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刘邦的长子与皇位无缘,为什么还被逼着认妹为母?

他是刘邦的长子与皇位无缘,为什么还被逼着认妹为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03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4:39

汉高帝刘邦年轻时是个无赖,个人形象很差,正因如此,良家女子都不想嫁给他为妻。虽然迟迟未能成家,但刘邦的身边却从不缺少女人,其中有位曹姓妇人跟他做了好几年的“露水夫妻”,并给他生下一个私生子,此即本文的主人公刘肥(“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见《史记·卷五十二》)。

刘肥出生没多久,刘邦交上好运,被沛县豪强吕公看中,从而迎娶了后者如花似玉的女儿吕雉,没多久便添了一对儿女,即后来的鲁元公主和汉惠帝刘盈。吕雉过门后,虽然表面上把刘肥当儿子养,但内心却一直很嫌弃他,反倒是刘盈跟这位异母兄关系要好,让刘邦甚是欣慰。

刘邦为弥补刘肥,便封他为齐王

刘肥虽然是家中的老大,但由于是私生子,所以无论是刘邦做汉王时,还是称帝建国后,储君之位一直都由嫡长子刘盈担任。好在刘邦对长子很照顾,既然无法把江山传给他,便把齐国故地73城全部封给刘肥,百姓中能讲齐国话的全部成为他的臣民,对于后者来讲,这也算是一种极为丰厚的“补偿”了。

齐国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富含鱼盐之利,在经济上极为富庶。所以刘肥自从成为齐王后,每日里锦衣玉食、出尊入贵,很是过了几年的舒心日子。然而好景不长,等到刘邦驾崩、刘盈(汉惠帝)登基后,刘肥的处境陡然变得凶险起来,并差点丧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汉惠帝跟异母兄刘肥的关系要好

原来在惠帝即位后,刘肥按照规定进京朝觐天子,并在事后接受皇帝的宴请。惠帝因为自幼跟刘肥关系要好,所以在宴席间对他甚是尊崇,不仅让他坐在席首位置,而且频频给他敬酒,一如当年在民间之时。吕后看到这一幕后非常生气,认为刘肥妄自尊大,毫无人臣之礼,不杀不足以警戒他人。正因如此,吕后便命人备下鸩酒,准备毒死刘肥。

好在惠帝眼尖,看出母后有毒害兄长的心思,便做出一副要和刘肥同饮毒酒的模样,才迫使吕后中断自己的毒计。事后,刘肥经向侍者暗中询问方知实情,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刘肥很清楚吕后的本性,知道她既然把自己视为“眼中钉”,便一定会除掉他。正因如此,刘肥便将足智多谋的内史士召来,恳请他帮助自己找到一条保命之道。

刘肥为避祸,决定尊妹妹鲁元公主为母

内史士思虑再三,便向刘肥献计到:“微臣听闻太后疼爱鲁元公主,并一直想助她恢复昔日的荣耀和地位(鲁元公主嫁给赵王张敖为王后,后因张敖被废,由此丧失身份和荣耀)。依微臣来看,大王不如将封国中的一个郡献出来,将其作为公主的汤沐邑,唯此才能讨取太后欢心,而大王也会因此避免杀身之祸。”

刘肥认为内史士说的很有道理,便依计而行。事后,刘肥可能是觉得此计还不够稳当,便再度“加码”,向吕后请求尊立鲁元公主为齐国王太后,给与她极为尊贵的名号和地位(“於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见《史记·卷九》)。

刘肥为了避祸,竟然把妹妹尊为母亲,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则趣闻了。但不管如何,吕后对刘肥这两项举动很是满意,并就此解除对他的杀心(“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罢,归齐王。”引文同上)。这场风波过后四年(前189年),刘肥在封国寿终正寝。

刘肥一生多子多福,仅见于正史的王子们便多达9位。不过跟低调谨慎的刘肥不同,他的儿子们各个脑后生“反骨”,屡屡发动叛乱,让朝廷头疼不已。其中,长子刘襄(齐哀王)在吕后驾崩后起兵造反,弟弟刘章(城阳景王)则在长安做内应,兄弟二人欲联手夺取天下,但最终却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阻止,而夺得帝位之人,则是刘邦第三子刘恒(汉文帝)。

刘襄、刘章夺取天下的计划破产后,心中甚为不甘,再加上汉文帝的猜忌,没几年时间便相继郁郁而死。刘肥第三子、济北王刘兴居对两位兄长的遭遇很不平,便在汉文帝前三年(前177年)举兵造反,结果被大将军柴武击败后俘杀,济北王国就此被废除。

