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新疆大百科全书”,《新疆图志》,到底是本什么书

清朝的“新疆大百科全书”,《新疆图志》,到底是本什么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60 更新时间:2023/12/16 15:09:22

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

《新疆图志》是清朝第一本新疆地方通志,也是古代中国最后一本地方通志。通志的意思是指,以目地地区为目标,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也被称为地志或地方志。最早在《周礼·春官》中,就开始有了“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通志中的内容都仅限于当地的方域境界,民俗物产。

我国目前已发现,且较为完备的通志是东汉的《越绝书》,它里面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地理,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天、地理、历法、语言等都有所涉及,被称作“地方志鼻祖”。隋唐时期,“图经”风行一时,内容以图为主,文字介绍为辅。

到了宋代,通志日趋完善,体例基本成型。同时因为上层统治者的重视,以至于"僻陋之邦,偏小之邑,亦必有记录焉。",这一时期涌现出《开宝诸道图经》、《祥符州县图经》和历朝九域志等一批高质量的通志。到了明朝时,出现了边关志,以及村镇志等,通志也被归为史书。清朝前期国力强盛,通志的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到了后期,因为国力衰危,通志的质量和数量都出现了下滑,而《新疆图志》的出世,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新疆布政使树楠在任时,筹建了新疆通志馆,并亲自着手编纂《新疆图志》。他亲自调查史料,查勘地理,编纂了《国界志》《山脉志》《兵事志》《仿古录》《礼俗志》《道路志》《土壤志》,《物候志》、《实业志》为他首创,由门人弟子编纂。其中《国界志》也为他首创,他在里面详细描述了我国的边界,极大振奋了民心,也痛诉了“沦失至数千万里而朝廷不知也”这种官僚习气,很是警醒世人。

王树楠忠心爱国,目光长远,知道工业是未来国家强大的基石。他不光在新疆大力发展实业,还首创《实业志》,详实记录新疆的矿产资源,现阶段如利用,未来还有什么地方应该改进等,为未来实业发展,点燃了指路明灯。《道路志》除了列举境内各种路径,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化的未来,道路将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并对此多次上书朝廷,应早修铁路发展实业,但并未获得重视。

除王树楠及门人亲自编纂的9部志书外,他还作为总编纂,统筹编纂了金石、艺文、奏议、名宦、武功、忠节、人物……等20部志书。全书200万字,117卷,29志,无论内容涉猎的广度,还是领域纵深规模,都力压乾隆年间,由当朝大学士领头,各部尚书协助,集全国之力编纂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当然在《新疆图志》的编纂过程中,也不乏高人名仕,其中有未来的“新疆王”杨增新,未来的总统(袁世凯)府高等顾问宋伯鲁,《河海昆仑录》作者裴景福,《新疆志稿》作者钟广生等65人。该书一经问世,因其内容出众,体例完备,广受赞誉,被梁超誉为“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它还被誉为清朝的“新疆大百科全书”。

该书从宣统元年编撰至宣统三年,历时三年,王树楠为了该书,能早日为世人所用,编纂一部,就由新疆官书局刊印发行。不过时为乱世,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今人从2009年重新整理,历时8年,已于201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刊印发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寸金莲”的诞生,有人因此嫁进豪门,疼痛难忍丈夫却很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三寸金莲”的诞生,有人因此嫁进豪门,疼痛难忍丈夫却很喜欢自古以来,人们对美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唐朝人们以胖为美。到了现代,都在追求瘦,很多人为了瘦都付出过巨大的努力。而在一些时候人们都裹脚,把小脚当作一种美的代表。其实现在也还有小脚的人,有一些年过百岁的老人,她们出生的时期刚好就是最后一段封建时期

  • “军神”使出猛虎掏心战,我军长途奔袭三天,歼敌三个旅1.8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刘伯承是我军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他一生戎马、战功卓著。在抗日和革命战争年代是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与战斗,享有“军神”美誉。1946年11月,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以第五军和整编第二十五、第三十二、第八十五、第四十师等分别从河南滑县和安阳地区出动,进攻濮阳、内黄和河北大名,企图寻找晋冀鲁豫野战军

  •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何意?看完涨知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乡下的一些古老的俗语。它的生活哲学极其丰富,值得我们参考和研究。这些俗语都是通过多年的经验流传下来的,它们也代表着人们的生活历程。尽管有些说法听起来并不那么吸引人,但它们确实是经过多年的积累的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广受赞誉和使用。其中有句老话“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何意?看完涨知识了。“穷死

  • 正月初一便立春的情况较难遇到,随着置闰发展闰腊月逐步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闰腊月有几个除夕?”,肯定是一个。所谓“除夕”,是指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也泛指不论是农历还是公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天。如此说,不管是不是“闰腊月”,或者再多“闰”几个腊月,都只有一个“除夕”。“百年难逢岁交春”“岁交春”是说农历正月初一恰好是“立春”节气,与公历新年的元旦无关。那么,上述含义的“岁交

  • 杨炎的“两税法”使中晚唐能支撑百年,但心胸狭隘使其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杨炎是唐朝最著名的财税高手之一,其颁布推行的“两税法”改革是中晚唐能在安史之乱后,支撑一百五十多年的重要基石之一。但作为一个朝野公认的“贤相”,杨炎只干了不到两年,便败干净了人品,贬官赐死。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凤翔县),“美须眉,峻风寓,文藻雄丽”!唐代宗大历

  • “宁古塔”有多恐怖,为何满清官员宁死都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许多清朝历史剧中,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满族的发源地,清皇族的老家。为何把罪犯发放自己老家?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后设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的前身。宁古

  • 明清四大名镇,其中三镇变城,一镇还是镇,该镇为何没发展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城,以盛民也。早期诸侯用围合的城墙保护封地的子民,内之为城也。随着农耕文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也逐渐展露,城市的周边也涌现出了一批商业中心,衍生出了城镇的概念。作为集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为一体的“C位地段”,城镇的繁荣不言而喻。明清时期,除了风头最盛的京师外,还有四大名镇一说。时过境迁,如今“四

  • 旧事地图:明嘉靖年间《北京城宫殿之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此《北京城宫殿之图》绘制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可能为1531年前后,原图现藏日本宫城县东北大学图书馆,是现存最早的明代单幅北京城地图。该图没有比例尺,为民间绘制不属于官修,图上建筑物的位置和距离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比如钟鼓楼、景山不在中轴线上,但该图仍为研究明代北京城市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

  • 殷商时期占卜刻字的习惯导致后来写字一直是从右向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自从甲骨文诞生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汉字都是由上到下、从右到左书写的,这不仅仅是习惯问题,而是在特定条件下“最合理”的选择。在殷商时代,采用的是占卜记事的方式。人们先用火焚烧龟甲或牛骨,然后在形成的裂纹之间刻画文字,这就是我们都听说过的甲骨文。从如今发掘的文物上我们可以发现,甲骨文就是按照由上

  • 王实甫的《西厢记》彰显了人性解放,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文学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作者王实甫以“崔莺莺与张生一见钟情的爱情”为线索,生动描写了二人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大胆与封建家长进行斗争较量,努力冲破礼教藩篱的束缚。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借鉴唐传奇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后,结合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儒教束缚松弛、个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