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于禁憋屈而死?

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于禁憋屈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03 更新时间:2023/12/25 7:43:02

纵观三国时代,投降敌国的将领数不胜数。吴蜀之战时,蜀国的黄权就曾被迫投降了魏国,对此刘备仅仅说了句“黄权是迫不得已的”,丝毫没有为难黄权的家眷。

然而,同样的情况到了魏将于禁身上,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后果。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战败降蜀,结果从此身败名裂,为天下笑。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投降敌国,于禁投降的后果却这么严重呢?

01、五子良将

曹操的手下有五位杰出的将领,分别是于禁、张辽、徐晃、乐进、张郃,这五人世称五子良将,全部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骨干中的骨干。

五位将领中,于禁和曹操早在汉灵帝时期就相识了。初平三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便成了曹操的部下,算是拿到了曹操团队的原始股。

此后,于禁跟着曹操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讨伐黄巾军时,黄巾军黄邵等部乘夜偷袭曹操大营,多亏于禁率兵拼死抵抗。一场恶场下,于禁不仅斩杀了黄巾军主将黄邵,还逼得黄巾军全员投降了。

待到濮阳战吕布时,又是于禁一马当先,独自攻下了吕布两座营寨,曹军因此士气大振,奠定了此后胜利的基础。

宛城之变时,于禁又秀了把上古名将风度。当时张绣降而复叛,曹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全部死在乱军之中。

曹军大乱之际,于禁却能约束部下从容撤退,军容军阵丝毫不乱。

撤退途中,于禁还顺手收拾了欺压百姓的青州兵,结果青州兵不服气,跑到曹操面前去打于禁的小报告。

消息传来,于禁的手下都慌了,纷纷劝于禁赶紧去跟曹操解释,可于禁却说:“现在大敌当前,作为将领应该以抗敌为先,至于曹公,他是明事理的人,不必解释了。”

于禁的做法传到曹操耳朵里后,对于禁的欣赏又多了几分。史料记载,曹操曾欣慰地对于禁说:“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上古名将的一流风采,让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可谓是名利双收。

但于禁的神话还没有结束,官渡之战时,于禁守延津,拒袁绍,斩首数千,俘获数千,圆满完成了曹操交给他的任务。

建安十一年,于禁的好友昌豨背叛了曹操,曹操派于禁领兵征讨。于禁奉命前往后,很快就打败了昌豨,走投无路的昌豨只得向老友于禁投降。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于禁会顾着旧情留昌豨一命,哪知于禁却以曹操曾经下令说,“凡是被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可赦免死罪”为由,挥泪斩了昔日旧友。

这一举动让曹操更加器重于禁,此后于禁先后受封虎威将军、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还有一子被封为列侯。

摸爬滚打近三十年后,于禁终于成为了当时曹操团队中唯一假节钺的大将,地位足可媲美蜀汉集团的关云长。

02、水淹七军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于禁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一场足以改变于禁命运的大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曹仁于樊城,于禁奉命督领七军前去救援曹仁。

按照于禁的设想,他率军在城外安营扎寨,与城中的曹仁互为犄角之势,必能拖得关羽粮尽而返。

谁知天公不作美,正当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汉水突然暴涨,关羽抓住这天赐良机,将处于水灾中的于禁打得大败。

眼见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兵无战力,将无战心,于禁无奈之下,只得投降了关羽。

这场改变了于禁命运的战役,终化为史书上冰冷的文字:“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投降后,魏将庞德临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成一曲千古绝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庞德的殉国映衬着于禁的投降分外刺眼。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后,失望的连连顿足:“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也!”

其实,曹操还真是冤枉于禁了。于禁投降与庞德殉国,是他们不同地位不同责任导致的差异,但毋庸置疑,他们都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想死很容易,想活着却很难。于禁并非不愿杀身成仁,只是身为主将,他有责任安顿好出生入死的部下。说到底,于禁不怕死,却怕三万魏军白白牺牲。

当庞德肆意潇洒地引刀成一快时,于禁只能暗中一声长叹。作为身处高位的主帅,于禁的性命早已不完全是他自己一人的了。

投降关羽后,于禁声名尽毁,但三万魏军因此保住了性命。以自己一个人的荣辱换三万人活命,怎能说于禁不如庞德呢。

03、折辱而死

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关羽攻克樊城威震华夏之时,正是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之际。此后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东吴手中,投降了关羽的于禁便阴差阳错的成为东吴的俘虏。

后来,孙权与曹魏修好,于是于禁又被孙权当作礼物送回了魏国。

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这么奇妙,曾经的五子良将,辗转数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故国,但此时的于禁早已须发皆白,人比黄花瘦了。

雕栏玉砌犹在,可惜物是人非事事休。赏识器重于禁的曹操此时已经去世了,纵使于禁有一肚子的话,也再难找人诉衷肠。

曾经忍辱负重的一番苦衷,曹魏集团没人会懂了,尤其是新任当家人曹丕看不到于禁之才,只认为这样的老臣都投降对方,实不可恕,不再给于禁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这样的压力下,于禁终日郁郁寡欢,但曹丕依旧不肯放过于禁。于禁返回故国后,曹丕表面上安慰了于禁一番,还把于禁封为安远将军,背地里却盘算着如何收拾这该死的叛将。

