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威士忌酒反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威士忌酒反抗简介

威士忌酒反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威士忌酒反抗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03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4:37

威士忌反抗(英语:Whiskey Rebellion),又叫威士忌起义(英语:Whiskey Insurrection),是一场在1791年——1794年间发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抗税运动。美国联邦政府的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为了清偿独立战争中欠下的债务,由国会通过了一项税法。西部农民成了这项税法的最大受害者。他们通过将谷物酿成威士忌解决谷物运输储存的问题,作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同时由于西部边疆地区缺乏现金,威士忌酒通还被用作交换媒介。对威士忌酒征收消费税引起了西部农民的不满。他们开始抵制纳税,并采取了一些抗议措施。

抗议运动在1794年达到了高潮。这年,汉密尔顿派遣执法官维·伦诺克斯到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给拒绝纳税的酿酒商发传票,要他们到法庭候审。从而导致大量武装民兵袭击了税官约翰·内维尔将军的住宅。华盛顿总统随后派遣了特使前往西部与暴乱者谈判,同时征调军队准备镇压。1794年10月,华盛顿总统亲率大约15000名来自新泽西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士兵前往镇压暴乱。暴乱分子在军队到来前就已四处逃散,因而军队没有遭到任抵抗。最后有20名嫌疑人被捕受审,其中只有2人被判刑,总统随后便赦免了他们。暴乱被镇压以后,威士忌酒消费税依旧征收的不顺利。托马斯·杰斐逊在1801年就任总统后,就和国会一起迅速将该税取消了。

暴乱背景

威士忌酒消费税

1789年3月4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告成立,宪法正式生效。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于当年4月6日被推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华盛顿就任总统后,他和他的政府在财政上碰到很大的困难。全国各地的交易计算方式繁多,除了使用西班牙、法国和英国货币外,在当时的美国西部地区还盛行物物交换。同时,在独立战争时期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发行的债券已经大幅贬值,但仍然在市场上流通。据统计,内债计有四千两百万美元,其中各州的债务为两千五百万美元,而对其他国家所负的外债则为一千两百万美元。联邦政府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负责整顿联邦的财政工作。1790年1月他提出了《关于公共信贷的报告》,建议按照债券的面值进行一切债务清偿,“以昭示对所有权的尊重”。2月,国会通过了报告。同年6月,国会又通过《债务承担法令》,决定由联邦政府承担各州在战时所欠的全部债务。

为了增加预算收入,国会于1791年3月通过《国产酒税法案》(有时也被称为威士忌法案),规定对用小麦酿造的酒类征收消费税。这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对国内产品征税的税种。尽管税收在政治上是极不受欢迎的,但汉密尔顿认为威士忌酒消费税应该是政府征税中最能被接受的税。同时社会上也有一些改革者支持汉密尔顿,他们希望借助这项所谓的“罪孽罪”来唤起公众对酒精危害的认识。1791年11月,乔治·华盛顿划分了税区,任命了监察官和稽查员并设定了他们的薪俸。

西部农民的不满

威士忌酒消费税立刻引起了争议,西部农民认为这项税收是对他们的不公。对那些从事半自然经济的农民来说,威士忌酒乃是一种收入项目,他们通过小型蒸馏炉酿造威士忌酒来补贴家用。西部地区的农民,特别是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一带的农民,由于路途遥远,道路失修,在把小麦供应到东部城市的市场中经历过不少困难。于是他们把小麦酿成威士忌酒来解决这一困难,同时还有利可图。威士忌酒税一出,使得西部农民不如东部粮农有竞争力了。另外,在边境上由于现金短缺,威士忌酒通常是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多数人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来交纳税款。威士忌酒消费税对于西部贫农来说本质上是一种东部富人不须支付的所得税。

对于威士忌酒税的最大异议就是制定该项税法时并无当地代表的参与,而这正是他们参加革命所要竭力阻止的。许多抗税者都是退伍老兵。在西部人民眼中,这些人为了自由而战,为了抵御新兴的中部州而战。此外,异议还在于他们为什么要为他人的债务买单?征收这种消费税来清偿国债,归根到底也就是为了塞满投机商的腰包,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同时小农们也抗议汉密尔顿对于大型酿酒厂的税收减免,而这些大型酿酒厂基本都在东部地区。威士忌酒消费税的支付方式主要两种:按固定税费支付、按加仑数支付。大型酿酒厂能够量产,而且运输成本低,又不会坏,因而负担得起固定税费。他们的生产效率越高,每加仑支付的消费税越少(根据汉密尔顿的数据最低的可到6 美分)。而小农不能整年满负荷生产,同时生产出的谷物运输成本也高,在储运过程中还常常发生霉烂,最终他们以每加仑9美分来支付消费税,这就是使得他们缺乏了竞争力。不论是否是汉密尔顿有意为之,大型酿酒厂看到了征税对他们的好处,自然他们是支持这项税收的。

除了威士忌酒税外,西部人还认为政府的税收不会用来为他们办多少实事。其中最主要的是联邦政府并没有竭尽全力保卫西部边疆地区。另外,西班牙(那时拥有路易斯安那)禁止西部人利用密西西比河进行商业航运。既然政府既未能阻止印第安人的袭击,又未能迫使西班牙开放密西西比河:西部人问道,他们干嘛还要白白交税呢?

