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孙武为何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揭秘:孙武为何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3/12/6 5:20:01

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年代越近的史书应该记述的越清楚,越往后则越不清楚,《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等成书在战国时代的史书没有出席孙武的名字和事迹,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进而引发质疑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以此来否定孙武的存在,那可就有些过于武断了!

我们不妨提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来证明其是否成立:第一,司马迁是对的,孙武其人其事确实存在;第二,司马迁是错的,孙武其人其事根本不存在。

我们先来看看命题一:司马迁是对的,孙武其人其事确实存在.

首先,《左传》等先秦史书里面对吴王阖闾伐楚的事情都有清晰的记载,以《左传·定公·定公四年》的文字为例“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并且对于柏举之战的过程有清楚的记录,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其次,从《左传》提供的柏举之战的细节不难看出,三国联军的统帅是吴王阖闾,连续两次出动出击的是阖闾的弟弟夫槩王,别说仅仅是“为将”的孙武,连伍子胥的名字同样没有出现,为什么呢?因为三国伐楚发生在公元前506年,还处在春秋时代,故而带有明显的春秋时代特征,即军队指挥系统以世袭贵族为主,而不是职业军人,故而孙武跟伍子胥虽然在军中,也没有机会崭露头角的,何况两人都属于外来的“客卿”。

最后,司马迁没有动机凭空杜撰个孙武出来。司马迁在编撰《史记》之时,把汉高祖写成了流氓,那是因为汉武帝把他给阉了,要报仇。记述那些著名战役时,兵力大多写的很多,一是为了方便,二是古代中国史书编撰大都喜欢用虚数,司马迁并不是特例。可司马迁凭空杜撰一个绝世名将孙武出来的动机是完全没有的,而且在《史记》中完全没有其他的例证。司马迁是历史学家,给出的东西一定有他的来源,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也就是说,司马迁既然敢于把孙武其人其实记录下来,一定有历史材料支撑的。

综上所述,命题一成立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笔者以为绝对在70%以上,那30%的缺失是应对先秦资料的缺乏。

我们再来看看命题二:司马迁是错的,孙武其人其事根本不存在。

既然孙武不存在,那么立刻面对两个问题: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事迹是谁的?

问题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春秋战国,战争频仍,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家,但是流传下来的兵书并不多,有据可查的,除了《孙子兵法》之外,还有孙膑的《孙膑兵法》、吴起的《吴子》、作者不可考的《六韬》、尉缭的《尉缭子》、作者不详的《司马法》。这些兵书的内容当中,有些与《孙子兵法》相契合,但显而易见都不是同一本书,作者必然另有其人。

由于“子”在先秦是一种尊称,那么唯一能得出的结论便是:《孙子兵法》是个姓孙的人写的!可是春秋战国的名将好像除了孙膑之外没有别人了,假如说孙膑是孙武,那么带来新的问题是《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必然有一部是伪作——可能性太低了!

问题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事迹是谁的?

先秦史书中确切存在和参与了吴王阖闾伐楚的名将只有伍子胥,如果“吴宫教战”这样等同于客卿面试的事件真实存在,那么也只能加到伍子胥身上,可是伍子胥早在阖闾还是公子之时便已经相识了,哪里还需要画蛇添足的试演练兵法呢?

综合上面两个问题,不难看出,否定了孙武的存在,疑问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故而这种可能性在30%以下。

标签: 孙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石顽: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石顽,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璐(1617~约1699),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将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刻行。康熙中。取《医归》残稿,

  • 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曹武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武公,春秋,历史解密

    曹武公,姬姓,曹氏,名滕,《史记》名胜。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曹成公之子,继成公而立,在位二十七年(前555年-前528年)。在位期间,亲附晋国,积极跟随晋国会盟征战。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武公滕逝世,其子姬须继位,是为平公。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年),冬季,十月,鲁襄公和晋平

  • 拒绝“糖衣炮弹” 建国前解放军的反腐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线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提起中共的反腐败斗争,人们都会想到毛泽东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进城之前,毛泽东向全党发出

  • 揭秘:陆逊的夷陵之战和关羽的襄樊之战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网络上黑关羽的人,大多拿樊城之战说事:战局意义比不上官渡之战,规模比不上陆逊灭刘备的夷陵之战,关羽威震华夏,一定是后代人吹捧的。并且还说得有理有据:后世君王需要“忠心”的臣子,于是就把关二爷抬出来,供起来,当一个臣子的榜样。他的一切都是历代君王吹捧起来的,都是为君主服务的。这个理由倒也不算错,但若揪

  • 埋葬死人之地被称为“坟”,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陵,皇帝,历史解密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传这首《忆秦娥》是唐代诗仙李白游秦汉旧迹时,因触景生情所发出的感叹。词中的“汉家陵阙”是指位于现在陕西关中黄土高原上的西汉帝王陵墓。举世闻名的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则坐落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罪魁祸首是谁?其实是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解密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在长安皇宫北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在大唐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流血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被非法杀死,皇帝李渊被迫退位

  • 后稷:周族始祖,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稷,黄帝,历史解密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按照诗经记载为上帝之子。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

  • 揭秘:春秋时期的滑国是怎么被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滑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除了几个五霸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大点的诸侯国,比如郑国、宋国、鲁国等等,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弱小的小国,这些小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大国的手中。有这么一个小国,因为一个大国的军队没有完成任务,所以顺道灭掉了他来充当了战利品,这个倒霉的小国就是滑国。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郑国和卫国这几个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

  • 郭嘉这27字,曹操为什么听不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三国,曹操,郭嘉,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猛将如云。而当时的汉朝,已经到了衰微破败的时刻,很难再约束其它的势力崛起。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西蜀,曹操建立曹魏政权,孙权的东吴势力同样崛起,三国并立。其实,三国鼎立的局势正是三个国家的领导人的竞赛。在这场比赛中,曹魏的人才最多,占据了广博的北方土地;

  • 揭秘: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成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术,三国,袁绍,历史解密

    袁家在汝南,四世三公,豪门世族。袁家兄弟袁绍袁术都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而且是最大的军阀。袁绍占据幽州、并州、青州、冀州,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号称拥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如云。袁术割据江淮,连江东孙坚都是他手下的小马仔。别的军阀跟他们任何一个相比,都是大象腿下的小蟑螂。如果哥俩联合,大半个中国就算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