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念丨老馆长张淑芬讲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建设始末

纪念丨老馆长张淑芬讲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建设始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6 更新时间:2023/12/8 22:31:53

2023年元旦刚过,张淑芬再一次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正门前,一个年轻人正在用直播的方式,大家讲述纪念馆的历史和雷锋的故事,在他的周围已经聚拢了不少人。对于张淑芬来说,这样的情形早已司空见惯。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张淑芬还是会经来纪念馆里转一转。从20世纪70年代成为雷锋纪念馆的一员,到后来担任馆长,张淑芬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30多年里,张淑芬无数次听前辈讲述这座纪念馆的故事,也亲眼见证了纪念馆的影响力一步步变大,看到一代又一代参观者在雷锋像前驻足、在雷锋墓前献花。

在张淑芬看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就像一棵常青树,丰盈了近60年的春夏秋冬。这里是她心中最美的地方,也是抚顺人、辽宁人乃至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地标。

张淑芬: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原馆长,1976年到雷锋纪念馆工作。1963年3月11日,中共抚顺市委作出决定,在抚顺市区望花公园内修建雷锋烈士纪念碑、亭和雷锋事迹陈列室。1965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在纪念馆工作30多年,张淑芬亲眼见证了纪念馆的影响力一步步变大。图左为雷锋纪念馆落成仪式资料图,图右为新建的“雷锋与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雕像竖立在有58年历史的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广场上。

纪念馆选址定在雷锋留下最多故事的地方

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资料室里,封存着许多已经泛黄的件和照片,记录了纪念馆修建的始末。张淑芬时常会去翻看那些老照片,看着这些照片,那些从历任老馆长口中听到的往事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

1962年10月,雷锋牺牲之后不到两个月,雷锋生前所在团应雷锋曾经担任过校外辅导员的两所小学师生的强烈要求,在位于望花区的雷锋生前所在运输连设立了雷锋事迹展览室,向公众开放。展览室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但展览大受群众欢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接待了近万名观众。不久之后,展览挪到位于抚顺市中心的工人文化宫又展出了一个多月,接待了超过12万名观众。

这次展览为后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建造奠定了第一批文献资料的基础。

1963年3月5日,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3月11日,中共抚顺市委作出《关于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进一步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决定》,其中包括在抚顺市区望花公园内修建雷锋烈士纪念碑、亭和雷锋事迹陈列室等项内容。

纪念馆的选址最终确定在望花公园,除了因为这里是雷锋生前部队驻地,还因为在这座公园的周围,有很多雷锋活动过的影子:这里曾是雷锋生前带领少先队员学习和游玩的地方,正属于雷锋曾经捐过款的和平人民公社(现和平街道办事处),雷锋经常带领战士清扫卫生、扶老携幼、接送旅客的瓢儿屯火车站也在附近。

建设者用汗水和奉献向雷锋致敬

在纪念馆修建过程中,有两件事令张淑芬特别感动。

第一件事是为雷锋迁墓。1964年4月,在雷锋纪念馆奠基典礼举行的前4个月,抚顺市把雷锋的灵柩从葛布烈士公墓迁到望花公园东北角新建的雷锋墓。

张淑芬找出了一张迁葬仪式现场的老照片,一群戴着白花的青年学生正簇拥在一起等待参加仪式。张淑芬望着照片出神,眼前浮现出老馆长向她讲述的那时的情景:从葛布烈士公墓到望花公园,只有十七八里地,但是汽车走了两个多小时,送葬的人群看不到头,老人扎着白头巾,年轻人戴着黑纱,长长的队伍中安静极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悲伤。花圈从雷锋墓一直摆到望花公园南门口,顺着门口又摆满了两边的大街。

第二件事是雷锋纪念馆的建设。1964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两周年纪念日,望花公园举行雷锋纪念馆奠基典礼。从奠基到建成,只有一年的工期。那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年,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一年。为了加快建设进度,这一年里抚顺市参加建馆义务劳动的各界群众共有6万人次。年逾八旬的伟华是望花公园附近的老居民,张淑芬曾听她回忆说:“每一个路过工地的人都会停下脚步,默默帮搬几块砖。住在附近的大娘会带着新蒸好的馒头去给工人们加餐。工地现场还时常有响亮的口号声传来。”

从1969年开始,雷锋纪念馆先后进行过四次改扩建,参加义务劳动人数共有近50万人之多。人们把对雷锋的怀念和热爱化成干劲,一砖一瓦地筑成了那座后来享誉全国的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这是抚顺人民给予雷锋的最崇高敬意。

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离雷锋最近的地方

从1976年到雷锋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到1988年开始任职雷锋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兼副馆长,再到1994年任馆长,张淑芬一点一点见证着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成长,也更深刻地领悟到雷锋精神的伟大。对于张淑芬来说,这里不仅仅是弘扬雷锋精神的阵地,更是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2001年到2002年间,纪念馆进行扩建,有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暴雨降临。张淑芬担心改扩建工地上的物资及临时放置在广场上的展品被雨浇毁,紧急喊来职工随她一块儿冲向工地。平素文弱的张淑芬不知哪儿来的冲劲,竟然在雨中爬上了平时看着都眼晕的4米多高的窄墙。张淑芬说,作为雷锋纪念馆的一员,她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这里的每一块砖瓦。

从1965年建成至今,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已经接待中外参观者7000万人次。张淑芬每天都可以看到众多参观者到来,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她看到大人带着孩子在张贴《雷锋日记》的展板前一句句说、一字字写;看到在每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一队队青少年在雷锋像前庄严宣誓;看到雷锋生前的战友一次一次哭倒在雷锋雕像前。人们对雷锋的敬仰之情,让张淑芬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现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已经成为所有人心中离雷锋最近的地方。作为国内首座雷锋人物展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还催生建成了几座全国规模较大的同类展馆,各种展室更是超过数万个。