最后,汉密尔顿决定只对威士忌征收销售税,表现出对西部边民的化欠考虑。在西部,威士忌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那里人们时常感受到失望和恐惧,几乎人人喝酒,老黑麦威士忌往往是惟一的选择。教堂牧师为教友效劳,教友是用威士忌给牧师酬劳。地主若是没有威士忌供应农场工人,就留不住工人给他干活。许多人的威士忌都是自产自销。如此重要的一种产品要交税,西部人都怒恨难消。

标签: 美国威士忌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徐达是明代开国首位元勋,两儿子却各为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在攻取天地的全过程中,帐下汇聚了很多虎将,如常遇春、李文忠等。这种将星中最灿烂的一棵,毫无疑问是称为“元勋首位”的徐达。徐达人死之后被加封为中山王,他的大家族也是出現了“这门两国公”的新奇状况。按常情,元勋只有由长子县承继爵位,殊不知徐达的一儿一女都封号为国公,国公是除开王爵以外最崇敬的

  • 古代时期,死刑犯为什么要到秋后的午时三刻才斩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如果犯了重罪的话会被枪毙,在古代时期犯罪也会被处死,一般是处斩,古代都是在春天审问判刑你,秋天行刑,称为秋后问斩,这个方式应该是开始于汉朝,西汉的时候是定在了九月到十二月,唐朝的时候定在了十月到十二月,后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秋后问斩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时期,那么为什么要定在秋后再行刑呢?古代的人

  • 卫献公是如何复位的?最后又是怎么倒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卫献公,春秋,历史解密

    1.卫献公复位卫殇公继位后,把宿地给了孙文子。第十二年,宁喜与孙文子争宠导致他们互相明争暗斗,卫殇公就让宁喜打孙文子。孙文子就跑到晋国,请晋国送卫献公回国。可是卫献公在齐国,齐景公知道后,就和卫献公一起去晋国请晋国帮助卫献公回卫国。晋平公就诱骗卫国说要与卫国结盟,卫殇公就去见晋平公,晋平公就逮捕了卫

  • 揭秘:孙武为何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年代越近的史书应该记述的越清楚,越往后则越不清楚,《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等成书在战国时代的史书没有出席孙武的名字和事迹,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进而引发质疑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以此来否定孙武的存在,那可就有些过于武断了!我们不妨提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

  • 张石顽: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石顽,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璐(1617~约1699),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将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刻行。康熙中。取《医归》残稿,

  • 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曹武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武公,春秋,历史解密

    曹武公,姬姓,曹氏,名滕,《史记》名胜。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曹成公之子,继成公而立,在位二十七年(前555年-前528年)。在位期间,亲附晋国,积极跟随晋国会盟征战。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武公滕逝世,其子姬须继位,是为平公。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年),冬季,十月,鲁襄公和晋平

  • 拒绝“糖衣炮弹” 建国前解放军的反腐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线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提起中共的反腐败斗争,人们都会想到毛泽东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进城之前,毛泽东向全党发出

  • 揭秘:陆逊的夷陵之战和关羽的襄樊之战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网络上黑关羽的人,大多拿樊城之战说事:战局意义比不上官渡之战,规模比不上陆逊灭刘备的夷陵之战,关羽威震华夏,一定是后代人吹捧的。并且还说得有理有据:后世君王需要“忠心”的臣子,于是就把关二爷抬出来,供起来,当一个臣子的榜样。他的一切都是历代君王吹捧起来的,都是为君主服务的。这个理由倒也不算错,但若揪

  • 埋葬死人之地被称为“坟”,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陵,皇帝,历史解密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传这首《忆秦娥》是唐代诗仙李白游秦汉旧迹时,因触景生情所发出的感叹。词中的“汉家陵阙”是指位于现在陕西关中黄土高原上的西汉帝王陵墓。举世闻名的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则坐落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罪魁祸首是谁?其实是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解密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在长安皇宫北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在大唐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流血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被非法杀死,皇帝李渊被迫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