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讲“竹子开花、马上搬家”,有啥说法?古人智慧让人佩服

古人讲“竹子开花、马上搬家”,有啥说法?古人智慧让人佩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97 更新时间:2024/1/16 2:40:06

竹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竹子坚韧挺拔、高风亮节,历来为人墨客所喜爱,代词人苏东坡就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但古代民间又流传着“竹子开花、马上搬家”的俗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你见过开花的竹子呢?

《山海经》中说:“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晋书》中也有记载:"晋惠帝元康二年,草、竹皆结子如麦,又二年春巴西群竹生花。"

可见竹子其它植物一样,都是可以开花结果的,只是它的生长周期比较长,60年开花已经算是比较短的时间了,有些品种的竹子上百年才开花一次。但竹子一旦开花之后,很快就要迎来成片的枯死。

在古代,人们看到竹子在开花以后,竟然从根部开始腐烂,没多久就成片枯死了,古人对这种现象无法解释,就会产生恐慌情绪,觉得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而竹子成片枯死后,也意味着周围有大面积的腐坏物质,还会引起虫害,细菌污染等,对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健康会有影响,这样就更让人们确定了,竹子成片死亡,是个不好的预兆,于是就产生了“竹子开花、马上搬家”的俗语。

到了现代,才有了科学的解释,科学家认为,这是竹子生长到一定年龄,出现衰老,为了繁衍下去,才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但开花结果会消耗竹子的大量营养和能量,造成了它们很快枯死的情况。

还有一种说法,竹子开花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因为竹子的生长环境恶劣,严重缺水、营养不足造成的,如果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就可以避免竹子开花的现象。

结语:

竹子开花只是一种自然规律,说明竹子的生长周期到了,它们通过开花的方式繁衍下去,只是这种繁衍方式比较特别,并不是什么不好的预兆,不用恐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4岁苏联少女,被拉去洗澡,刚解开衣服,2个男子扑了上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40年,14岁的少女柳芭,被好友丽达拖去澡堂。柳芭满腹牢骚,她饿得头晕眼花,洗什么澡?丽达笑而不语,轻轻推开大门,柳芭一抬头,差点晕过去!只见2个彪悍的男子,正一手提着酒瓶子,一手拿着皮鞭,冷笑着走来……柳芭想跑,却被丽达死死摁住。柳芭是谁?她的结局如何?一、孤立无援,8人战坦克1942年,一个

  • 历史上唯一被穷死的王朝,皇帝向大臣借钱发军饷,群臣却无动于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的灭亡,久经传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个皇帝非常的穷,穷到他向大臣们借钱打仗,所有大臣都不愿借给他,最后他上吊自尽,他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号称“史上最穷皇帝”。他每天都勤于朝政,提倡朴素,最后却因国库空虚而陷入绝境,甚至连向大臣们借钱,都无法扭转颓势。那么,这位非昏庸无道的崇祯皇帝,为何最终走向

  • 不是皇后也不是嫔妃,古代皇帝的第一次,被这2类女子“夺”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为了延续政权,传宗接代非常重要,所以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就是为了多生一些子嗣,因此,古代的皇室,就会有专门的人去教皇帝一些男女之间的事情。令人好奇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的第一次都是给了谁呢?其实并非是后宫中的嫔妃或者是皇后,而是这两类人。▲晋武帝司马炎(图/翻摄百科词条)古代的

  • 货真价实的民国第一高手——武圣孙禄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晚年号涵斋,又被叫做活猴。河北完县任家疃村(今属望都县)人。孙禄堂是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有人称其为中华最伟大的武术家,甚至认为他的武学造诣堪称空前绝后。孙禄堂九岁时,因为父亲去世,孙禄堂被迫失学,但少年孙禄堂即有对武术的兴趣,他跟一位吴姓老师学习了内功、轻功、散

  • 如懿传:世上有多少弘历,正在伤害着自己的青樱-求婚易,守婚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重温《如懿传》,安安静静的看着弘历青樱从相知相许相伴到相离,才发现这部电视剧真的甩了于正的《演戏攻略》好几条街。继《甄嬛传》之后,流潋紫再一次清晰直白地刻画出了帝王薄幸的样子。此中无情可见一斑。当然,这个时候他心中如懿是胜过舒妃的。毕竟是青梅竹马一起看墙头马上的人,毕竟他曾为娶如懿担着风险求了良久,

  • “死了都不放过”,这个皇帝反腐有奇招,让贪官的后人做穷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享国祚268年,前后共历12帝。他们之中有一位皇帝,在清朝所有皇帝中,是最为勤政的一个,他个人自诩为“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同时在整饬吏治、打击贪官方面,这位皇帝有奇招:对贪官“死了都不放过”,“不要看他的面子,让这个人的后人做个穷人”。可以说,反腐一直反到棺材中,让贪官死了都无法在另一个世

  • 不端“官架子”才是“官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据史料记载,公元1655年,官员汤斌前往陕西潼关道赴任。为不惊扰地方百姓,他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主仆各骑一头,另一头驮着破旧被褥和一个书箱。来到潼关,他向守关把总说明来由,把总见这一主一仆行李简陋、人畜俱瘦,哪像新上任的四品道员,充满怀疑地说:“就是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这名把总的怀疑

  • 萨尔浒战役开始前明朝已有多人反对此战的时机和战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萨尔浒战役开始前,明廷就有有识之士对这场战争战法和时机的选择上忧心忡忡,这其中也包括参战将领刘綎,但是这样的声音太微弱,直接被忽略了。反对者之一,徐光启在战前就对杨镐的四路进兵策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他还断言尤其是杜松一路凶多吉少,恐怕要全军覆没,“时方东顾,四路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

  • 蔡元奏请修缮古北口被清圣祖斥责但两年后便修筑陕西三边边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长城有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对游牧民族的侵扰是有一定的防御效果的,远的不说,就以明代为例,名臣、名将如谭纶、戚继光等人都提倡在蓟镇修筑边墙(其实就是长城,叫法不同)及空心敌台等工事防御蒙古人,而蓟镇官兵依据坚固的边防体系面对蒙古人可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从而战而胜之,这个边防系统有力的保障了明廷首都北京

  • 胤禩的才能得到清圣祖和清世宗共同的承认,其也颇有心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雍亲王胤禛最终成为了胜利者。而其最大的政敌莫过于老八胤禩和同母弟弟胤禵了。而胤禩极为善于笼络人心,以至于有“八贤王”之称。那么其能力到底如何呢?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就曾多次说道:“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