2018年,纪念馆迎来高光时刻。9月28日上午,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2022年,纪念馆开展了“打卡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网上活动,在线观看量达到56万人次,获网友点赞84.2万人次。

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能量场,纪念馆还组成雷锋精神宣讲团,通过举办展览、宣讲、论坛、党课等多种形式诠释和光大雷锋精神,截至目前,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已相继组建7支15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

如今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工作人员依然坚持每天花3分钟时间在雷锋像前静立,与雷锋“交流”,在雷锋的凝视中静默沉思,感悟雷锋精神。

2022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成功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现任馆长任广友每次代表馆里外出开会、参加活动,大家听说他是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馆长时,都会争相主动跟他合影、真诚交流。任广友说,这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雷锋,因为我来自雷锋生活过的地方,来自雷锋城。

爱心饭盒

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金属饭盒,曾是雷锋送给战友的“爱心饭盒”。

在1960年10月21日的日记里,雷锋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午饭,他回答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两盒饭,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出了自己带的一盒饭给他吃,我虽然饿一点,让他吃得饱饱的,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雷锋牺牲后,王延堂在雷锋日记里读到了这段,难过不已:“当时他说自己胃疼吃不下,原来是骗我的,就是为了把饭送给我吃!”

培养年轻人有颗感恩助人之心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鑫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鑫。

雷锋把人民放在心上,把青春献给祖国,有着一颗处处为国家着想的赤子之心,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这些年,我以校为家,帮助毕业生找工作,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都是在向雷锋学习。老师这样做,学生也就跟着学,将来学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有一颗懂得感恩、助人为乐的心。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感动2023·江西】致敬!上栗92岁抗战老兵辞世后捐献遗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央广网上栗2月23日消息(记者胡斐通讯员熊可慧曾紫沐)2月22日18时30分许,抗战老兵喻芳铭的遗体,被工作人员搬上了南昌医学院的遗体捐献专用车,连夜送往学校用于医学教研工作。喻芳铭(央广网发上栗县委宣传部供图)近日刚满92岁的喻芳铭,系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清溪村人。1943年,不满14岁的他入

  • 許倬雲 | 文官制度與穩定的“治亂迴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

  • 司马杀掉他的全家,唯独漏掉一小孩,百年后他又抢了司马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电视剧吧,像《回家的诱惑》,就是女主被那个人抛弃又回来的故事再说了,而且古装剧里有那种抄全家然后回去报仇的故事,而今天说的是历史事件,好像有因仇恨而变得强大的人,电视剧剧本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小说。这个想谈的人,经常和诸葛亮一起提起,但提起他,人们总是尴尬,因为他曾经

  • 他是当地的大红人,无人不知的富豪,就连洪承畴都要尊称他为伯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我们还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谁见过,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他是当地的大红人,无人不知的富豪,就连洪承畴都要尊称他为伯父。沈百五,元末明初,出巨资为朱元璋建筑金陵城墙的大富翁沈万三,对南京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明末清初,不事二主、以节烈死的另一个姓沈的大富翁沈百五就鲜为人知了。崇明有个叫沈

  • 他曾先后灭掉了3个国家,将领土扩张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大唐时期的中国,国富民强,将璀璨辉煌的中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派遣使臣纷纷来到大唐参观学习,唐朝文化对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海外华人还被称之为“唐人”,可见中国的唐朝时期给世界多大的影响。唐朝也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其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其

  • 他是湘军最凶残将领,经常大肆屠城,同僚多次想置他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荃手下的士兵基本上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他深深的了解着这些士兵的性格,所以他在攻城的时候往往都会下达一个命令。一旦将城池拿下,所有的士兵都可以放三天的假,而在放假期间他们可以对这个城市为所欲为。也就是说,这些将士可以在城里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抢夺钱财。这些将士本来就是一群生性残忍的亡命之人,一听到曾

  • 小小仪凤门,钩沉一座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很多年来,仪凤门都是南京的北大门……出了仪凤门这后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这个城门。”这是小说家叶兆言在新作《仪凤之门》中对南京仪凤门的一段表述。仪凤门在其中成为一双见证历史风云际会的眼睛,阅览着城市变迁和人物悲喜命运。该作首发于《收获》,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日前,全国

  • 把历史弄错,是成为一个民族的必要条件:西方伪史是这样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一、西方文明史的年代问题1、西方文明史断代的由来西方现代考古只有大约只有200年的历史。在碳十四测年技术发明之前,考古学家无法正确判定各种文化的绝对年代,历史年代确定几乎完全建立在主观推测或推论上面。而西方早期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框架自洽完善的世界考古学体系,完全是因为预设了历史前提,即上古中东中心论和

  • 靖康之耻的教训生动地告诉我们:和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古往今来,和平都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古人为什么这么害怕打仗呢?因为对于士兵来说,不管战争胜负,自己都可能在战争中丧生。而对于将领而言,一方面可以加官进爵,另一方面自己也可能因为战败而被杀。战争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我们有一句俗语:枪炮一响,黄金万两。那么问题

  • 鲜卑也曾入主中原,人们没有将他们被视为侵略者是因为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说到侵略的我们就会想到近代的日本,古代的蒙元满清,大家对侵略者都是持有一些仇恨的态度,而鲜卑族也曾入主中原,但是我们并没有将其视为侵略者,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历史上在西晋末年,匈奴人、羯人先后在中原掀起五胡乱华的序幕后,鲜卑人也开始蠢蠢欲动,而真正南下的鲜卑人主要有两支,分别是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