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为何会背叛织田信长?明智光秀生平事迹简介(山崎合战)

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为何会背叛织田信长?明智光秀生平事迹简介(山崎合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17 更新时间:2023/12/18 2:57:03

明智光秀(あけち

みつひで,1528年-1582年7月2日)全名明智十兵卫光秀,是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帐下重要将领。原为斋藤家臣,后为信长家臣,在本能寺之变中为捍卫足利幕府或朝廷而杀死信长。曾任官职:近畿管领、日守、丹波守护等。关于他的身世在历史颇有争论,有许多种历史传说,出身于美浓国的土岐源氏支族。通称十兵卫,雅号咲庵。赐姓惟任。其父明智光纲早亡,受叔父明智光安的照顾。官位日向守。

关于他的身世,在历史一般说法是《明智军记》里说明智家是美浓豪族土岐家的分支,属于武田氏一派的子孙,由于明智光秀的父亲明智光纲早亡,他是寄养在叔父明智光安的城里长大的。另外,明智光秀还是织田信长的妻舅,原因是明智光秀的叔父明智光安把三女儿嫁给了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注,该说法在历史上不被承认。美浓确实有个名为明智庄的庄园,但史料中却毫无任有关明智家存在的证明。另外,《明智军记》写明智光秀游历的很多名城在当时还未建成,而那些提到的诸侯又早已死去。)

人物生平

长大后的明智光秀出仕了斋藤家,此后不久,斋藤道三遭到其子斋藤义龙的攻杀,斋藤道三在长良战死后,斋藤家的新当主斋藤义龙立刻对亲近斋藤道三的明智家发动进攻,明智家被灭亡,明智光秀被迫逃亡到越前,出仕越前朝仓家。

也许是不满意朝仓家,永禄十一年(1568)七月,明智光秀再度出走,就在这时,他遇到了被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赶出京都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足利义昭此刻正前往越前朝仓家,他希望能够借助朝仓家的力量夺回征夷大将军职位。但是,朝仓家以实力不足的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无奈足利义昭只好准备再去上杉家、武田家寻求帮助,就这样,为伸张大义的明智光秀跟随了足利义昭。

在寻求上杉家和武田家的帮助失败后,足利义昭一行人最后来到了尾张的织田家。最后,在明智光秀的说服下,织田信长终于同意帮助义昭上京夺回征夷大将军职位。由于明智光秀出色的才能,织田信长请求足利义昭让明智光秀以足利家臣的身份仕于织田家,这在“忠臣不仕二主”的道德观上看来,这种情况确实异。但是,在名份上看来,足利义昭是未来的征夷大将军,那么织田信长也就是义昭臣子。而且,足利义昭此刻急需信长的帮助,所以,足利义昭很爽快的答应了。

仕途

永禄十一年(1568)九月七日,织田信长率领六万大军由美浓的歧阜城出发,沿途消灭了不表臣服的六角家。永禄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进入京都,在稳定足利义昭征夷大将军的地位后,信长命令明智光秀和羽柴秀吉共同担任京都奉行。

元龟元年(1570)渐渐不满于被信长控制的足利义昭以征夷大将军的身份向武田、上杉、朝仓、浅井、三好、本愿寺等大名寄送御内书,命令他们联手由北和西夹击信长,组成“信长包围网”,在得到义昭的御内书后,在京畿地带的浅井、朝仓、本愿寺立刻行动起来对信长进行进攻。但是,不久后在天皇调停下,双方停战,虽然在这些战斗里明智光秀没有立下太大的功绩,不过,在此之后第二年征讨延历寺的战斗中立下重大功勋,受赐阪本新城,成为拥有五万石领地的诸侯。

元龟二年(1572),武田信玄上京,并于该年在三方原大败织田、德川联军。元龟四年二月,三好家党和伊贺、甲贺的豪族也在石山、坚田举兵反对信长,明智光秀奉信长的命令去坚田平乱,很快他就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此刻,柴田胜家也攻占了石山,见情况不对的足利义昭立刻在慎岛城举兵,但是信长早有准备,他由琵琶湖攻打慎岛城。义昭不敌,便想请求天皇调停,但信长早料到他会有这一招,早派人将通往皇宫的路线切断,最后义昭只好以二岁的儿子为人质表示投降。可是,信长并未因此原谅他,在把义昭流放去河内若江,明智光秀对织田信长的举措愈加愤怒与担忧。从此,明智光秀就正式成为织田家的家臣,信长赐他近江滋贺郡。

