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布连斯奇条约对俄两国极其有利 俄国获得了什么利益

为什么说布连斯奇条约对俄两国极其有利 俄国获得了什么利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4/1/19 0:20:38

包括贝加尔湖一带在内的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匈奴族就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至三国、北魏、周隋时,鲜卑、柔然、突厥继起,领有其地。唐朝打败了突厥,在此置官设治,建立了安北都护府。辽金时代,原住在额尔古纳河的蒙古部逐步西迁,成吉思汗崛起于此,统一漠北,进行远征,建立了蒙古帝国,大漠以北、贝加尔湖一带归元朝岭北行省管辖。明时归蒙古的瓦剌部和鞑靼部,明末又成喀尔喀蒙古的辖境。喀尔喀蒙古分为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三部,和清朝早就建立起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一六三八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喀尔喀三汗正式臣服于清,向清政府献九白之贡。

沙俄在侵略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同时,也向蒙古地区侵略,俄军在乌丁斯克、色楞格斯克(楚库柏兴)、尼布楚建立城堡,奴役和镇压当地的布利亚特人、喀尔喀人。蒙古领袖土谢图汗等曾派使者至莫斯科,向沙皇要求停止入侵,但俄国置之不理,蒙古军民忍无可忍,进行反抗。一六八八年(康熙二十七年)沙俄勾结并支持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夹击并打败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遭到巨大的损失,纷纷南迁。俄军趁火打劫,大批出动,向南进攻,蚕食我国的北部疆土。就象一位俄国历史学者所说:“色楞格斯克哥萨克……成功地夺取了色楞格斯克以南相当远的一块地方。他们首先派出宿营兵进行占领,然后设立哨所,利用这种办法预先规定了今天色楞格斯克的边界线。这条边界线不过是将实际占领在法律上巩固起来而已,这是哥萨克对国家的一项功绩”。

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一方面由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两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俄国商队频繁地前来北京,销售大量毛皮,又从中国运出大批丝织品、布匹、药材。俄商所获利润很大,例如一七○五——一七○九年,由彼得·库狄雅柯夫率领的商队,据说获利高达二十七万卢布;另一方面俄国哥萨克不断侵入蒙古,掳掠人口,劫夺牛羊,在中国的土地上建屋盖房,设立据点,中俄中段边界的形势,日益紧张。清政府不断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迅速划定中段边界,但俄国政府置若罔闻。一七一七年(康熙五十六年)康熙指出:“因定议喀尔喀事,曾行文于察罕汗(即沙皇),今十余年,未尝回文”

。由于沙俄对中国蒙古地区的入侵骚扰越来越严重,清政府决定于一七一八年起,暂停贸易。

一七二○年(康熙五十九年),俄国政府所派特使伊兹玛依洛夫来到北京,交涉恢复中俄之间的贸易。伊兹玛依洛夫受命要为俄国取得广泛的商业和政治利益,谋求和中国缔结“自由通商条约”。这个使团在北京停留三个多月,康熙接见了十多次,再三向使团表明中国方面的和平意愿。康熙说:“朕始终欲与贵国皇帝陛下保持巩固之和平。且我两国岂有必争之理乎?……两国皆有许多土地,战争究于两国有何利益”,希望划定中俄两国在蒙古地区的边界,以保持边界安定。但伊兹玛依洛夫避而不谈,划界问题继续拖延下去。伊兹玛依洛夫使团回国时,清政府允许使团秘书郎克留在北京。郎克留京期间,明目张胆地进行间谍活动。同时,俄国在我西北地区进行侵略颠覆活动,妄图诱迫准噶尔部领袖策旺阿拉布坦“臣服”于俄国,清政府获知这个消息,实在无可忍耐,又于一七二二年宣布停止中俄贸易,并令郎克离开北京,中俄关系又趋紧张。一七二二年康熙去世,雍正即位。一七二五年彼得一世亦病死,其妻叶卡捷琳娜一世根据彼得生前意图,于一七二五年(雍正三年)派出萨瓦·符拉迪斯拉维奇为使华全权公使到中国来谈判贸易和边界问题。临出发前,沙皇政府给萨瓦的训令中指示必须要中国让出“外贝加尔区、乌丁斯克、色楞格斯克以及尼布楚等地”;“若中国人对俄罗斯绝对需要的地方坚持不让,特派使节对此切勿稍加迁就”。

