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文帝的两大叛徒,出卖主子自己也没有好下场

建文帝的两大叛徒,出卖主子自己也没有好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59 更新时间:2024/1/3 1:53:24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是朱元璋屠戮功臣,武将几乎被斩尽杀绝,留给建文帝的班底都是“百无是处”的书生方孝孺黄子澄这样的人。士大夫的气节和骨气让人可钦可佩,让他们跟朱棣这样的战争狂魔斗,是典型的秀才遇到兵。

朱棣打到南京,南京是他老爹朱元璋,用心经营了二三十年,是当年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的产物,可谓城高墙厚池深,粮食丰足,精锐部队不比朱棣的靖难大军弱。

建文帝如果有一个超强的大将军,守城待变,等待勤王来援,待机与朱棣大决战,靖难之役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城墙在坚固也容易从内部攻破,打开南京城门就是建文帝的十九皇叔谷王朱穗和表哥曹国公李景隆

当朱橞、李景隆登上南京城墙看到朱棣大军旗号,立即打开金川门城门迎靖难大军入城,京师遂陷落。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这把大火是谁方的?可能是历史未解之谜。我们宁愿相信是建文帝放的。他没有投降乞命,也不相信他逃出皇宫,失去江山社稷四处漂泊苟延残喘。自焚殉国,只有帝辛和李存珂做到了。

朱棣无视老爹的接班安排和大哥朱标培养,推翻自己大侄子,自己做了大明皇帝。两大叛徒朱橞、李景隆得结局呢?

非常不好、老惨了!

朱橞是朱元璋的十九子,建文帝的十九叔,在封国日益无道,夺人民田地,侵吞赋税,又杀无罪之人。长史廷纲谏之,朱橞反诬虞廷纲诽谤,斩之。后来朱橞密谋谋反,被蜀献王朱椿向明成祖告发,使其在永乐十五年二月初六和两个儿子一起被明成祖削为庶人,与家人一同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谷国被撤除。

而李景隆呢?是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的姑表侄,建文帝的表哥,曾带大军与朱棣作战都失败了。朱棣刚刚称帝的时候,他被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列于群臣之首。可见李景隆在建文帝手下,是朱棣的内线,也找到他带军征讨失败的原因。永乐二年(1404年),受到朱能等靖难功臣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两大叛徒卖主求荣,最后都被清算,爵位也没有延续下去,可悲可叹!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灭七国统一天下后,七个亡国之君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五代十国是继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之后我国又一个大乱世,虽然只持续了半个世纪,但期间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百姓生灵涂炭。直至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段乱世才步入尾声。北宋立国之初,周围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南平六个割据政权。北宋先后消灭南平、后蜀、南汉三国,又于开宝八年(97

  • 这位皇帝“城会玩”,却是明朝少有的贤明之君,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明宣宗朱瞻基尽管算不上是一代明君,尽管他有些特别的爱好(被称为“蟋蟀皇帝),但他无疑是位守成之君,是位有为之君。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能不看到但凡有为之君的早早离世,给国家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就以明宣宗为例,他的早亡,让大明王朝走向鼎盛的“仁宣之治”戛然而止,并间接促生了明朝第一个掌权的大太监王振

  • 朱棣和朱高煦,同样的选择不同的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和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他们都不是长子,战场上都勇猛善战,战功赫赫。在嫡长子继承的祖制下,都没有资格继承皇位。面对面对短命的大哥太子,侄子继承家业,他们父子两代都逆天改变,一个成功了,一个成功案例给自己后代创造不休的江山,一个身死子嗣灭绝。朱棣和朱高煦,继承了明洪武大帝和绝世名将徐达的

  • 历史上宋朝之后为啥越来越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之后却屡屡被动挨打甚至最后悲惨亡国呢?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网上追溯这些原因的文章很多,但是大多是只见冰山一角、林中一木,不能谈及最根本的问题,对于这种大历史事件,单纯的去找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的原因,都是不能概括整体事件走向的内部发展规律的。对于这种大周期的历史事件,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从

  • 陈友谅,明太祖朱元璋真正的对手?他当时的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是出生在1328年的时候,在1368年上位,小时候非常贫穷,无所事事,最终参军走上人生转折点。经过反抗元朝,攻占集庆路,北伐中原。最后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开始明朝。朱元璋也被称作明天祖,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后统一中国。陈友谅是出身在1320年,湖北人,是元朝末期群雄之一,农民起义的领袖

  • 顾炎武: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旷世大儒,最终却成了清代学者的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682年2月15日,大儒顾炎武于友人家中不幸离世,享年70岁,而随着顾炎武离世的消息传开,清廷官场上出现了极为怪异的一幕:官员们一边扼腕叹息,一边却又长舒了一口气。图|顾炎武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异现象,是因为顾炎武虽然是学究天人的旷世大儒,但同时也是个让清廷觉得如鲠在喉的人。自1671年起,清朝的

  • 一代大儒,王阳明的生平-成为圣贤的道路(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成化十七年(1481年),父亲王华,进京参加殿试位居榜首,成为状元郎。一、少年有志成化十八年(1482年),王华供职翰林。王阳明与祖父王伦前往京城。同年,王阳明10岁,于京城私塾读书。到了12岁,一

  • 刘鋹要求自宫后才可当官并常鸩杀大臣,看到赵匡胤递酒惊慌失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形势险要、物阜民丰的广东便成为群雄竞相争夺的重要战场,割据该地称王称帝者不绝如缕,而南明绍武、永历两个小朝廷也曾以此为根据地,长期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最后一位割据广东的皇帝,是南汉亡国之君刘鋹(南明属于流亡政权而非割据政权)。那么,刘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最终的结局

  • 真正历史:宋江被杀后,水泊梁山被谁占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宋徽宗时期,官府把水泊梁山收归朝廷所有,对周边的渔民按船收税。宋江、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花红、董平、李进等36人揭竿而起,他们攻下州县开仓放粮,迅速聚集强大的力量。他们攻打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先后攻打了青州、济州、濮州、郓州,纵横几百里,锐不可当。北宋数次招安,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北

  • 杨家将、岳飞无缘“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潘仁美入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指的是在南宋的时候,宋理宗宝庆二年,他把一份功臣名单交给画师,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皇帝命令画师把这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画下来,然后把这些图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1、赵普:大宋开国功臣,谋士,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宰相。2、曹彬: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