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哪个朝代的权力最大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哪个朝代的权力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15 更新时间:2024/1/5 17:59:50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特权阶层,虽然陈胜吴广也曾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悲壮宣言,但是“王侯将相”本身就是特权阶层的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或者说世人,一辈子努力打拼,挤破头赔上身家性命去争取的就是能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中各朝各代的特权阶层。

两汉、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

看过《世说新语》的朋友大概都听说过这个名词——门阀士族,有时候皇亲国戚在门阀士族面前也什么都不是。那么门阀士族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简单来说“门阀士族”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至此消亡。

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说来不为名士所尊重,故而一再发布“唯才是举”令,选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两宋时期:刑不上大夫的士大夫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刑不上大夫”,其实在中国古代皇帝最愿意和士大夫过不去了。道理很简单,因为普通人根本威胁不到帝王们的地位。而在以文化顶峰著称的两宋时期,朝廷上下是真的做到了“刑不上大夫”,换言之,也就是打破了“王子与庶民同罪”的公平。

当初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在宗庙立了三条誓约,其中之一就是“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可以说北宋和南宋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时代和赵匡胤当初的这条誓约有极大的关系。从此读书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在权力的争斗中仿佛也得到了一块“免死金牌”。传闻北宋文坛第一人的苏轼就是因为托“不杀士大夫”的福幸免于难。

清朝:八旗子弟

清朝的特权阶层八旗子弟估计大家都听说过,本来这是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

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久而久之,这些八旗子弟就成了国家的“寄生虫”,除了领月钱外,啥事也不会干,整天就是遛鸟、喝茶、斗蛐蛐……所以最后大清也被他们拖垮了。

标签: 门阀士族

更多文章

  • 田余庆: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阀士族,门阀士族

    世家大族和士族,都不是确定而不可移易的名称,史籍中所使用的称谓本来非常混乱,论者钩稽,竟得二十余种之多。本书选用这两个名称,一是为了求得用词的一致,一是由于这两个名称反映现实比较准确。东汉著名的宗族,特点是“世”和“大”,即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他们在地方有实力,不论是居官或不居官,社会影响都比较强大

  • 日韩合并条约是什么时候失效的?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

    后续《日韩合并条约》其实是秘密签订的,签订后这一条约在韩国并未公开,因此绝大部分韩国人还不知道亡国的消息。1910年8月25日,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召见各社会团体负责人,命令他们在一星期内解散本团体,并宣布以后不准再组织任何的结社或集会。一进会也不例外,遭到了解散。8月29日,纯宗皇帝李坧颁布了让与诏

  • 日韩合并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日韩合并条约是用汉字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

    按:《日韩合并条约》共计八条,原文为国汉文(韩文和汉文混写)和日文两种文本,现经编者将其内容直译为汉文。现代汉语版本参见参考资料二的链接。韩国皇帝陛下及日本国皇帝陛下顾念两国间之特殊而亲密之关系,欲增进相互幸福,永久确保东洋平和,为达此目的,确信不如并合韩国于日本国者,两国间兹决定缔结并合条约。为此

  • 日韩合并条约的缔结过程是怎样的?朝鲜从此变成了日本殖民地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

    前奏事实上,日本政界长期以来围绕朝鲜半岛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一派是以山县有朋、寺内正毅为代表的“强硬派”(又称“武断派”),一派是以伊藤博文、井上馨为代表的“稳健派”(又称“文治派”),“强硬派”主张尽快吞并朝鲜半岛,而“稳健派”则对合并持慎重态度,比如伊藤博文主张应先对韩国进行“抚慰”,以获取他们的

  • 日韩合并条约背景:日本希望彻底吞并朝鲜半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朝鲜,明治维新,,日韩合并条约

    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东部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历史上纷争不断。到了近代,日本从1868年起实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而韩国尚处在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那时的日本扩张欲望非常强烈,准备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军中国,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陆政策”。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后,“征韩论”甚嚣尘上

  • 乙巳条约签订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日本蓄势待发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本与俄国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俄双方宣布停战。在这份和约中,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越地位,不妨碍日本“指导、保护和监理”韩国政府所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朴茨茅斯和约》标志着日本已经扫

  • 乙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为什么会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将中国的势力赶出朝鲜半岛,加紧对朝鲜的控制。此后十年间,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897年,朝鲜改国号称“大韩帝国”,尚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901年,日本桂太郎内阁成立,前日本驻朝公使小村寿太郎出任外务大臣,决定对韩国采取积极政策。自此以后,将韩国“保护国化”已列入

  • 日韩合并条约是什么时候失效的?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乙巳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乙巳条约

    后续《日韩合并条约》其实是秘密签订的,签订后这一条约在韩国并未公开,因此绝大部分韩国人还不知道亡国的消息。1910年8月25日,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召见各社会团体负责人,命令他们在一星期内解散本团体,并宣布以后不准再组织任何的结社或集会。一进会也不例外,遭到了解散。8月29日,纯宗皇帝李坧颁布了让与诏

  • 绍熙内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绍熙内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宋光宗,赵扩,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也称宋光宗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在绍熙五年(1194)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背景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于德寿宫中,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被尊为寿皇圣帝

  • 什么是“绍熙内禅”?宋光宗究竟为什么要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光宗,宋朝,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也称宋光宗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在绍熙五年(1194)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1背景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於德寿宫中,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被尊为寿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