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过世后,为何诸葛亮经常打败仗呢?

刘备过世后,为何诸葛亮经常打败仗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92 更新时间:2023/12/17 1:03:25

一个诸侯,一个帝王,如果一生之中没有经历过大仗、没有经历过风波,那么他的一生是不完整的,犹如婴儿一般,天下局势稍有风吹草动,那么这个诸侯或者是帝王,就有可能把持不住局面。从而使局势动荡,天下飘摇。就拿三国时期的草根创业者,刘备来说。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艰险与战事。其中,较为重大的战事有:长阪坡之战,徐州之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还有就是大耳最后一次大战,夷陵之战。

不难发现,在刘备一生经历过五场大战,其中夷陵之战对于刘备来说影响是最为强烈的,也是最为严重的。一旦打败,将会令整个集团,损失惨重,甚至会毁掉自己半生的劳动成果…

夷陵之战的重要性,对于刘备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刘备不得不以百分百的精力来对付孙权(夷陵之战的目的其实就是打败孙权,然后一统江东,最终集两国之力,吞并曹魏版图。)

上文提到了,夷陵之战的重要性,但是刘备偏偏却没有带上蜀汉声望极高的一人,他就是诸葛亮。孔明先生,此时已然身为丞相,照理说,应该跟随在刘备身边,为其扫除障碍,最终成就伟业才是。让人难以想到的是,刘备居然偏偏留下诸葛亮。这着实让人费解…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呢?其实这个问题,仔细来分析一下,便可以得到推断,并且是当时刘备确切的想法使然…

为了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夷陵之战发生的时间段。据史书记载,此次战事是从,221年七月—222年八月。前后差不多11个月。在这个时间段里,刘备到底做了几手准备?

首先来看一下战前的情况:从黄巾起义到汉中之战,刘备无不亲上战场,他深知战场多变,于是在夷陵之战前,他便搞定沙摩柯,让他出精兵1万余人马,配合自己出兵伐吴。参照史料:《资治通鉴》。

军部配置:在军部方面刘备也绝对是考虑周到,他任命,吴班、冯习等人为前师,自己亲率中大队,黄权督江北,主要负责防御曹魏军。吴班,等人皆为猛将,他们一路将东吴守军打得大败,这个吴班还是一名合格的帅才,在231年,他还带队大破司马懿。从这个点考虑,当时刘备带着吴班去打仗,绝对算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吴班冯习等人,刘备还带了哪些人?蜀中的将才,确实是少,不过刘备为了打败孙权,他也丝毫不吝啬,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刘备还带上了廖化,傅彤等人,并以他们为都督。这个做法更是明智,可以从后面的历史走向来看,廖化,傅彤等人,不但是有才之人,而且还深懂兵法,特别是廖化,后期成为姜维的好帮手,一度成为曹魏的大敌,为川蜀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与兵力如何?关于兵力的多少,其实上文已经有所提及,仅仅是五溪蛮夷,便出动了一万左右的精兵,再加上川蜀的4万精锐,刘备所带去的人马,将近6万左右。

刘备带了哪些参谋?说到打仗,肯定少不了参谋,军事参谋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直到近现代,行军作战,军事参谋都是必备人员。并助,要求这个参谋能力一流,有见识有智谋。若论智谋,川蜀集团肯定当属一人,此人不是庞统法正,因为此二人均已经去世。除开他们二人之外,便仅有诸葛孔明一人而已。但让众人不解的是,刘备偏偏没有带上诸葛亮。这或许是,刚刚当上皇帝之后,鼓胀了吧!想想当年,隆中对时,你刘大耳是何等的虚弱…

据史料记载,此次对吴用兵,刘备仅仅带了马良为参谋。要知道,对方的都督可是不比周瑜差的陆逊,马良再良,也敌不过陆逊啊…,若比出谋划筹,行军布阵,非孔明不可大用。不过,刘备却偏偏不用他诸葛亮,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笔者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荆州已失,成都为根基,根基不可失,故而让孔明镇守老家,以保老家不失!

其二:内心极其膨胀,认为自己行军打仗多年,孔明长处并不是行军打仗,而是擅长于内政,他只要管好川蜀内政之事即可。打仗,还是要交给他这个战场老手。

其三:错误的判断东吴人才凋零。古往今来,行军打仗讲究的是,知己知彼。刘备,错误的分析局面及东吴的战斗力。包括对统帅,及大将都未做出具体的分析。更让人意外的是,老刘觉得东吴陆逊并非他之敌手!轻视对手,可是战前大忌。(孙权并非庸主,不可能派一个无能之辈!)