天正元年(1573),织田信长先后消灭朝仓、浅井家,信长授命光秀为朝仓领地的代官,并前往越前就任。同年,一向宗发动暴动进攻越前,织田信长率三万余大军前往越前作战,光秀也随即出征。他于八月十五日夜里,攻入龙门城,斩杀了本愿寺教众二千余人。由于镇压一向宗有功,明智光秀受封日向守,赐姓惟任。天正三年(1576),织田信长命光秀负责攻略丹波。同年冬天,明智光秀军攻击丹波黑井城,但由于八上城的波多野家的突然背叛,明智光秀大败,退回阪本城。

天正五年(1577),本愿寺家再次对信长开战,明智光秀奉命出征,双方交战于三津寺。结果,光秀败北,不得不逃往天寺。本愿寺军一万五千人随后赶到将天王寺团团围困,收到消息的信长火速率三千部队前来支援,天王寺里的光秀乘机内外夹攻,本愿寺军退回石山本愿寺,信长随即包围石山本愿寺,并把攻破石山本愿寺的任务交给了佐久间信盛,但在利家的帮助下石山本愿寺一直未能破城。

天正六年(1578)二月,信长再次命明智光秀出征,去进攻纪州的本愿寺主力(杂贺军),这次明智光秀成功的完成了任务。尽管在和本愿寺作战,明智光秀也没有停止对丹波的攻略。同年十月,明智光秀进攻了丹波的龟山城,经过三天的激战,龟山城陷落。

君臣不合

天正七年(1579)三月,明智光秀进攻波多野家,为了劝降波多野家,传说明智光秀在将八上城包围到粮尽后把自己的母亲作为人质,使波多野家愿意投降,明智光秀答应波多野投降。波多野氏家督波多野秀治亲赴安土城向织田信长谢罪请降。不料织田信长以波多野氏反复无常,不能相信,竟将波多野秀治与其随行的弟弟波多野秀尚一同斩首。八上城守军闻讯,悲愤不已,也将明智光秀的母亲杀死,虽然有传言作为人质的是光秀的叔母,还有的说送进城里的只是个假货。但参考早期书,其实并无此事,仅说明智光秀用计谋诱出波多野兄弟诛杀。

天正八年(1580)三月,织田信长在利用天皇敕令情况下,逼本愿寺向自己请和,并放下武器成为皇家的祈愿寺,无奈的本愿寺家终于同意了信长的条件,结束了石山会战,由于明智光秀在丹波的战功,他得到丹波二十九万石的领地和龟山城。

天正十年(1582)明智光秀担任了织田家御食奉行之职,不久,即被命令负责接待应织田信长之邀前往安土城的德川家康一行,按照川角太阁记所述,光秀在招待家康时候,盘里竟然有死鱼!信长立刻当着众人的面给了光秀几个耳光,并大加侮辱,令光秀难堪之至。信长命光秀成为秀吉家臣,去支援正在中国(注,此处是指日本地名中国。位于日本本州的西部,北面日本海,南临濑户内海。平安时代时,日本模仿我国唐朝的律令制度,规定“凡诸国部内郡里等名,并用二字,必取嘉名”。并以当时的首都京都为中心,根据距离远近将国土命名为“近国”、“中国”、“远国”3个地区。这个“中国”其实就是“中部地区”的意思,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与毛利家作战的羽柴秀吉,明智光秀联合细川藤孝等率军出兵山阴。同一时刻,按照明智军记的说法,声称信长剥夺光秀领地(封出云、石见二国,但此二国均要求光秀自行攻陷)和俸禄。但实际上找不到佐证此事的文书。

本能寺叛变

1582年6月1日晚,光秀便率领13000人的军队从丹波龟山城出发,向京进军,2日凌晨渡过桂川后。光秀向士兵们下达了向本能寺进攻的命令,决定背叛织田信长,本能寺守军不足百人,信长不敌,放火自尽,森兰丸为其殉死,明智光秀立即进军京都,京都守备信长的长子织田信忠率部在京都妙觉寺转入二条御所与明智光秀奋战,不久,信忠自知不敌,切腹而死。