萨瓦带了一批测绘人员、东正教传教士,另外还带了一千五百人的武装部队,由在准噶尔部活动过多年的巴赫尔兹上校率领。一七二六年(雍正四年)萨瓦到达中国边境,给在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写了一封密信,“请求他在情报方面予以协助。”①经巴多明的拉线,萨瓦收买了大学士马齐,窃取了中国政府和谈判代表团内部的大量机密情报,使中国方面处于极其被动和不利的地位。一七二六年(雍正四年)十一月,萨瓦到北京祝贺雍正登基并和中国政府举行谈判。中国方面参加谈判的有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兵部侍郎图理琛。北京谈判没有达成具体协议,只是讨论了一般原则,并商定在波尔河继续举行边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马齐把清政府的决策和意图透露给了萨瓦,这就给俄国方面种种可乘之机。萨瓦向俄国政府报告:“事情看来是很顺利的,中国皇帝热望和平”,“康熙时代的老臣们已被不称职的年轻人取代。”

但是,尽管如此,萨瓦也看到,当时中国也还有力量收复失地,所以他建议尽速加强占领区的据点,“在边境上增加沙皇陛下的兵力”,“希望用威胁或其他手段,使其为沙皇陛下的最高利益服务。”

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六月,勘界会议在波尔河畔举行。中国方面的谈判代表是隆科多和图理琛。当时雍正已决定清除隆科多,可是却让他去主持边界谈判,而事先又说:“若心怀叵测,思欲偾事,所定边界,不合机宜……朕必将伊治罪。”

再加喀尔喀蒙古内部又隐藏着一个被沙俄收买了的噶尔丹台吉,向俄方透露许多机密消息,因而中国代表团的工作十分困难。在谈判初期,隆科多的态度比较坚决,拒绝俄国方面的无理要求。萨瓦通过马齐,十分了解清朝政府的内情,就命令巴赫尔兹抢占战略要地,摆开战斗阵势,公然以武力威胁中国,并扬言:“俄国在欧洲的战争已结束,现在可以把它的注意力集中于另一方面的边界了。”

八月初,雍正下令,以隆科多“不实心效力,则留伊在彼,反致妄行搅扰,毫无裨益”

,撤销了他的职务,另派多罗郡和硕和额驸策凌、伯四格会同图理琛继续进行谈判。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团接受了俄方的全部要求,把恰克图以北的大片领土让给了俄国。同年八月三十一日签订了《中俄布连斯奇条约》。萨瓦不等边界正式划定,就在恰克图修筑要塞,又在各处布兵设防,任意占领中国的领土。

签约后,中俄双方派出界务官,勘分了中俄中段的整个边界,设置了界标。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十月二十三日,订立《阿巴哈依图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东至额尔古纳河的边界;十一月七日,订立《色楞额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西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中俄双方在北京和波尔河畔谈判的基础上,又在一七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签订了《中俄恰克图条约》。这项条约是确认前此各项条款的总条约,规定了中俄在政治、经济、贸易、宗教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条约共十一款,确认了《布连斯奇条约》规定的中俄边界: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至额尔古纳河,西至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以南归中国,以北归俄国;重申“乌第河及该处其他河流既不能议,仍保留原状”,双方均不得占据这一地区。《恰克图条约》规定俄商每三年可来北京一次,人数不得超过二百,此外可以在尼布楚、恰克图通商。条约还规定俄国可以派东正教教士三人来北京,同时中国方面接受俄国学生来北京学习中国语文。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对俄国十分有利。条约签订后,萨瓦在给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奏折中说:通过条约,“不仅使中国在边境上割让有利之地带,且从未属于俄者,亦获而领有之”

