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门阀士族是什么?中国门阀士族简史

门阀士族是什么?中国门阀士族简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93 更新时间:2024/1/15 20:30:58

我们常说的门阀士族,是指在官职爵位不能世袭的社会中那些长期为官控制朝政的家族,这些家族并不如那些外戚一样只在一朝显贵,而是长期掌权,换个皇帝对他们的冲击远没有那么大,甚至到了后来,就连改朝换代对他们的影响都不是非常大。

门阀士族萌生于汉朝,形成发展于魏晋,鼎盛于南北朝,衰落也自此始,在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复兴,随后再次衰落,在武则天时期以后消亡,晚唐再起,唐末彻底消亡。

汉朝选官实行察举制,由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后举荐人才,有举秀才、举孝廉等方式,另外各高级官员有权力征辟府中属官,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士人可以获得这种待遇。这种选官方法初期很有效,但到了东汉时期,坏事了。

东汉中后期士人出仕基本都通过察举和征辟,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人都有趋利性,不少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不惜谄附依附举主和府主。

久而久之,大官僚和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牢固的政治利益集团,于是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就出现了,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这些家族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往往是士大夫的领袖,因而门阀大家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会得到优先。

门阀大族从是大地主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就算是当政的外戚、宦官也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而在地方上,天高皇帝远,门阀大族更具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到了汉献帝时期,为了平衡豪强,推行职田制,即皇帝将土地分给官员,他们在这些土地上面,雇佣佃农劳作,劳动所得扣除税收之后,剩下的就是他们的工资,此种土地与私田不同,不得自由买卖。

本身就出身于地主的门阀大族此后更是明目张胆,大肆进行土地兼并,他们的土地不可买卖,但却可以买别人的,社会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社会阶层开始极端固化,士族门阀控制了朝政和土地,寒门难出贵人。

出身宦官家族的曹操被士族所瞧不起,曹操因此一再发布"唯才是举"令,选用那些不是出身门阀大族但却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可曹操并没有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相反他还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在未称帝之前,他就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开始新的选官方法。实行之初,士人定品之权掌握在官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较为客观,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赢得出路的局面。

而西晋时的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才能,最后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反而沦为士族巩固力量的工具。西晋沿袭了职田制等制度,还以法令形式承认私家依附农民,这样使得门阀士族地位越发稳固。

司马炎也不知道是聪明还是傻,一方面认为曹魏亡于宗室无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势力强大的士族门阀篡晋,竟然恢复了分封制,大封宗室,最后导致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带来了五胡乱华的超级大乱世,随后形成南北朝对立,这一段时期怎一个乱字了得,政权国祚越来越短,城头变幻大王旗,可谓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门阀。

皇帝走马观花一样地换,真正的统治集团,却一直是那些士族门阀,皇帝们反而成了士族门阀的傀儡。

隋文帝杨坚最后终结了这个乱世,统一以后,他开始着手收拾这帮实力强劲的门阀士族,他和隋炀帝父子俩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科举制,同时打击军阀、门阀以及士族集团。

然而隋朝很快就灭亡了,李渊借助关陇军事集团和山东军事集团的支持,最后得到了天下。

统一以后,唐朝也开始收拾这帮门阀士族,大力推行科举制,经过唐高宗的极力打压,门阀士族实力大减。到武则天时期,又开创了殿试和武举,科举制更加完善,士族已经被极大削弱。

时间进入晚唐,士族貌似卷土重来,但这最后的鼎盛恰恰证明士族在科举制的冲击下已经撑不住了,他们放下了对科举的不屑态度,积极参加科举。此时的士族已经十分脆弱,相比于庶族进士不再有任何优势,极小的打击都可能令其崩溃,然后士族遇上了唐朝立国以来最大的打击之一——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席卷大半个唐朝,攻进长安后大肆劫掠,那些世家大族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有幸存者,但是士族的根基——土地已无,残存的他们已经完全丧失独立性,再无当年繁盛之景。

