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汪伦只是一个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他到底有多大手笔?

汪伦只是一个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他到底有多大手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45 更新时间:2023/12/23 5:57:55

诗人李白名扬天下,就连诗圣杜甫都是他的迷弟。唐朝小小县令汪伦有幸结识了李白,还靠打赏李白而留名千古。这也让人不禁好奇,汪伦究竟是给了李白多少钱呀?

李白出宫,寻找自由

李白的才情世间罕有,就连唐玄宗都是他的粉丝,这位位高权重的“粉丝”还让李白进了翰林院当差。

当然,李白也没让唐玄宗失望,为了讨得帝欢心,他就写下了这首《清平调·其一》,于是就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名诗。

这首诗与玄宗的政绩无关,而是与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有关。要知道,这杨贵妃可是宠冠六宫,讨好了她就相当于讨好了宣宗。

毕竟,写政治相关的诗还是存在风险的。要是一不小心冒犯到了帝王,那可能就会被降罪了。聪明如李白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只写美人,不写江山。

由于李白本就喜欢喝酒,但喝酒会误事,还会将藏着的心中密事吐露出来。李白又久居深宫,自然是对皇宫中的情况了解颇多。出于戒备的心理,李白就被玄宗放出了宫。

此外,有一种说法是李白自请离开的,玄宗多次拒绝都没成功,只能“赐金归之”。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李白因生性狂放不羁,被官场同僚所排挤,玄宗也就逐渐疏远了他。

但以上的这些说法都阐述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李白被外放了。出宫后的李白,就想去徽州宣城看望自己的叔父,而在这个时候他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汪伦的书信。

汪伦邀请,李白做客

汪伦是谁?他是泾县的县令。虽说他的官职不大,可他却有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

先祖汪华曾是唐高祖年间的越国公,这是公爵中的第一等职位,汪华还被太宗提拔为忠武大将军,命其辅佐朝政。

而这汪伦平生也最爱结交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名动京城的李白自然是他的头号目标。因此,在得知了李白要去离自己不远的宣城拜访叔父后,他就立刻写信邀请李白来泾县做客。

那么,这汪伦是如何打动李白的呢?在信中他是这样写到的,“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一万酒家。”

这封信正是写到了李白的心坎里。这位诗人为什么要远离官场,就是厌倦了宫中的生活与争斗,就想要出去游山玩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在这泾县中除了有美景外,还有美酒,这两样都是李白感兴趣的东西。于是,李白就决定去泾县了。

然而,在李白来到了泾县后,他看着眼前的景象,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因为他没有看到汪伦心中提过的那十里桃林,更没有信中所说的一万家酒庄。

虽是与李白初相识,但汪伦还是第一时间觉察到了李白的疑虑后,就对他说,所谓的“十里桃花”,指的是在这十里开外的一池清潭;所谓的“万家酒庄”,只不过是这间酒庄的店主姓万罢了。

尽管李白觉得有些失望,但他还是决定在这泾县住上一段日子,在李白看来,就算是有桃林与万间酒家,要是没有一个能谈心的友人,这也是没有什么趣味可言的。

玩了数日后,李白也觉得不便再叨扰,于是就向汪伦辞行,这就有了传世千古的佳作《赠汪伦》。

千金相待,李白感激

虽然说汪伦在文字上动了点小手脚,构造出了一个假象,将李白诓骗至泾县的。但是,等到他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后,还是动用了所能动用的资源去招待李白。

这就是为什么后人会将汪伦看作是李白的“榜一大哥”,所以李白才会给他写了一首诗当作留念与感谢,那汪伦究竟是用了多大的手笔呢?

首先,从李白的诗中可以发现,汪伦给了他一场踏歌。这踏歌是唐朝年间兴起的一种社会活动,朝廷还会专门在上元佳节的时候举行隆重的踏歌活动。

所以,才会有“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从这首诗文中就能看出踏歌活动的热闹了。

在李白就要离开的时候,汪伦还花费重金,请了一群舞者专门为他跳了一段踏歌,可见汪伦对李白的重视。

除了踏歌外,汪伦还“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在贞观年间,一匹普通的马就价值两万五千文,良驹的价格是普马的2-3倍。如果折合成人民币的话,一匹良马大概是15000元。