23年后(前154年),因为对汉景帝推行的“削藩”政策不满,刘肥第四子刘将闾(齐孝王)、第六子刘辟光(济南王)、第七子刘贤(菑川王)、第八子刘卬(胶西王)、第九子刘雄渠(胶东王)纷纷响应吴王刘濞,共同起兵反叛朝廷,史称“七国之乱”。

然而叛乱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朝廷的军队平息,以上诸王要么自杀要么被赐死,封国全被废除,没有一人落得好下场,唯有刘肥第六子刘志(菑川懿王)没有参与叛乱,最后得以善终。刘肥所生9子有8人曾举兵造反,其中6子因叛乱死于非命,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种空前绝后的现象了。

标签: 刘肥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晋朝是历史上最让人厌恶的王朝?几乎导致汉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族王朝,夏朝,历史解密

    咱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特征,有的朝代人多,有的朝代君主在位时间长,但是今天小编讲的这个朝代,在历史上非常特殊,几乎没有对他的描述,因为这个朝代,在当时可以说让汉族的人口直线下降,几乎可以说是灭种,别不信,小编这就为你细细的讲来。这个暴虐的朝代就是晋朝,当时的晋朝,建立于三国时期之后,

  • 威士忌酒反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威士忌酒反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美国,威士忌,历史解密

    威士忌反抗(英语:Whiskey Rebellion),又叫威士忌起义(英语:Whiskey Insurrection),是一场在1791年——1794年间发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抗税运动。美国联邦政府的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为了清偿独立战争中欠下的债务,由国会通

  • 徐达是明代开国首位元勋,两儿子却各为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在攻取天地的全过程中,帐下汇聚了很多虎将,如常遇春、李文忠等。这种将星中最灿烂的一棵,毫无疑问是称为“元勋首位”的徐达。徐达人死之后被加封为中山王,他的大家族也是出現了“这门两国公”的新奇状况。按常情,元勋只有由长子县承继爵位,殊不知徐达的一儿一女都封号为国公,国公是除开王爵以外最崇敬的

  • 古代时期,死刑犯为什么要到秋后的午时三刻才斩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如果犯了重罪的话会被枪毙,在古代时期犯罪也会被处死,一般是处斩,古代都是在春天审问判刑你,秋天行刑,称为秋后问斩,这个方式应该是开始于汉朝,西汉的时候是定在了九月到十二月,唐朝的时候定在了十月到十二月,后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秋后问斩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时期,那么为什么要定在秋后再行刑呢?古代的人

  • 卫献公是如何复位的?最后又是怎么倒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卫献公,春秋,历史解密

    1.卫献公复位卫殇公继位后,把宿地给了孙文子。第十二年,宁喜与孙文子争宠导致他们互相明争暗斗,卫殇公就让宁喜打孙文子。孙文子就跑到晋国,请晋国送卫献公回国。可是卫献公在齐国,齐景公知道后,就和卫献公一起去晋国请晋国帮助卫献公回卫国。晋平公就诱骗卫国说要与卫国结盟,卫殇公就去见晋平公,晋平公就逮捕了卫

  • 揭秘:孙武为何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年代越近的史书应该记述的越清楚,越往后则越不清楚,《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等成书在战国时代的史书没有出席孙武的名字和事迹,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进而引发质疑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以此来否定孙武的存在,那可就有些过于武断了!我们不妨提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

  • 张石顽: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石顽,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璐(1617~约1699),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将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刻行。康熙中。取《医归》残稿,

  • 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曹武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武公,春秋,历史解密

    曹武公,姬姓,曹氏,名滕,《史记》名胜。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曹成公之子,继成公而立,在位二十七年(前555年-前528年)。在位期间,亲附晋国,积极跟随晋国会盟征战。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武公滕逝世,其子姬须继位,是为平公。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年),冬季,十月,鲁襄公和晋平

  • 拒绝“糖衣炮弹” 建国前解放军的反腐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线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提起中共的反腐败斗争,人们都会想到毛泽东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进城之前,毛泽东向全党发出

  • 揭秘:陆逊的夷陵之战和关羽的襄樊之战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网络上黑关羽的人,大多拿樊城之战说事:战局意义比不上官渡之战,规模比不上陆逊灭刘备的夷陵之战,关羽威震华夏,一定是后代人吹捧的。并且还说得有理有据:后世君王需要“忠心”的臣子,于是就把关二爷抬出来,供起来,当一个臣子的榜样。他的一切都是历代君王吹捧起来的,都是为君主服务的。这个理由倒也不算错,但若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