然而残存者也难以幸免,在唐朝最后的几年中,朱全忠(即朱温)将他认为"衣冠宿望难制者"的三十位朝臣斩杀,并投尸黄河。

滚滚黄河,融进了士族门阀数百年的兴衰荣辱,最后还是东流入海,再不回头,士族时代就此终结。

标签: 门阀士族

更多文章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哪个朝代的权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门阀士族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特权阶层,虽然陈胜吴广也曾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悲壮宣言,但是“王侯将相”本身就是特权阶层的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或者说世人,一辈子努力打拼,挤破头赔上身家性命去争取的就是能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中各朝各代的特权阶层。两汉、魏晋南北朝

  • 田余庆: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阀士族,门阀士族

    世家大族和士族,都不是确定而不可移易的名称,史籍中所使用的称谓本来非常混乱,论者钩稽,竟得二十余种之多。本书选用这两个名称,一是为了求得用词的一致,一是由于这两个名称反映现实比较准确。东汉著名的宗族,特点是“世”和“大”,即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他们在地方有实力,不论是居官或不居官,社会影响都比较强大

  • 日韩合并条约是什么时候失效的?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

    后续《日韩合并条约》其实是秘密签订的,签订后这一条约在韩国并未公开,因此绝大部分韩国人还不知道亡国的消息。1910年8月25日,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召见各社会团体负责人,命令他们在一星期内解散本团体,并宣布以后不准再组织任何的结社或集会。一进会也不例外,遭到了解散。8月29日,纯宗皇帝李坧颁布了让与诏

  • 日韩合并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日韩合并条约是用汉字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

    按:《日韩合并条约》共计八条,原文为国汉文(韩文和汉文混写)和日文两种文本,现经编者将其内容直译为汉文。现代汉语版本参见参考资料二的链接。韩国皇帝陛下及日本国皇帝陛下顾念两国间之特殊而亲密之关系,欲增进相互幸福,永久确保东洋平和,为达此目的,确信不如并合韩国于日本国者,两国间兹决定缔结并合条约。为此

  • 日韩合并条约的缔结过程是怎样的?朝鲜从此变成了日本殖民地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

    前奏事实上,日本政界长期以来围绕朝鲜半岛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一派是以山县有朋、寺内正毅为代表的“强硬派”(又称“武断派”),一派是以伊藤博文、井上馨为代表的“稳健派”(又称“文治派”),“强硬派”主张尽快吞并朝鲜半岛,而“稳健派”则对合并持慎重态度,比如伊藤博文主张应先对韩国进行“抚慰”,以获取他们的

  • 日韩合并条约背景:日本希望彻底吞并朝鲜半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朝鲜,明治维新,,日韩合并条约

    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东部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历史上纷争不断。到了近代,日本从1868年起实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而韩国尚处在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那时的日本扩张欲望非常强烈,准备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军中国,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陆政策”。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后,“征韩论”甚嚣尘上

  • 乙巳条约签订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日本蓄势待发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本与俄国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俄双方宣布停战。在这份和约中,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越地位,不妨碍日本“指导、保护和监理”韩国政府所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朴茨茅斯和约》标志着日本已经扫

  • 乙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为什么会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将中国的势力赶出朝鲜半岛,加紧对朝鲜的控制。此后十年间,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897年,朝鲜改国号称“大韩帝国”,尚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901年,日本桂太郎内阁成立,前日本驻朝公使小村寿太郎出任外务大臣,决定对韩国采取积极政策。自此以后,将韩国“保护国化”已列入

  • 日韩合并条约是什么时候失效的?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乙巳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乙巳条约

    后续《日韩合并条约》其实是秘密签订的,签订后这一条约在韩国并未公开,因此绝大部分韩国人还不知道亡国的消息。1910年8月25日,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召见各社会团体负责人,命令他们在一星期内解散本团体,并宣布以后不准再组织任何的结社或集会。一进会也不例外,遭到了解散。8月29日,纯宗皇帝李坧颁布了让与诏

  • 绍熙内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绍熙内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宋光宗,赵扩,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也称宋光宗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在绍熙五年(1194)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背景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于德寿宫中,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被尊为寿皇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