,俄国使团的其他官员的证词中说:条约对俄国“极其有利”,“现今俄国人在所有县份深入蒙古境内达数日行程,某些地方甚至达数星期行程之远,目前已在这些地方顺利地竖立界碑,边界的划分,使俄罗斯帝国的国土扩大了”

。沙皇政府对萨瓦出使的成功十分满意,任命萨瓦为枢密院大臣,并授予他圣亚历山大勋章级的爵士头衔。

更多文章

  • 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后 为什么沙俄还要再签订恰克图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雍正,康熙,布连斯奇条约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屈辱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地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数次割地赔款,失去了很多领土。不过,不为人知的是,其实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不是中国的第一个割地条约,早在康熙雍正时期,清政府就已然签过三份“割地”条约了,只不过,那时的“割地”不是被迫,而

  • 教皇子午线是怎么由来的 后期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班牙,葡萄牙,教皇子午线

    历史由来从公元1096年起,由西欧天主教国家的国王、诸侯、贵族们联合起来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在近两百年时间内,不但给叙利亚、巴勒斯坦、拜占庭各族人民带去了可怕的灾难,而且使西欧人民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有意挑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对立情绪极为严重。1415

  • 教皇子午线是怎么回事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怎么瓜分世界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教皇子午线,西班牙,葡萄牙

    教皇子午线是怎么回事?如今趴在欧洲最西南角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认认真真地瓜分了整个世界?2016夏季奥运会,正在里约热内卢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一直有声音说里约奥运会分分钟变“里约大冒险”,但是各项比赛也还算进行得顺利。巴西这个国家,看上去很大,国土面积85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 世界上第一条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全球的分界线——教皇子午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教皇子午线

    世界上崛起过不少庞然大国和文韬武略的绝世奇才与帝王,可是真正能够做到将整个世界瓜分掉并且胜券在握的国家可谓是少之又少。然而在14世纪有这么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就做到了这件事情,他们划出了世界上第一条关于全球的分界线并且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嚣张肆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教皇子午线以及和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欧洲

  • 王莽并非穿越者,均田制是王莽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均田制

    现在许多的影视剧里面经常出现穿越的情节,不仅仅是现在这个社会,就连我们的古代也是这样的。在古代就有这么一位穿越者,很多人都说王莽是古代的穿越者,估计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人相信,但是随着每天说话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就渐渐的相信了王莽是一个穿越者了。渐渐的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从其他的星球穿而来的,那么那些人是

  • 浅谈均田制,从北魏到唐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均田制

    说到均田制,这是一种在古代北魏时期开始的制度,这是承袭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长期的战乱,大批的土地被抛弃而荒废,因此政府手头上有足够多的荒地,可供再分配,而产生的制度。同时,这个制度也是为了与世族妥协,才产生出来的。于是,北魏政府在部分公有化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再分配。因此,此时的均田制本身的妥协性

  • 唐朝均田制大发展和瓦解,为什么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均田制

    唐高祖李渊以唐代隋之初,基本上仍沿用前朝的均田制。直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基本统一全国,局势稳定后,才重新颁布均田令。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唐玄宗先后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和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对原均田令作了两次补充和修订。唐朝均田制包括的内容大致如下: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和丁男(成年

  • 北魏三长制简介,三长制内容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 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此

  • 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立三长制整顿户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三长制

    西晋以后不曾南迁的世族地主,在战乱之时利用宗族关系组织武装力量结坞自保。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了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委任坞堡主担任宗主督护,允许其收容百姓、征收赋役,从而使各坞堡成为事实上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然而,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

  •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简介(三长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孝文帝,五胡乱华,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历史背景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