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武宗为什么要打着平叛的名义南巡?(武宗南巡)

明武宗为什么要打着平叛的名义南巡?(武宗南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27 更新时间:2024/1/21 3:38:43

乾隆六下江南,成为历史佳话,虽然有游乐的性质,但也有探察民情,巩固统治的需要。在明朝,明武宗也想南巡,玩乐的性质却是占第一位的,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但他也最终去了南方。那么,喜爱游玩的明武宗为什么最终去了江南呢?

明武宗,也就是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的第10位君主。他在1505年即位,年龄比较小,只有15岁。15岁的孩子,正处在爱玩的年纪,虽然贵为君主,明武宗也不例外,再加上近臣和宦官的诱导,那就不可收拾了,南巡正是武宗爱玩的必然结果。武宗先是在宫内玩耍,建豹房。然后是走出皇城,在京城微服出行,常常夜不归宿,大臣们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再之,在江彬的诱导下,武宗到了更远的地方游玩,比如昌平、居庸关和宣府等地;他尤其喜欢宣府,去了好多次,还称这里为家,自封将军,这也是仰慕先祖武功的表现,他还御驾亲征,取得对蒙古王子的应州大捷。在北方游历已经无法使武宗满足,1519年他和江彬计划以南巡为名,南下游玩,这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大臣们反对的理由,一是希望年轻的君主体恤民情,南巡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劳民伤财;二是南巡让大臣们想到隋炀帝南巡导致国破家亡的历史。但武宗执意南巡,君主也不甘示弱,对146位大臣施以廷仗,其中11人因伤势过重而死。最终,武宗南巡没成功,但是他也没放弃,而是在等着机会。

同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发动叛乱。武宗闻讯,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一来他可以效法先祖,御驾亲征,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二来可以趁此机会,实现南巡的目的。但在武宗走到中途的时候,王阳明已将叛乱平定的消息传来,对武宗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但他将消息压下,后来朝臣知道后极力劝阻时,也不能挡住武宗的南巡步伐。

武宗南巡,经过济宁、徐州、扬州,而到了南京,在南京一住就是九个月。既然南巡的目的是游玩,那游山玩水是少不了的了。武宗在临清,独自一人出行19天,中途去接了刘美人。在南京也没改掉喜欢夜游的习惯,晚上亲自到牛首山住宿,导致文臣武将一头雾水,不知道他在哪,扰的南京鸡犬不宁。此外,武宗还做了很多荒唐事。第二年(1520)秋天,武宗终于程回北京。在中途的一个地方,自己架舟在湖中钓鱼,不慎船翻掉了,武宗落入水中。自此他就生病了,回到北京不久,就去世了。

标签: 明武宗明朝武宗南巡

更多文章

  • 明武宗​南巡为何被骂?没有皇帝该有的职业操守(武宗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宗​南巡,明朝,武宗南巡

    明武宗的后世都说明武宗是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昏庸无道的程度让他那群道貌岸然的文官和无法无天的宦官都无法忍受,明朝在他的手中慢慢的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是昏庸无道的君主不见得就是无能的君主,明武宗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在武功方颇有建树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几场战争都打赢了,他甚至还御

  • 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为何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武宗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武宗,明朝,武宗南巡

    所谓下江南的“阻力”,大概只有正德十四年三月一群小臣伏阙、上疏谏止被打死十一个那次吧。后来亲征宁王因为是真正的军机,并没有太大阻力,甚至有官员认为就该皇帝亲征,否则谁来担责?要说原因的话,近忧是江南是明朝财赋所出的根本之地,不容武宗前去骚扰;远虑是怕武宗直接在路上被人杀了,还没儿子继承。首先来看内阁

  • 亦思巴奚兵乱的背景是什么?亦思巴奚兵乱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亦思巴奚兵乱,元朝

    民族压迫公元13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的元代中前期时福建的海外贸易极端发达,泉州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 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城市,其人口规模超过了作为福建行政中心的福州, 阿拉伯人将泉州称为刺桐,此名称被欧洲等地商人沿用。当时泉州的人口超过20万,城墙长度达30里,

  • 什么是亦思巴奚兵乱?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亦思巴奚兵乱,元朝

    亦思巴奚战乱又称为亦思巴奚兵乱、亦思巴奚之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泉州发生的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波斯戍兵之乱”。持续10年的“亦思巴奚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福、兴、泉沿海一带的社会秩序、

  • 元朝最后的忠臣,一代枭雄陈友定(亦思巴奚兵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亦思巴奚兵乱

    元朝的疆域之广一直令人艳羡,但是相对于满清的统治能力其却相差甚远,同样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国祚仅仅持续了97年,而满清国祚却差不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二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不过尽管元朝统治不得人心,但是还是有不少汉人忠于它的,其中一个名为陈友定的人就始终对元室不离不弃。由于元末农民起义此

  • 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区别在哪里?哪一个更有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朝,中国,制度,郡县制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行政模式是行省制,全国分省(直辖市、特别区)、市、县(区、县级市)、镇(乡)等几个地方行政单位。前几日有人问我,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有什么区别,想来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故特撰此文,概说此中关系。先从历史说起,周朝建立,分封各大诸侯,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以下的士大夫,也有封地

  • 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君王集权的手段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郡县制,分封制

    分封制即分邦建国,盛行于奴隶社会,主要在周朝和西汉初年时实行。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是建立在国家大一统的基础之上,按地域划分,彼此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盛行于封建社会。分封制分封制中最高统治者将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或者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每一块封地就是一个诸侯国,也就是

  • 秦朝郡县制是什么样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郡县制

    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为避免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由于历史原因,各类史籍对于秦朝设立的郡县数量的说法都不

  • 郡县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郡县制,秦始皇,秦朝

    郡县制的核心是皇权专制。秦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废除分封制,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于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从秦朝正式实行后,影响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皇朝。郡县制的推行是中国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里程碑,从中央到地方的直线管理模式,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和调动,加强了中央

  • 秦朝制度简介 秦始皇嬴政创建的郡县制度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嬴政,秦朝,郡县制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