集》卷廿一《先府君行状》及《叶伯巨、郑士利传》中,都曾言及在洪武九年发生“空印案”。近代史学家孟森、李光璧就据此认定是洪武九年。

近些年来,又有研究者对“空印案”发生的时间作了更为细致的考证,将《明史》与《兴化府莆田县志》、《明太祖实录》、《国榷》反复核对确认,认为“空印案”应当是发生在洪武八年(1375)。因为前面提到的方徵上书鸣冤的原因是“因星变求言”(就是皇帝因为天文现象的异变而向天下寻求解释),而“星变求言”一事发生的时间是洪武九年闰九月,方徵在上书中明确地提及是去年发生“空印案”,因此应该是洪武八年。

“空印案”的发生之所以会在时间上造成不确定性,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空印案”涉及面很大,辗转牵连的人也很广,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结束,因此才会出现不同的时间说法。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初期的“文字狱”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文字狱,就是文人们在写文章时,由于不慎而触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并因此受到了残酷惩罚的案件。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字狱之灾,从其残酷程度来说并不下于后来清朝康乾时期的文字狱,而这次文字狱的起因和过程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那么,明初为什么会兴起文字狱呢?明初文字狱的发生,从

  • 朱元璋生平故事介绍,朱元璋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自从这首歌谣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以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凤阳人已经众所周知,就连《辞海》中也讲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朱元璋的籍贯似乎已成定论。但事实上,至今在江苏的句容、盱眙、沛县等地,也流传着朱元璋是当地

  • 明成祖朱棣上位之后为什么要血洗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应该没有不认识,朱棣上位绝对是不光明的,朱元璋本来是要传位给朱允炆的,朱允炆上位没多久就被朱棣谋反了,最后朱棣坐上了皇位。朱棣其实老早就知道朱元璋想要传位给朱允炆,所以他也老早做好了准备。朱棣一直觉得朱允炆没有那个能力当皇帝,但是朱棣坐上皇位之后,虽然朱棣登上了皇位,但是并没有受到多少的好

  • 郭子兴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郭子兴为什么会选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贫民皇帝之最非朱元璋莫属。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发家事迹,可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仔细分析,其实这个小乞丐在他的皇帝路上,确实有过不少贵人相助的,其中最大,也是改变最深的帮助。可以说就是当时的土豪军阀郭子兴了。郭子兴不仅赏识朱元璋,把自己手下的士兵给他带,攻打滁州时,还全权交由朱元璋负责。并且后来还

  • 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是怎么收复太平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群雄纷争时,陈友谅在攻陷太平,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后,就派人来约张士诚一同进攻建康(今南京)。有人劝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往狙击。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率军出征,就会用一部分军队牵制我,而大部分则顺流直驱建康,半日内就可到达。那时我的步兵骑兵急急赶回,行军百里再去作战也为时已晚,这是兵法所忌的。”陈友

  • 朱元璋为什么会成功?明朝将领胡大海是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开国皇帝能成就霸业,既靠天时地利,更靠人和。其中“人和”很重要,皇帝开创基业时,靠自身魅力善于笼络人,能让一帮能臣良将死心塌地跟随他,即使为他舍命打江山,如果没有这种“人和”,谈不上建立霸业。朱元璋能成就霸业,并开创明朝,他手下有许多为他舍命打江山的人,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朱元璋手下名将云集,但

  • 朱元璋的历史形象如何?朱元璋有哪些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权力顶峰的朱元璋,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反之,失人心者就要失天下,元朝的滅亡,便是镜鉴。因此他坐上龙椅之后,便诏谕各级政府:“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而已。”他改革元朝弊政,制定新法,以猛治国,澄清吏治,发展农业生产

  • 朱元璋一共有几个儿子?各自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几个儿子?各自的结局是什么?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去世后,由皇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削藩,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自己做了皇帝。朱棣当了22年皇帝后去世,死后由长子朱高炽继位。朱棣共有三个儿子,现在来看看这三个儿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棣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处境颇为尴尬的皇帝。一方面,他在位期间,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明朝综合国力臻于极盛,文治武功仅次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明朝乃至整个封建时代都不多见的贤明之君,无愧于一代雄主之称。但另一方面,他当这个明朝皇帝,却名不正言不顺。朱元璋生前确定的继承人,是皇太

  • 靖难之役过程始末:分析朱棣谋反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的事例可以说是不绝于史书。但造反者众多,成功者甚少。这是因为在中央朝廷与地方藩王的战争中,朝廷所拥有的巨大号召力和朝廷所能调用的战争资源是造反藩王所不及的。因此,藩王在起兵反抗中央朝廷的战争中往往在道义和物质上处于劣势地位,使得靠造反而成功登位的藩王很少。但凡事都有特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