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为何能够说服六国合纵攻秦呢?

苏秦为何能够说服六国合纵攻秦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14 更新时间:2024/1/2 4:14:50

战国时期,有一年东周想种水稻,但是西周在上游不肯放水,为此东周国君很忧虑,至于是哪条江,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大约是一条小河,因为此时的东西周是没有任能力控制大江大河的,像渭水这样大型的水道,自然是掌握在强国手里。东西周两个国家说直白了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城镇,他们之间的战争用村民持械斗殴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始终是周室,国君有忧愁,做臣子的必须要想法解决。

战国东周国君

其中有个叫苏子的谋士,想帮国君解忧,于是对周君说不如让他去西周说服他们放水。于是马不停蹄赶往西周,见到西周的国君对他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啊,如果您不放水,反而能使东周致富。因为现在东周的百姓全部都种植的是小麦,没种其他的。您要是真正想坑害他们,就应该突然一下把水放了下去,破坏他们的庄稼。等到大水淹没了庄稼,东周一定会改种水稻,这个时候呢,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子下去的话,那么东周的百姓一定都会依赖于您了。西周国家一听,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于是下令放水,并且重赏苏子,而苏子回到东周也得到了国君的赏赐。苏子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并且结果让两国国君都满意,自己也得到了财物名声,真是一举多得。

苏秦

中的苏子正是大名鼎鼎的苏秦,他是战国时代最有名的纵横家,本是东周洛阳人,发迹之前在东周并没有得到重视,由此也看得出来东周国君毫无眼光并且十分任性,洛阳一带都是主要种植小麦,国君一时兴起想要改种水稻,这本来就违背自然规律。那为什么国君有不正确的行为,苏秦却不加以制止呢?其一是苏秦此时本来籍籍无名,难道还能面刺周君吗。其二是苏秦作为一个纵横家,他梦想的是权力金钱和荣誉。只需要迎合国君,帮他们解决烦恼,自己就会得到想要的东西。

说话其实是很需要好好谋划的,不假思索口就来的东西最没有价值。所以说之前需要做好全盘的计划,把对方一步一步带到自己的套路中来,西周最根本的观点不就是见不得东周有好日子过吗?西周君觉得放水是给东周便利,他当然不会放水。但是苏秦就高明在通过一番说辞,让西周君觉得放水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这就正好掉入了苏秦全局的谋划之中。

游说君王

语言是人类传播事实的工具,如何巧妙的利用语言来传播想要表达的事情,苏秦做得非到位,在信息闭塞的时代,他能够通过语言让别人信任他所讲的话,是需要一定的事实基础和一定的逻辑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够任意发挥。结果是事实的真相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表达,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需要了解事实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判断说服受众,影响他们的行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九子夺嫡时,朝中的势力分布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九子夺嫡时,朝中的势力分布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当时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这也导致很多皇子看到了机会,开始争夺太子之位。结果引发了九子夺嫡,康熙九个儿子参与其中,几方斗得是头破血流,丝毫忘记了他们都拥有同一个父亲,还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九个阿哥分为了不同的山头,背后也

  • 韩信是怎么与萧何结识的呢?其中有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成也萧何败萧何”,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话的引申意思是指好事坏事都由一个人造成的。萧何,西汉建国功勋之臣,他跟在刘邦旗下鞍前马后,协助刘邦建立西汉。而这个典故,除了涉及萧何,另外一个主人公就是韩信。在西汉建立的过程中,刘邦得益于两人的辅佐,否则他不可能轻易称霸天下。尤其是萧何,

  • 曹氏为何选择"魏"作为国号呢?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曹魏的“魏”字是来源于曹操最后在东汉朝廷成为了“魏王”。而司马家在夺取魏国的江山之后,自己选择“晋”这个字,那也是曹家人给司马家的封号是“晋王”。那曹家人为什么选择“魏”字,而不是“韩”、“赵”?又有人说,曹操的“魏王”是得自东汉最后的天子汉献帝册封的。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他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

  • 关羽被曹操俘获之后,为何曹操没有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被曹操俘获之后,为何曹操没有杀他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历史上曹操和关羽交集其实并不算多。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当时吕布率军袭取刘备的根据地--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关羽作为刘备近侍拜见过曹操。随后曹操担心吕布和袁绍南北夹击自己,围吕布于下邳,破城前关羽曾经请求曹操:自已的

  • 荀彧与荀攸都是重要谋臣,两人到底谁更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与荀攸都是重要谋臣,两人到底谁更厉害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明哲保身的荀彧和迎难而上的荀攸荀彧年少时,南阳名士何颙称赞其有“王佐之才”。董卓进入洛阳,荀彧知道京都必乱,便假意请求外放,趁机逃回家乡颍川,并对乡里人说,颍川地处四战之地,必将受到战乱影响,建议乡里人离开

  • 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首先,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对于徐庶来说,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事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司马徽、诸

  • 既然是起兵谋反,为什么黄巢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有疑惑,既然是起兵谋反,为什么黄巢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其实,并非是黄巢自己不想建立根据地,而是当时的情况不让他建立根据地。对于黄巢未能建立根据地,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黄巢等起义领导人缺乏认识和清醒的思考,是有原因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然而,黄巢之所以不建立根据地而采取机动作战,除了他自己的

  • 鳌拜是开国功臣,康熙为何非要打倒鳌拜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打倒鳌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再回答前,我们看看这个鳌拜做了什么坏事吧:鳌拜没有想到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

  • 刘墉是如何如官场的?他是考中了状元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是如何如官场的?他是考中了状元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刘墉的父亲刘

  • 董卓和董太后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同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和董太后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同族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密召并州牧董卓带兵进京铲除宦官,不料董卓才刚刚到洛阳城,宦官们就发动政变何进被杀。何进的部下袁绍、吴匡为了报复领兵入宫,宦官张让等人不敌便挟持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