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七七事变29军副军长佟麟阁阵亡始末

七七事变29军副军长佟麟阁阵亡始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4/1/8 6:01:33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以搜查"失踪"士兵为名,进攻宛平城。驻防在此的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

此时,29军军长哲元正在山东乐陵为父亲修陵墓,军务暂由佟麟阁代理。同在军中的还有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

日军对卢沟桥的进攻在7月8日清晨5点左右。当时,日军的炮火非猛烈。29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对防守下了死命令:"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负责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抵抗。

但是,此时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仍不明确,仍抱有通过和谈平息事件的幻想。11日方才回到军中的宋哲元企图按照地方事件来处理七七事变。佟麟阁坚决主张武力还击,不让日军得逞。虽然前线战士拼死抵抗,但是国民政府仍旧和日军继续和谈。7月9日、11日、19日,冀察当局与日本华北驻屯军达成了三次协议。但是这些协议仅仅只是一纸空文,日军仍旧继续进攻。7月17日,在发表谈话,他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终于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政府的决心是表下了,但是,却迟迟不见有援军增援前线的29军。而与此同时,日军则借和谈的时机快速增兵。到25日,日军在平津地区已经集结了近6万人。

26日下午,日军华北驻屯军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面对如此无礼的挑衅,军长宋哲元严词拒绝。作为"回礼",宋哲元于第二天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表态将坚决守土抗战。

28日清晨5点半,日军发起进攻,先派21架飞机分两队轰炸北平四郊,并以机枪扫射。日军的进攻重点在南苑,而这一区域恰是佟麟阁驻守。日军集中优势兵力3000人,携40门大炮,向南苑猛攻。南苑阵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面对日军的猛攻,佟麟阁毫不退缩,他激烈士兵说:"中日之战不可避免,日寇进犯,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有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面对汹涌而来的日军,佟麟阁并没有随军部移驻北平城,而是与师长赵登禹一起,率领留守南苑的官兵以及军事训练团的学员、大学生军训班的学生约8000人一起死守南苑。

战斗相当激烈。混战中,佟麟阁被日军机枪射中右腿,血流不止,行动不便。稍微包扎后,继续率部指挥作战。部下劝其稍作休息,他拒绝说:"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没过多久,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带伤指挥作战的佟麟阁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壮烈殉国。同时牺牲的高级将领还有第132师师长。

佟麟阁年仅45岁,英年早逝,令人感叹。

对佟麟阁将军的评价,当时的《北平时报》曾撰文写道:"佟副军长善治军。二十九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则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当七七后,军士于烈日下守城,每一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竞献西瓜,坚却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无伦,堪称模范军人。"

"模范军人"四个字,是对佟麟阁将军最为中肯的评价,将军英名,彪炳史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七七事变29军五位师长:一人殉国一人被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后仍不满足于反而相继在上海、华北等地制造事端妄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进而吞并中国。1933年,日本占领热河后向长城沿线进攻遭到我军民顽强反击,之后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 七七事变抗日将领冯治安功绩不可磨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日本策划“华北自治”阴谋之际,地方性军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日本特务机关,将29军及冀察政权首领们作了分类,计有“亲日派”、“知日派”、“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日军经常制造挑衅事件。1936年6月,日军开始不断向二十九军官兵

  • 七七事变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浴血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守卫北平西南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遇到日军挑衅和进攻,当即奋起还击,这次史称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

  • 七七事变中宋哲元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2月初,日本林铣内阁上台,立即宣扬不尚武的新政策。日本商界则频频伸出橄榄枝,派团访华,只谈经济,不谈政治。4月,日本外务省通过了《第三次处理华北纲要》,表示要"采用公正的态度...形成日中间的友好关系。"华北驻屯军也一反常态,主动和冀察当局改善关系,不仅史无前例地赠送二十九军十几门山炮,还

  • 七七事变历史影响及后世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 七七卢沟桥事变29军伤亡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为了进一步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陆续运兵入关。1936年,日军从东面、西面和北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附近的卢沟桥发动进攻,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军进攻北平早有周密的军事计划,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北平的南大门——

  •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溃退:对日军抱有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七抗战 1937年7月7日,驻守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进行夜间演习,当晚以丢失士兵为借口寻衅,二十九军军部下令死守阵地,8日驻守芦沟桥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步兵一一○旅(何基沣)二一九团(吉星文)第三营(金振中)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9日蒋介石电宋哲元积极准备,谈判

  • 七七事变平津沦陷:李文田发起天津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文田(1894—1951)字灿轩,1894年生于河南浚县,国民党二级上将、原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幼丧父,生活十分困难,由舅家供养。高中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六期步科。李文田参加西北军后,曾任滦河兵工厂总监、团长、旅长等职。西北军失败后,坚持在山西练兵,拥护宋哲元重组二十九军,是八名共

  • 七七事变蒋介石下令全面抗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在江西庐山。1937年7月8日上午,他收到了宋哲元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电报。蒋介石的第一个反应是:全面战争可能真的来了。蒋介石复电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匆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已准备随时增援。无法确切地知道,至少在名义上是中国军政

  • 七七事变最大汉奸小人潘毓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华北巨奸潘毓桂,抗战胜利后遭国民政府逮捕。潘毓桂原本一审判处无期徒刑,但潘毓桂不服判决,提起上诉。1948年3月18日上午11时15分,南京高等法院刑事一庭庭长金世鼎,推事申屠宸、胡连云,书记员曾鸣秋开庭宣判。判决书认定潘毓桂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情留给家属生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