不久后,曹丕派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却暗中提前安排人将樊城之战时,于禁投降而庞德殉国的画像挂在醒目的位置。

毫不知情的于禁乍然间看到画像,强烈的羞辱瞬间涌上心头。受此打击,于禁很快就一病不起,最终羞惭而死。

然而,曹丕的报复还远远没有结束。于禁死后,曹丕追封于禁为厉侯,用一个恶谥给于禁打上了千秋万载屈辱的标签。

爱护士兵避免无谓牺牲,于禁错了吗?因一败而毁全功,对于禁公平吗?可惜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让人这般无奈。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晋政权为什么如此混乱 这件事情还要从曹操时期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晋,曹魏,曹操,历史解密

    三国割据,以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后彻底结束,然而,仅仅在36年后,西晋便走向灭亡,中国进入了长达300多年的纷争局面。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西晋,没有比这个“乱”字更贴切的了。西晋从266年建立开始,历四帝,国祚51年,司马炎在位就25年,剩下的26年,前十年还算安稳,后十六年里发生的“八王之乱

  • 刘备如果听诸葛亮的话不攻打东吴,可否实现统一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关羽被杀之后,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东征,想要夺回荆州,最终却失败了,间接的搭上了自己和张飞的性命。如果刘备没有讨伐孙权,结果会怎么样呢?首先刘备打孙权并不一定是因为关羽被杀,毕竟刘备东征距离关羽被杀已经快两年了,而诸葛亮阻止刘备东征也很可能是演义中杜撰的。当时蜀汉的情况是这样的,经过数年的经营,

  • 他是刘邦的长子与皇位无缘,为什么还被逼着认妹为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肥,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汉高帝刘邦年轻时是个无赖,个人形象很差,正因如此,良家女子都不想嫁给他为妻。虽然迟迟未能成家,但刘邦的身边却从不缺少女人,其中有位曹姓妇人跟他做了好几年的“露水夫妻”,并给他生下一个私生子,此即本文的主人公刘肥(“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见《史记·卷五十二》)。刘肥出生没多久,刘

  • 为什么说晋朝是历史上最让人厌恶的王朝?几乎导致汉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族王朝,夏朝,历史解密

    咱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特征,有的朝代人多,有的朝代君主在位时间长,但是今天小编讲的这个朝代,在历史上非常特殊,几乎没有对他的描述,因为这个朝代,在当时可以说让汉族的人口直线下降,几乎可以说是灭种,别不信,小编这就为你细细的讲来。这个暴虐的朝代就是晋朝,当时的晋朝,建立于三国时期之后,

  • 威士忌酒反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威士忌酒反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美国,威士忌,历史解密

    威士忌反抗(英语:Whiskey Rebellion),又叫威士忌起义(英语:Whiskey Insurrection),是一场在1791年——1794年间发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抗税运动。美国联邦政府的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为了清偿独立战争中欠下的债务,由国会通

  • 徐达是明代开国首位元勋,两儿子却各为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在攻取天地的全过程中,帐下汇聚了很多虎将,如常遇春、李文忠等。这种将星中最灿烂的一棵,毫无疑问是称为“元勋首位”的徐达。徐达人死之后被加封为中山王,他的大家族也是出現了“这门两国公”的新奇状况。按常情,元勋只有由长子县承继爵位,殊不知徐达的一儿一女都封号为国公,国公是除开王爵以外最崇敬的

  • 古代时期,死刑犯为什么要到秋后的午时三刻才斩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如果犯了重罪的话会被枪毙,在古代时期犯罪也会被处死,一般是处斩,古代都是在春天审问判刑你,秋天行刑,称为秋后问斩,这个方式应该是开始于汉朝,西汉的时候是定在了九月到十二月,唐朝的时候定在了十月到十二月,后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秋后问斩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时期,那么为什么要定在秋后再行刑呢?古代的人

  • 卫献公是如何复位的?最后又是怎么倒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卫献公,春秋,历史解密

    1.卫献公复位卫殇公继位后,把宿地给了孙文子。第十二年,宁喜与孙文子争宠导致他们互相明争暗斗,卫殇公就让宁喜打孙文子。孙文子就跑到晋国,请晋国送卫献公回国。可是卫献公在齐国,齐景公知道后,就和卫献公一起去晋国请晋国帮助卫献公回卫国。晋平公就诱骗卫国说要与卫国结盟,卫殇公就去见晋平公,晋平公就逮捕了卫

  • 揭秘:孙武为何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年代越近的史书应该记述的越清楚,越往后则越不清楚,《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等成书在战国时代的史书没有出席孙武的名字和事迹,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进而引发质疑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以此来否定孙武的存在,那可就有些过于武断了!我们不妨提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

  • 张石顽: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石顽,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璐(1617~约1699),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将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刻行。康熙中。取《医归》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