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的身世是怎样的?他和夏侯家有何渊源?

曹操的身世是怎样的?他和夏侯家有何渊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4/1/17 8:59:41

曹操的身世是怎样的?他和夏侯家有何渊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关于曹操的身世,一直以来都是世人争论的焦点。曹操称自己为西汉初年名相曹参的后裔,却引来了不少质疑。

而后世有声音认为,曹操本姓夏侯,应当是西汉初年名将夏侯婴的子孙,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整个曹魏宗室的成员,到底是谁的子孙呢?

01《三国志》称曹操为曹参之后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书中,曾记载过如下内容: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后世之所以会对曹操的身份有所质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说法来自《三国志》一书。

《三国志》为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所写,其中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恰恰就是因为陈寿做过晋臣,加上西晋王朝的基业是从曹魏政权那里继承而来的,所以陈寿大有为曹操一脉粉饰出身的可能性。

不过这种观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陈寿原本为(蜀)汉臣,是在蜀汉亡国之后才转投了西晋。公元265年时司马炎才取代了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的帝位,从而建立了西晋王朝。

而《三国志》一书成书于公元280年之后,此时晋帝的封建统治地位已经十分牢固,同前朝的纠葛也基本上被全部斩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寿似乎也并不具备为曹操一脉粉饰身世的动机和理由,毕竟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也不会给陈寿带来什么好处。

02曹操至少不是曹参嫡系后裔

现在让我们从头梳理一下曹参家族,因曹参有辅佐汉高祖开创西汉王朝之功,再加上其功劳被汉高祖认定仅次于第一功臣萧何;因此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曹参便被敕封为平阳侯,爵位世袭罔替。

根据中国古代普遍采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只有曹参的嫡子一脉才有资格承继平阳侯的爵位,这一脉成员也都会被详细记录到沛县曹氏的家谱之中。不过由于封建社会允许出现一夫一妻多妾的现象,因此像曹参这样的贵族自然而然就会有许多的子嗣。

可那些非正妻的妾所诞下的子嗣,就很难因庶子的身份而受到重视。久而久之,庶子的庶子的庶子就会慢慢被家族所遗忘、生活也会越来越落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了。

在目前已知的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其他能够直接印证曹操就为曹参后裔的证据。不过有一个细节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端倪,那就是在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并建立起曹魏政权之后,曾再度敕封曹参的后人为容城侯(汉章帝执政时期曾首次敕封曹湛为容城侯),并允许其以嫡子的身份继续祭祀曹氏先祖。

另外,在汉章帝一朝之前,曹参嫡系一脉其实就已经断了香火了。至于随后承继爵位的曹氏后人,只是曹氏家族的旁支族人而已。

这两点都足以证明,曹操一脉本就不是曹参的嫡系后裔。因此后世便有声音认为,正是因为古人通常会疏于对庶子后代资料的记录,使得曹操具备了“钻空子”的能力。只要他一口咬定自己是曹参的后裔就足够了,其他人根本无法考察这背后的真实性。

03宦官之后的身份让曹操的身世变得更加迷离

另外一个让曹操身份被后世屡屡质疑的原因,则是因为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曹腾很早就净身入宫,所以终其一生都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不过在服侍汉帝的同时,为延续曹家香火,曹腾收养了曹嵩为子。而曹嵩,正是曹操的生父。

在曹嵩和曹建立父子关系之前,二人身上还流淌着一样的血,毕竟二人都为曹萌的后代。不过史书上几乎没有曹萌的记载,再加上当时只有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家庭才会将孩子送入宫廷,所以可以推断曹萌为曹氏一族的家长之时,曹氏家族的生活状态应该比较拮据,而这也反过来印证了曹参庶子一脉生活环境一直较为困苦的情况。

至此,关于曹操究竟是不是曹参后人的问题已经无法再追溯下去了。毕竟曹萌的先祖如今已经无法考证,甚至连曹萌其他的三个儿子的去向也不得而知(曹腾为曹萌第四子)。就在人们为此感到失落时,《曹瞒传》中记载的内容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在《曹瞒传》中,第一次提出了曹操为夏侯家后裔的观点。