由于唐朝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史书有载,唐代一匹马大概值绢帛35匹左右。但是官锦可不是普通的绢帛,在《六书故》中有云“织彩为文曰锦”,所以这锦是一种华丽的丝织艺术品。

除了赠礼,在李白到汪伦家做客的时候,他还用无数的美味珍馐去款待他,每顿饭还会有歌舞相伴。可见,汪伦为了讨好李白,真可谓是花费千金去招待他,让他开心。

当然了,如果不是这千金之礼,李白也不会感到受宠若惊,也就不会写出这首《赠汪伦》。这样的话,汪伦就只是史书中的一个小小县令,不会留名千古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的坦克军团:朵颜三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永保江山,在建国以后实行了分封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朱元璋的盘算是只有自己的亲人才会保卫自己的国家,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后台是否能够镇得住这些藩王,果然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建文

  • 穿越者真的不是传说?河南发现一明代石碑,刻着:扯淡,再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62年,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刘陈、阮清等人曾到此山采药。因为家里有病人,他们不小心掉进了山沟里。,我在深山迷了路,整整一个月才迷路。就在他们以为自己快要死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条小溪,有美女在水中嬉戏。美女见了他们也不慌,就好像知道他们来了一样,娶了他们,住了半年。刘辰和阮清虽然舍不得告别美人,但还

  • 如果宋江联合方腊一起对抗大宋朝廷能有胜算吗?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在水浒传中对大宋构成威胁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是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和方腊领导的起义军,如果宋江和方腊联手对抗大宋朝廷两者有胜算吗?答案是肯定的,宋江和方腊联手根本就不是大宋的对手,所以他们就毫无胜算。首先,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和方腊领导的起义军大多数都是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队伍良莠不齐,虽然有的武功高强骁

  • 本可迁都从头再来的崇祯,为何还是放弃,选择自缢煤山结束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崇祯年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各地区相继爆发了叛乱,其中以李自成和张献忠叛军势力最为庞大。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了大顺。几天之后,李自成带领义军浩浩荡荡的渡过黄河,直逼北京,大明王朝危在旦夕。面对虎视眈眈的义军,紫禁城里已经炸开了锅。崇祯心急如焚,将群臣召集在一起,商议平叛

  • 他是太平天国死的最窝囊的名将,被自己人欺骗并被残忍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清朝后期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中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华的半壁江山,达到了与清王朝分庭抗礼的地步。永安封王是他们权势的顶点,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覆灭的开始。被“富贵”冲昏头脑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开始了奢侈腐化的享乐生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

  • 康熙平定三藩后的大清算,碟杀耿精忠,逼死王辅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用八年时间,最终因为吴三桂病逝而翻盘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后他也对三藩和从叛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其中三家祸首都结局凄惨,吴三桂死后他的长孙吴世藩继承了帝位,在昆明城破之时,十六岁的吴世藩自尽,而他的兄弟和父亲吴应熊等人则在吴三桂起兵之初就已经在北京被斩首示众,吴三桂家族从此被斩草除根

  •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是湖南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一、主敬:整

  • 中国是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吗?来看看明朝时期的欧洲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在清朝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一个常见的观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争论。事实上,在明朝时期,欧洲各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探险、扩张和科学发现,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中国。在16世纪中期,欧洲开始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时代之一——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的航海家们开始以永不停歇的渴望寻找海外贸

  • 崇政殿上的图穷匕见-多尔衮、代善、豪格三股势力博弈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顺治,全名爱新觉罗·福临,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庙号为“祖”的三位皇帝之一——清世祖。顺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六岁登基,十三岁亲政,二十四岁去世,信奉道教(自号臆庵道人)、佛教(按照佛教仪式进行火化)。而且,顺治登位的过程也颇为传奇。三股势力实力分析福临跟大多数帝王一样,他降生的时候,也

  • 康熙既非长子又非嫡子,为何能继位?原因是他长了一脸麻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起康熙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平鳌拜、平三藩、平准噶尔、雅克萨之战收复新疆等丰功伟绩,在人们心中妥妥的一个英明圣君形象。再加上现在铺天盖地的清宫剧,无论是陈道明版,还是张国立、刘德华版的康熙,总是一副英勇威武、仪表堂堂的样子,这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错觉。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实际上英明的君主不一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