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妖僧姚广孝,曾帮助朱棣取得皇位,为何嘉靖帝将其移出太庙?

一代妖僧姚广孝,曾帮助朱棣取得皇位,为何嘉靖帝将其移出太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3/12/6 5:10:51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身旁必有能人辅佐,比如刘邦张良萧何刘备诸葛亮赵匡胤赵普等等,这一对对明星组合或是开创了一个王朝,或是延续了一个朝代的辉煌。

而在拥有两百多年国祚的大明王朝中,朱棣与姚广孝这对组合却十分特别,因为姚广孝是一位身披袈裟的空门弟子,但他却辅佐朱棣完成了以燕藩一地之力夺取天下的空前创举。

毫无疑问,姚广孝是帮助朱棣登上皇位的大功臣,而姚广孝此举也获得了极大的回报,不仅生前极得朱棣信任,被托以重任,死后还入太庙,成为明朝唯一获此殊荣的文臣。

那么,作为靖难功臣的一代妖僧姚广孝,在明嘉靖时期为何又被嘉靖帝从太庙中移除了呢?

身在空门心不空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姚广孝的出身说起。元朝末期,姚广孝出生于苏州一个普通郎中家庭中,初名天禧,14岁时遁入空门成为一位僧人,法号为道衍,姚广孝并非他本名,而是朱棣称帝后的赐名。

少年姚广孝出家后不仅研习佛法,还不忘学习儒家经典与儒家典籍,后来还曾拜在道士席应真门下钻研道法与兵法谋略,除此之外,姚广孝还与著名大儒宋濂、高等人交往密切,可见姚广孝在儒学方面应该也颇有建树。

由此观之,姚广孝并不是单纯只是一个和尚,而他学到的权谋本事也成为后来他帮助朱棣起兵靖难的最大依仗。有意思的是,姚广孝早年在嵩山寺游玩时曾遇到相士袁珙为他相面,那么袁珙对姚广孝的评价是什么呢?

据《明史》记载,袁珙见到姚广孝后大为吃惊,惊叹道:

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刘秉忠是何许人也呢?他的身份也是一个和尚,在宋末元初获得忽必烈的赏识而得赐名刘秉忠,他为元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甚至连元朝的国号都是在他的建议下确定下来的。

虽然刘秉忠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向来不受汉家百姓待见,但姚广孝听到袁珙对他的评价后不仅不生气,反而颇有些开心,因为他也想像刘秉忠一样,得遇明主,一展心中抱负。

姚广孝心有猛虎,渴望在元末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可惜直到朱元璋灭元建明,姚广孝始终没有等到机会。

一顶白帽助朱棣

洪武八年,姚广孝前往南京参加礼部召开的考试,然而成绩并不理想,仅得僧衣而无授官。洪武十五年,蹉跎半生的姚广孝终于遇到他心目中的明主,当时正值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令分封在外的儿子们挑选高僧在封地内诵经礼佛,为马皇后祈福。

也就是在此时机,姚广孝见到了燕王朱棣,擅长相面的姚广孝见朱棣相貌异于常人,龙行虎步颇具帝王气象,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明主。在《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中,姚广孝首次见到朱棣后便说:“燕王挑选我随侍在身边,我送给您一顶白帽子。”

白加王,皇也,姚广孝的意思很明确,要帮助燕王朱棣成就一番霸业,但朱棣当时听完姚广孝一番话可吓得不轻,毕竟朱元璋和朱标都还活着呢,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如果被朱元璋知道了,他可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朱棣素有野心,虽然知道只要朱标在世,他继承皇位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他还是将姚广孝要走带回北平,让其成为庆寿寺主持。姚广孝虽为寺庙主持,但他时常出入燕王府面见朱棣,与朱棣密谈大事。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天下藩王蠢蠢欲动,朱棣自然也对皇位起了觊觎之心,不过朱元璋却将朱标之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打消了朱棣的野心,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朱允炆在未登基之前就意识到各地藩王叔叔们对皇权的威胁,于是在登基之后,朱允炆在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实行削藩之策,不过朱允炆的手段太过酷烈,周王、齐王、代王等相继被废,湘王甚至被逼烧毁王府自尽。

功成身退,百年后被移出太庙

朱棣知道朱允炆削藩这一刀迟早要砍在他身上,毕竟燕藩是众多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朱棣深知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在姚广孝的帮助下厉兵秣马,起兵靖难,承平不久的大明王朝重启战端,天下陷入南北叔侄争位中。

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很多战略都是出自他手中,因此姚广孝虽没有亲自上战场,但他的功劳却堪称第一,这点在《明史》中也有记载:

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不过在朱棣靖难成功后,姚广孝却拒绝还俗出仕,只是接受了朱棣赐予的太子少师的虚职,至于朱棣赏赐的豪宅美女,也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洪熙元年,朱高炽以姚广孝在靖难之中劳苦功高为由,将其灵位配享朱棣的太庙,前文提到过,这一殊荣在文臣中仅有姚广孝获得。

不过在姚广孝配享太庙百年后,明嘉靖九年,以小宗入大宗继承皇位的嘉靖皇帝却下旨称姚广孝之功不足以配享太庙,然后就将其以僧人身份剔除出了太庙。

其实,嘉靖皇帝这样做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嘉靖帝喜好修仙是公认的事实,这位极其推崇道教的皇帝每次祭祀太庙时,都要给一个和尚上香祭拜,心中肯定很膈应。

其次,姚广孝对于朱棣来说的确是从龙功臣,但在后世皇帝眼中,此举却不值得提倡,如果后世皇帝认可姚广孝这种怂恿藩王反叛的臣子为忠臣,那岂不是在鼓励众多野心家们鼓动藩王造反吗?