《曹瞒传》为三国时期吴国人所写,结合当时曹吴两国的关系来看,很有可能是吴国人为了抹黑曹操才故意如此书写的。再加上这部书的文学气息十分严重,书中提及的内容自然难以作为证据使用。

04结语

有趣的是,复旦大学曾在本世纪对自称是曹操和夏侯家的后人的DNA进行了采样,并且在对1000个样本进行详细检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曹操既不是《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那般是曹参的后人,同时也和夏侯家没有多大的关系。另外也证实了全国将近八十个自称自己为曹操后人的家族中,只有九个家族才是真的曹操后裔。

可惜的是,关于曹操到底出身哪个家族,如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根据复旦大学给出的研究结果,曹操甚至连曹参家族下的庶子一脉都不是。

所以基于此,一种新的说法便被提了出来,那便是曹操的先祖可能本就是抱养来的。至于这一观点的真假,还需要后人不断拿出新证据才能加以验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钟会谋反成功,最后会影响历史走向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钟会谋反成功,最后会影响历史走向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钟会出师伐蜀,司马昭的谋臣邵悌就担心钟会谋反,对司马昭说:“钟会志大心高,让他独掌大权,灭蜀成功后,他有可能拥兵自立,应该找一个人制约钟会。”司马昭对此早有防备,他对邵悌说:“让钟会伐蜀是因为他有这个胆量和能力,去

  • 在古代,有哪些功臣是被逼自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自古以来,凡成就帝王大业者都离不开名臣良将的倾力辅助,君王是个很特殊的职业,它处在古代政治金字塔的顶端,身处这个位置,猜忌、果决和心狠是必备的要素,因此注定了和大多数君王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特别是在君王成功

  • 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

  • 石达开和幼天王都被凌迟处死了,为什么曾国藩却独独放过了李秀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石达开和幼天王都被凌迟处死了,为什么曾国藩却独独放过了李秀成,让他死的时候轻松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曾国藩不嗜血。凌迟了幼天王的江西巡抚沈葆祯也不嗜血。凌迟了冀王石达开的四川总督骆秉章也不嗜血。之所以要将幼天王与石达开凌迟处死,

  • 琅琊诸葛氏曾经有多辉煌?为什么后来没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琅琊诸葛氏,这个家族曾经非常的辉煌,那么他们为什么后来没落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在《出师表》中,武侯谦称自己为“布衣”。实际上,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没有一官半职确实不假,但是如果你要是把他真当成卧龙岗上一个种地的,

  •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力如何?最后为何会输给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力如何?最后为何会输给秦国?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赵国的骑兵虽然很强,但和后世相比,赵国的骑兵战法,还处于很粗浅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发挥出骑兵的作战能力。不管是战法战术,还是武器装备,亦或者是大家对于骑兵的理解,都远比不上后世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军团。比如赫赫有名的

  • 刘备非常爱惜人才,那么他有哪些错过的贤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非常爱惜人才,那么他有哪些错过的贤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十分长于用人,广纳天下贤士。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孔明。他的一生辛苦劳累,享受过半时辉煌,但霸业终未成。他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开疆辟土,少不得人马。他虽收

  • 公孙燕为何能成为曹蜀吴之外的另外一股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燕为何能成为曹蜀吴之外的另外一股势力?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在魏、蜀、吴之外还有第四个割据政权:公孙燕。那么公孙燕在三国时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一,公孙度经营辽东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死,子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想要铲除宦官,其妹何太后反对,他便密

  • 用来监察百官的台谏制度,为何成了奸臣的工具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时期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监察、谏言系统,这个制度适用于选拔官员、议论政事、监察百官等各个方面,能对君权和相权都拥有监察权力,是一套极为完善的监察系统。然而这个系统最终却最终沦为奸臣打压异己、陷害忠良的工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台谏制

  • 萧何本是沛县主吏掾,为什么推举社会地位不如他的刘邦做头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而刘邦在举事前做过的最高官阶也不过是泗水亭长。主吏椽的地位比亭长高,但后来萧何却主动居于人下,推举刘邦做头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句话,叫形势比人强。还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萧何就是那个懂得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