其四:自己看错形势,认为匡汉必须要吞并孙权,否则干不赢曹魏。

其五:孔明此前多次阻止东征,这次打仗就不带他,总司令就我当,由此来向世人证明,他刘备打仗才是最厉害的。

除了上述5点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魏延最清楚,也只有魏延最有发言权!是什么呢?在蜀主刘备去世之后,孔明连年北伐,但基本上都是在吃败仗,原因为何?其一实力悬殊。其二,战略错误。孔明打仗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向外透露,他曾经写过两次,《出师表》,在此表之中,孔明将他的意图表现得非常清楚。其实,打仗就是要出其不意,就向当年司马懿出兵打孟达与征辽东一般!其三,不敢冒险,稳打稳胜,但川蜀的要害就是兵力少,这样干,注定失败!除非川蜀人力猛增,才有可能夺一城守住一城。

在孔明北伐时期,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此计,若成便可打开长安门户,进而徐图中原。然而诸葛亮,却宁死不采纳魏延的战略,原因是什么呢?正是上段,第三点原因。孔明不敢冒险,喜欢打稳仗,他的目的其实是凉州,先搞定凉州再慢慢跟曹魏打持久战。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没错,但是孔明的后代,或者是他的接班人一定要和他能力相当,才可行。但,事实上呢?诸葛瞻,姜维,能比过孔明吗?魏延,或许当时便是看透了这一点,才非常的郁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承乾作为长子又是太子 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选择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们奉为圣明之君,他励精图治,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长子李承乾。他年少聪敏

  • 进士写诗讽刺皇帝,为何却没遭到处罚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的时代,皇帝可以说没有人惹的,就是要说皇帝的名字,也有可能遭到杀头的罪。直说说骂皇帝,那就更是不敢让人想象了,但是在宋朝可是有特殊的例子,比较正经的大官每个朝代都是有的,但是能够公事公办的人,在其他时候不多,唯独就是在宋朝最多,就比如说开封的包拯,还有当时大宋的宋慈等人,大家当然都知道自己清高

  • 金忠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朱棣会和他无话不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棣敏感多疑,而金忠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大臣,那么他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朱棣会和他无话不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金忠出生在宁波,从小就喜欢读书,博览史籍,熟读兵法,各种自学成材。到了33岁的时候,前往通州去探望在那里当兵的二哥,后来进入北平燕王府当卫兵,不久之

  • 宋濂身为文臣之首,为何他的儿孙会被处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

  • 赵匡胤都能够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为何没有效仿前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宋太祖成功的杯酒释兵权,而朱元璋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那些和他们一起南征北战,最后拥他上皇位的大功臣。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既不伤害那些功臣,又能将权力收回,然而明

  • 老三胤祉文武双全,为什么康熙不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时代,老三胤祉文武双全,身体素质比雍正还好,年龄又比雍正大,为什么康熙不传位给他?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胤祉自己的问题,雍正继位之后曾给胤祉亲笔写过一封书信,在书信中雍正一句话就点透了胤祉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中的手段。与世无争,专心于著书立作的胤祉胤祉的生母是康熙的荣妃马佳氏,是康熙早期后宫四大妃之一,

  • 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何要鼓励分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商鞅变法,相信大家都比较耳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让一直偏居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促进了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虽说商鞅本人最后落得个车裂的结局,但是他的变法对于秦国来说确实功不可没,是秦国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大事记。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秦国在最短

  • 汉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王朝太后执政,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历史上,汉朝的太后干政情况很严重,这种权力现象几乎一直伴随着汉朝,随着汉朝生,也随着汉朝亡。从西汉初的开国皇后吕太后,再到薄太后、窦太后,最后到东汉末的何太后,这些女人们在汉朝的权力生态中,都占据着重

  • 汉朝时候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和现代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文化,汉代永远是个绕不过去的朝代。很多中华文化的符号都与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年也是一样。在早期的夏朝制定的夏历中,一年是以正月为开始的。但商朝就改了,改成以十二月为一年之初,到周朝又往前推进了一个月,变成十一起为一年之始。汉初沿用秦制,秦朝认为自己是水德,把每年的开始定在十月。一直到汉武帝

  • 袁绍四世三公而曹操是白手起家 曹操军事实力是如何远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白手起家,其军事实力是如何反超袁绍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与袁绍在事业上的起点差不多,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在董卓掌权,曹操和袁绍害怕对己不利,先后逃离京都洛阳后,两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