6月5日光秀进入安土城。7日,朝廷派敕使拜访明智光秀。9日正准备前往京都时接到了秀吉于备中国大返还的消息后出兵山崎。光秀回军于6月13日与丰臣秀吉、丹羽长秀、织田信孝等战于天王山(又称山崎合战),由于兵单势微,加上多数部将选择支持讨逆叛徒的羽柴军,明智军溃败,光秀循小路欲逃回阪本,却于当日深夜在小栗栖遭到刺杀,重伤的光秀让家臣沟尾庄兵卫介错。

有一说法着是光秀从此出家隐居,化名南光坊天海。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

更多文章

  • 希伯来人:犹太人的早期历史和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以色列人,希伯来人

    现在我们可以讲一下一个闪米特族系的民族一一希伯来人了。在当时,这个民族的重要性远远不及它日后对世界历史的影明大。公元前1000年以前,希伯来人就定居在犹地亚,从那以后,首都一直都设在耶路数冷。他们的历史是和南部帝国埃及、北方叙利亚、亚述和巴比伦等相继更选的帝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的。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

  • 以色列人就是希伯来人吗?希伯来人是怎么变成以色列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以色列人,希伯来人

    你知道“以色列人”的来历吗?这还得从上古时代的希伯来人说起。据《圣经》记载,希伯来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家族起源于苏美尔。他们是闪族语系的一支,他们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希伯来人原来是一游牧民族,大致在公元前1900年至前1500年之间,他们逐渐由美索不达米亚迁入叙利亚,随后迁入埃及。就在这几百年间,有

  • 希伯来人:古代北闪米特民族,是犹太人的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希伯来人,犹太人

    希伯来人属古代北闪米特民族,是犹太人的祖先。历史家们使用“希伯来人”一词来指称《旧约全书》中那些族长们(如:亚伯拉罕、以撒等人)的后裔。其时间即从那些族长们生活之时直到他们在西元前2000年末期征服迦南(今巴勒斯坦及其周边)为止。以后这些人就被称作以色列人,直到他们由巴比伦流亡返回迦南的前6世纪之末

  • "二·二六事件"是什么事件 日本二·二六事件全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日本,二战,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

  • 日本“二·二六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关于“二·二六事件”你应当了解的十五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日本,二战,二·二六事件

    1936年2月26日清晨,超过1400名全副武装、高喊“天诛”口号的日本陆军官兵出现在东京街头,他们拉开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二·二六事件”的序幕。关于这场兵变的过程,已有许多中文书籍或者文章均不厌其烦重述过。这些士兵——他们大多来自第1师团——以“尊皇讨奸”为旗号,主张通过武装政变建立由天皇直接行使

  • 二战伊始,日本军部是如何夺取政权的 震惊日本的二·二六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日本,二战,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发生在1936年2月26号,所以称为二二六,是皇道派的青年法西斯军官制造的军事政变,也是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一次对决。政变的起因是因为皇道派的青年将校受到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鼻祖北一辉 思想的影响。北一辉这个人物很不简单,他原本只是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后来全靠自习进而成为了善于冒险的三流

  • 湖口之战中,清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湖口之战,清朝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真的是命运多舛。清朝末年,灾害连年,盗匪猖獗,统治者没想着安抚百姓,反而增收苛捐杂税,每天享受奢侈糜烂的生活。终于百姓在压迫下爆发了,他们想要天下太平,过平安的生活,于是命名太平天国,起义军也叫天平军。初期清军没有准备,被太平军打的连连败退,引起重视后,朝廷于是命曾国藩带领

  • 湖口之战中,石开达是怎么逼的曾国藩跳河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开达,清朝,湖口之战

    在太平天国攻下南京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并且进一步扩大战果,于是定下了西征和北伐的战略。其中北伐就是从南京出发,途径直隶直接攻击清廷的核心腹地,瓦解清朝的统治。西征则是从南京出发,向长江上游攻击,夺取长江的制江权,缓解南京的军事压力。其中太平天国的西征军攻势十分凌厉,三军用命,一路沿着长江而上,先

  • 湖口之战——太平军扭转战局的关键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湖口之战,清朝

    湖口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确保天京的安全,组织开展北伐和西征的军事行动。其中西征初期,形势非常有利于太平军,他们溯长江而上,先后攻取安庆、九江和武汉。1854年曾国藩统率湘军攻取武汉之后直逼九江。九江,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湖口则是长江主航道和鄱阳湖口之间的枢纽。湘军统帅曾国藩、太平军西征主

  • 戊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戊辰战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本,明治天皇,孝明天皇,戊辰战争

    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月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