结语

姚广孝的确是一位浑身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他鼓动朱棣造反却不是为了功名富贵,很多人认为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性格叛逆,想将一生所学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姚广孝是个妖僧,无故挑起天下争端,但他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才怂恿朱棣造反呢?答案众说纷纭,只能凭后人猜测了。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妻子汤仪逝后,马一浮孤身60余年,蓄长须纪念,拒绝岳父再娶劝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马一浮与丰子恺在杭州蒋庄“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若是不言背景,谁能想到这样一首对仗工整、富有韵律,又饱含着诗意的五言律诗,是从一个九岁的孩童口中说出来的呢?这位孩童名叫马一浮,那日被母亲私下里叫去,对方指着庭院中盛开的菊花,

  • 朱自清发妻武钟谦:婚后整日操劳,抚养六个子女,因劳累患病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妻子武钟谦逝世后的第三年,朱自清来到她的墓前为她扫墓,并写下了如此饱含深情的悼念之信。那个辛劳清苦的她如今已在此安眠许久,而有她操劳过的家庭如今还维持着和睦安稳的模样。在武钟谦的墓前,朱自清深深地怀念起他们之间的过往时光,怀念着那个一生为他、为孩子而奔忙的她。对于14岁便与

  • 世界上赌国运的事情有哪些?看看国外的三次大赌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千年,不知道消失了多少地方,又出现了多少政权,以史为鉴,当我们翻开史书时,往往不得不感叹,有时候国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后人的眼中看来,反而却是无法证伪的。尤其是迈入近代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急速变化,某些地方在赌国运这一方面,可谓是出神入化。像是国外,作为最为热衷赌国运的地方,敢称第二就无人敢

  • 尧舜禹的禅让制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只是一个美好的政治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禅让制是我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尧舜禹之间的权力禅让,标志着禅让制的正式形成。关于上古时期禅让制的真实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禅让制自始至终也没有成为权力交接的主流方式,但禅让制确实是一种政治理想,是生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文明果实。尽管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事迹表述得很清楚,

  • 皇帝诵经敲得睡着了,13岁侍女偷偷笑出了声,从此她的命运被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有句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是陪伴在君王身边就像是陪伴在老虎身边一样,随时都可能有杀身之祸。就像是北齐的初代皇帝高洋,高洋执政早期励精图治,这样下去绝对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可惜他后来不知怎么了,变得无比残暴滥杀。他有一个十分宠爱的薛贵嫔,高洋一边宠爱她,一边又跟薛贵嫔的姐姐不清不楚。某天,高洋去薛贵嫔

  • 李商隐长于用典,用典不着痕迹且余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 渤海国曾参与契丹反对武周的战争,直到灭亡一直奉中原为正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渤海国首任君主大祚荣所部的靺鞨曾经在唐高宗时期被唐朝征服,迁居营州(辽宁辽阳),参加了契丹李尽忠反对武周政权的军事行动,被武周军队击败逃亡靺鞨的故地。开元元年(713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政权,民族主要以靺鞨和高丽人组成,主要控制区域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东北和现在俄罗斯领土的一部

  • 汉末胡人内迁埋下“五胡乱华”伏笔,五胡乱华时各族人均深受压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五胡乱华,其之所以乱,一个是认识上的乱,就是理不清楚;另一个是现实中的暴,就是杀伐太重。从汉人的角度说,是至暗时刻;但从胡人的角度说,也绝非高光时刻。在这段时间里,普通百姓,无论胡人还是汉人,都要经历乱世痛苦。乱世的恶魔一旦被放出,就只能问恶魔能够饶过谁了,但它谁也饶不过。所以,被乱世乱死的胡人,也

  • 明朝的封闭催生了走私,而倭寇中也有大量明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为啥明朝倭寇最多?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倭寇的组成部分。所谓“倭”,其实就是古代人对日本人的简称。所谓“寇”,这就很明显了,也就是盗贼、匪徒的统称。现在就能搞明白,为啥明朝的倭寇最多了。倭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日本人,一部分则是贼人。其中贼人可就不仅限于日本人了,还有很多明朝人在里面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趁十三世纪封建帝国衰落而以铁蹄踏破亚欧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成吉思汗父亲为其乞颜部酋长也速该。传说成吉思汗出生时,手中正拿着一血块,寓意天降将掌生杀大权。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初,烈祖征塔塔尔部,获其部长铁木真。宣懿太后月伦适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异之,因以所获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成吉思汗是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