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藤原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藤原氏的发展史

藤原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藤原氏的发展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85 更新时间:2024/3/18 22:53:39

本贵族姓氏,略称藤姓,早在飞鸟时代已经存在。平安时代以前藤原氏族人均以本姓【藤原称呼;而镰仓时代以后除公书外,多以家名·苗字(如近卫、九条)称呼。天智朝八年(669年),中臣镰足死,天智天皇以其参与大化改革之功,赐姓藤原朝臣,是本姓之始。宽治元年(1087年),院政开始,藤原氏势力稍衰。明治维新后,五摄家列为华族之首获公爵称号。藤原氏一族在政坛上活跃近一千年。不过在明治时代,因为天皇下令所有人民都要有一个姓氏,有部份地区人改姓藤原,但这些人物与历史上真正的藤原氏无关,在现在藤原氏颇为普遍。

天智朝八年(669年),中臣镰足死,天智天皇以其参与大化改革之功,赐姓藤原朝臣,是本姓之始。其后文武天皇诏,只准其子不比等姓藤原。壬申之乱后,不比等参加撰修律令,营造平城京,创下政治基础。其女光明子立为皇后,开藤原氏一族立后之端。不比等有四子:武智麻吕(南家)、房前(北家)、宇合(式家)、麻吕(京家),是律令制下政治势力强大的四家。其后三家在争权中失势,只北家独荣不衰。到藤原良房时,以外戚出任摄关职,以摄政或关白之名义长期左右朝政,称为摄关政治,是北家的全盛时期,并确立摄政关白由北家嫡流出任的传统。及至道长当政以后,藤原氏专权达于极盛期。此期间藤原氏以外戚干政,为所欲为,二后并立,四女三妃。东宫立妃,幼小天皇住其家。摄政、关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之职为藤原氏一族独霸,形成摄关政治特殊体制。北家嫡流(被称为摄关家)在平安时代末期分为近卫、松殿、九条三家。

宽治元年

宽治元年(1087年),院政开始,实权转入院政,藤原氏势力稍衰,形式上摄关职仍由藤原氏一家出任。平氏兴起,武士开始执政,藤原氏的摄关政治体制名存实亡。在镰仓时代由近卫家分出鹰司家,由九条家分出二条家一条家,近卫家、鹰司、九条、二条、一条被称为五摄家,交替出任摄关职,直至江户末期,但摄关职已与政权无关系。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后,五摄家列为华族之首获公爵称号。藤原氏一族在政坛上活跃近一千年。不过在明治时代,因为天皇下令所有人民都要有一个姓氏,有部份地区人改姓藤原,但这些人物与历史上真正的藤原氏无关,在现在藤原氏颇为普遍。

标签: 藤原氏日本

更多文章

  • 切尔诺贝利事故前后照片对比 曾今的神话消失于这场事故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乌克兰,苏联,核电站,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它是前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完

  • 切尔诺贝利事故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造成这件事的原因和什么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核事件,乌克兰,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也是第一个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时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依然影响着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民。据估计,完全消除切尔诺贝利的影响,还需要至少800年的时间。当我们回顾这场灾难的过程时,却会发现,切尔诺贝利核

  •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 地下室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切尔诺贝利事故,苏联

    这是地球上最危险的一个地下室,即使你采取了最先进的保护措施,这个地下室你也不敢进去。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灾难。由于反应堆设计的缺陷,引发两起爆炸。导致核心内的核燃料熔化后流进管道下面的地下室。然后这些核燃料与沙子、玻璃和混凝土融为一体。为了阻止辐射从反应堆进入大气。 50万名

  • 1886年长崎事件后清朝依旧沉浸在自我欺骗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崎事件

    1886年长崎事件也称为是镇远骚动,日本称之为长崎清国水兵暴乱事件。该事件发生在1886年北洋军师访问日本长崎的时候,中国的水兵与日本警方发生肢体上的冲突,一名日本警察受到重伤,一名水兵则是轻伤,后来水兵被拘捕。之后双方又发生了冲突,水兵当场死了5人,而日本警察也有1人死亡。长崎事件关于1886年长

  • 长崎事件怎么回事:大清对日交涉中唯一一次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崎事件,清朝,日本

    1885-1886年,是中国海军史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候——北洋舰队刚刚成军,迅速跻身世界强大海军行列,并且迎来了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最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885年4月,大英帝国突然出兵占领朝鲜巨文岛,这是位于济州海峡的战略据点。英国此举,就是要扼住俄国的咽喉,防堵俄国舰队南下,威胁海参崴军港。为了与英国对

  • 长崎事件:李鸿章一念之差错失摧毁日本最佳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崎事件,北洋水师,李鸿章,

    题记:1886年8月,震惊中日两国朝野的“长崎事件”爆发。北洋水师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与日本一战。停泊在日本长崎港口的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铁甲舰进入临战状态。官兵们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全面开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电告李鸿章,只要李鸿章一

  • 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儒林外史 作者 吴敬梓

    【历史上的今天】1754年12月11日,《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

  • 《儒林外史》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儒林外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

    《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可作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动的参考。

  • 《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儒林外史是如何创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

  • 【大明历】并非出现在明朝,而是这个“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大明历

    《大明历》中国古代的一部历法,出现在宋朝。《大明历》算出一年的时间为365.24281481日,与现代高科技计算出的结果,只差50秒钟。这水平,简直把人看懵了!古代地动仪一说到宋朝,很容易让人想起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岳飞时的宋朝。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