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和朱高煦,同样的选择不同的人生结局

朱棣和朱高煦,同样的选择不同的人生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3/12/31 1:04:12

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和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他们都不是长子,战场上都勇猛善战,战功赫赫。在嫡长子继承的祖制下,都没有资格继承皇位。面对面对短命的大哥太子,侄子继承家业,他们父子两代都逆天改变,一个成功了,一个成功案例给自己后代创造不休的江山,一个身死子嗣灭绝。

朱棣和朱高煦,继承了明洪武大帝和绝世名将徐达的优良基因,都有皇家贵胄,沙场悍将。

父子两人也有不同,因为不同成就不同的人生结局。

朱棣前半生一直生活在大哥朱标的阴影中,朱标不仅聪明睿智,获得父亲朱元璋的绝对信任,代父全权处理国家大事。朱标为太子的时候,朱元璋为他安排豪华的老师和幕僚团队。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

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

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

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

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

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

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

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

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朱元璋给太子朱标安排的班底极其强大,也就是朱标就是“阿斗”,也可以使大明国泰民安。

朱标在世,四皇子燕王朱棣只能老老实实做自己的燕王。朱元璋长期在外作战,朱标长兄如父,几乎大部分的弟弟都是他一手带大的。诸位弟弟都要感谢大哥的养育之恩,在他面前连屁都不敢放。

朱棣能忍,他把大哥朱标和大嫂熬死了,他把嫡长孙朱雄英也熬死了。侧妃多生的文弱的朱允炆,朱棣不论在各方面,都可以碾压他。当面临削藩政策,朱棣在侄子皇帝监督下,装疯卖傻,忍别人不能忍,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在关键时刻逆袭,主动攻入南京取代大侄子。

朱允炆的班底都是文弱书生,武将仅有善守不善攻老将耿炳文,和心灰意冷老将郭英。李景隆只是大明的“赵括”,在两个表亲的斗争中是首鼠两端。

朱高煦的武力值,可能超越他们的父亲朱棣。不过他的谋略和政治智慧,和父亲比就是一个天上地下的差距。

朱高煦在大哥朱高炽面前嚣张跋扈,事事都想压太子一头。朱高炽面对这个弟弟,也是委屈求全,处处表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局面。

同样是孙子,朱允炆也不能和堂侄朱瞻基相比。朱允炆是好人做不成,坏人也做不成。面对四叔的叛乱,他命令大军不能伤害燕王,让人家说我有害叔之心。

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他不是身居深宫的文弱书生,他长期随爷爷征战大漠,遇事果断。他发现他二叔朱高煦发生叛乱,立即带领大军围城。

被侄子大军围困的朱该煦,没有他老子的能力和心里承受力,立即从地道里跑到侄子脚下投降。

被囚禁的朱高煦,还不老实就有一些小聪明。侄子皇帝来看他,本来是叔侄和解的大好机会。他竟然绊倒大侄子,大侄子朱瞻基恼羞成怒,立即把二叔放在铜缸里烤死,同时把自己九个堂兄弟全部处死。朱瞻基的杀伐果断,他堂叔朱允炆绝对不具备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宋朝之后为啥越来越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之后却屡屡被动挨打甚至最后悲惨亡国呢?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网上追溯这些原因的文章很多,但是大多是只见冰山一角、林中一木,不能谈及最根本的问题,对于这种大历史事件,单纯的去找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的原因,都是不能概括整体事件走向的内部发展规律的。对于这种大周期的历史事件,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从

  • 陈友谅,明太祖朱元璋真正的对手?他当时的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是出生在1328年的时候,在1368年上位,小时候非常贫穷,无所事事,最终参军走上人生转折点。经过反抗元朝,攻占集庆路,北伐中原。最后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开始明朝。朱元璋也被称作明天祖,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后统一中国。陈友谅是出身在1320年,湖北人,是元朝末期群雄之一,农民起义的领袖

  • 顾炎武: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旷世大儒,最终却成了清代学者的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682年2月15日,大儒顾炎武于友人家中不幸离世,享年70岁,而随着顾炎武离世的消息传开,清廷官场上出现了极为怪异的一幕:官员们一边扼腕叹息,一边却又长舒了一口气。图|顾炎武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异现象,是因为顾炎武虽然是学究天人的旷世大儒,但同时也是个让清廷觉得如鲠在喉的人。自1671年起,清朝的

  • 一代大儒,王阳明的生平-成为圣贤的道路(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成化十七年(1481年),父亲王华,进京参加殿试位居榜首,成为状元郎。一、少年有志成化十八年(1482年),王华供职翰林。王阳明与祖父王伦前往京城。同年,王阳明10岁,于京城私塾读书。到了12岁,一

  • 刘鋹要求自宫后才可当官并常鸩杀大臣,看到赵匡胤递酒惊慌失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形势险要、物阜民丰的广东便成为群雄竞相争夺的重要战场,割据该地称王称帝者不绝如缕,而南明绍武、永历两个小朝廷也曾以此为根据地,长期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最后一位割据广东的皇帝,是南汉亡国之君刘鋹(南明属于流亡政权而非割据政权)。那么,刘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最终的结局

  • 真正历史:宋江被杀后,水泊梁山被谁占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宋徽宗时期,官府把水泊梁山收归朝廷所有,对周边的渔民按船收税。宋江、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花红、董平、李进等36人揭竿而起,他们攻下州县开仓放粮,迅速聚集强大的力量。他们攻打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先后攻打了青州、济州、濮州、郓州,纵横几百里,锐不可当。北宋数次招安,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北

  • 杨家将、岳飞无缘“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潘仁美入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指的是在南宋的时候,宋理宗宝庆二年,他把一份功臣名单交给画师,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皇帝命令画师把这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画下来,然后把这些图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1、赵普:大宋开国功臣,谋士,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宰相。2、曹彬: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 这位唐朝大将一生战无不胜 却生性残忍 处斩腐败大臣竟挖心食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有唐一代,名将辈出,他们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立下赫赫战功,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颂。可是有一位常胜将军,却被人们淡忘,他就是大将杨思勖。杨思勖之所以被后世严重忽视,是因为他出身卑贱。杨思勖本姓苏,罗州石城人,自幼被送进皇宫当了小太监,一位杨姓宦官收养了他,所以改为杨姓。杨思勖臂力过人,果敢勇猛。唐中宗

  • 西晋初立:杂胡作乱晋军无能,贾允设计女嫁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话说秀发树机能拥众造反,气焰甚盛,雍凉边境,多被劫掠,十室九空。晋武帝本恐杂胡作乱,尝从雍凉二州故土,析置秦州,并遣胡烈为秦州刺史,令他屯兵镇守,严防胡人。胡烈莅任甫及一年,秃发树机能便即蠢动。胡烈当然督兵往讨,与秃发树机能对垒争锋。秃发树机能确是乖巧,先用老弱残众出来诱敌,略经交战马上遁去。胡烈三

  • 刘娥:“狸猫换太子”中刘妃的原型,差点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刘娥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她是哪位人物,其实刘娥在历史上是可以和武则天比肩的人物。她是宋朝时候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主要的是她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后。而且刘娥的一生也是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女子到皇后,刘娥的确也经历了许多。并且刘娥也是很有能力,确实为了大宋的江山付出了许多。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