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的坦克军团:朵颜三卫

靖难之役的坦克军团:朵颜三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3/12/4 21:31:54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永保江山,在建国以后实行了分封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朱元璋的盘算是只有自己的亲人才会保卫自己的国家,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后台是否能够镇得住这些藩王,果然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建文帝采取了昏招,先削弱小的藩王,结果打草惊蛇,惊动了当时最为强大的燕王朱棣,导致朱棣有所提防。

果然就在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建文帝也有点发昏,当时燕王朱棣要进京奔丧,你抓住他就完了,非要命令他返回封地,结果后来想抓抓不住了,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在姚广孝的怂恿下于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无大将可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以北平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时期改为明成祖。

朱棣的靖难之役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燕王军队作战骁勇之外,建文帝也帮了不少忙,首先由于朱元璋把武将清理得太干净了,导致建文帝无将可用,还有在关键时刻,除了天祝朱棣,建文帝也昏招频出,每每在朱棣快要被抓住的时候,调走军队,导致朱棣胜利。此外,朱棣之所以能够靖难比较顺利,还是得到了当时的“坦克部队”朵颜三卫。

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派遣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纳哈楚被迫投降。上述蒙古诸部失去屏障,其驻地随时可能遭到明朝的侵掠。二十一年(1388),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被明将蓝玉的军队击败西走。这些重大的军事失败,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得归附明廷。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押。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明廷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实录·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做明朝的“属夷”。

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后来,明朝也把朵颜卫称为兀良哈卫。当初,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在后。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络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借助兀良哈三卫蒙古人的支持,挫败了镇守大宁卫(卫治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宁王朱权。后来,他又向兀良哈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的骨干。从史书上看,这个骑兵部队每次战斗总是打主攻,往往以少胜多,出其不意,以千人军队击败万人军队,真正称得上当时的坦克部队。为朱棣的靖难之役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事后论功行赏,朱棣并没有完全兑现诺言,虽然封在大宁地区,但是朱棣后来却不允许他们放牧,朵颜三卫做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虽然在朱棣时期被打败损失严重,但是依然坚持战斗,后来随着明朝军事实力下降,到15世纪中期,他们终于来到明朝长城边外驻牧。此后,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分布情况是:“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州)、义(州)历广宁(卫)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明史》卷328)。从此,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穿越者真的不是传说?河南发现一明代石碑,刻着:扯淡,再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62年,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刘陈、阮清等人曾到此山采药。因为家里有病人,他们不小心掉进了山沟里。,我在深山迷了路,整整一个月才迷路。就在他们以为自己快要死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条小溪,有美女在水中嬉戏。美女见了他们也不慌,就好像知道他们来了一样,娶了他们,住了半年。刘辰和阮清虽然舍不得告别美人,但还

  • 如果宋江联合方腊一起对抗大宋朝廷能有胜算吗?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在水浒传中对大宋构成威胁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是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和方腊领导的起义军,如果宋江和方腊联手对抗大宋朝廷两者有胜算吗?答案是肯定的,宋江和方腊联手根本就不是大宋的对手,所以他们就毫无胜算。首先,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和方腊领导的起义军大多数都是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队伍良莠不齐,虽然有的武功高强骁

  • 本可迁都从头再来的崇祯,为何还是放弃,选择自缢煤山结束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崇祯年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各地区相继爆发了叛乱,其中以李自成和张献忠叛军势力最为庞大。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了大顺。几天之后,李自成带领义军浩浩荡荡的渡过黄河,直逼北京,大明王朝危在旦夕。面对虎视眈眈的义军,紫禁城里已经炸开了锅。崇祯心急如焚,将群臣召集在一起,商议平叛

  • 他是太平天国死的最窝囊的名将,被自己人欺骗并被残忍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清朝后期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中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华的半壁江山,达到了与清王朝分庭抗礼的地步。永安封王是他们权势的顶点,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覆灭的开始。被“富贵”冲昏头脑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开始了奢侈腐化的享乐生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

  • 康熙平定三藩后的大清算,碟杀耿精忠,逼死王辅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用八年时间,最终因为吴三桂病逝而翻盘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后他也对三藩和从叛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其中三家祸首都结局凄惨,吴三桂死后他的长孙吴世藩继承了帝位,在昆明城破之时,十六岁的吴世藩自尽,而他的兄弟和父亲吴应熊等人则在吴三桂起兵之初就已经在北京被斩首示众,吴三桂家族从此被斩草除根

  •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是湖南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一、主敬:整

  • 中国是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吗?来看看明朝时期的欧洲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在清朝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一个常见的观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争论。事实上,在明朝时期,欧洲各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探险、扩张和科学发现,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中国。在16世纪中期,欧洲开始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时代之一——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的航海家们开始以永不停歇的渴望寻找海外贸

  • 崇政殿上的图穷匕见-多尔衮、代善、豪格三股势力博弈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顺治,全名爱新觉罗·福临,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庙号为“祖”的三位皇帝之一——清世祖。顺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六岁登基,十三岁亲政,二十四岁去世,信奉道教(自号臆庵道人)、佛教(按照佛教仪式进行火化)。而且,顺治登位的过程也颇为传奇。三股势力实力分析福临跟大多数帝王一样,他降生的时候,也

  • 康熙既非长子又非嫡子,为何能继位?原因是他长了一脸麻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起康熙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平鳌拜、平三藩、平准噶尔、雅克萨之战收复新疆等丰功伟绩,在人们心中妥妥的一个英明圣君形象。再加上现在铺天盖地的清宫剧,无论是陈道明版,还是张国立、刘德华版的康熙,总是一副英勇威武、仪表堂堂的样子,这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错觉。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实际上英明的君主不一定都是“

  • 戏说朱元璋之临终呓语:俺这一生杀伐果断,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大明皇宫红墙碧瓦,雕栏玉砌,奉天殿内更是金碧辉煌。而殿外大臣们按部就班跪成一片,嫔妃、宫娥、太监则跪在养心殿外。而养心殿内则是另一番景象:朱元璋两眼无神地看着帷帐,柱子上的夜明珠发出五色的光,在朱元璋眼里忽明忽暗,自己最疼爱的孙子朱允炆则跪坐在一旁低声啜泣。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胸膛就像皇觉寺那破旧的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