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氏专权能够成功全靠司马懿能“隐忍”?

司马氏专权能够成功全靠司马懿能“隐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3/12/9 15:13:07

西晋(265—316年)是中国一个朝代名,且具有政治意义,西晋君臣在政治上是得到北魏承认的,这点有别于东晋。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

公元311年,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续建了晋朝,史称东晋。

司马懿专权全靠自己“隐忍”?

司马懿能够间接统治魏国是其自身的努力的结果。而之后的司马氏是因为其司马家族的庞大。

司马懿这个人只是善于隐忍,也可以说成城府很深,极其善于隐藏自己,这点和贾诩很想象。在曹操时期极力的隐忍自己,虽然说曹操还是能看出此人的野心。但是只是告诫自己的子女,不会杀了他。而司马懿。到曹丕时期还一直被放着,到明帝曹睿时,开始被重用,最高到太傅。曹睿驾崩,和曹爽共同辅政,最后经过高平陵政变,司马氏独霸朝政。司马懿早期善于隐忍,后期爆发。这个人的家族势力也很庞大,河内司马家,很有名的。

三国战乱的局面不会产生太平时候的皇权独尊、宰辅分权,只会形成一个强大集中的领导核心,这是大前提。无论曹操、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都是如此。

曹操时期,司马懿主要是韬晦,不露锋芒。这时的曹操不可能把他当做心腹大患。由于当时曹操自己为相,大权独揽,也不可能出现后来的司马代魏的预兆。

曹丕、曹睿时期,新的领导核心形成,这是历史的必然。司马懿的地位逐渐上升,最后成为最高领导核心的成员具有偶然性,但从家庭背景(河内司马家)、才干、年龄等方面看只是正常的升迁。

曹睿死后,他被共同辅政的曹爽架空削权,由掌控实权的辅政大臣变成有名无实的太傅,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魏蜀战争随着诸葛亮的死而告一段落,他的作用降低了。帝制要求臣弱君强,是正确的,但军政一把抓的司马懿肯不肯放弃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赶上曹爽实在不成器,司马懿忍不下去,才有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氏专权,而此后曹魏司马家族的斗争事实上一直没有终止过,直到钟会灭蜀才基本结束,这时的司马家是司马昭为政,司马懿和司马师都已过世。

所以说什么都是一步步形成的,要是以为曹操就应该看到司马家族将来会代魏,纯属扯淡。就好像要求美国的总统一上来就猜出8年后(假如他能坐8年)对立党派将来谁会成为下任总统候选人而且一定会胜利,预先做好准备把他搞臭一样荒诞。事实真相是:只要三国鼎立的大环境不变,就必然会有类似司马懿这样的权臣,是谁,会不会造反那就只有天知道了,除非代代皇帝都是像曹操本人一样本身就是领导核心,但白痴都知道这绝不可能。

如果曹操杀掉司马懿曹魏政权还会被篡夺吗?

答案显然无法确定,因为历史事件的变因很多,有时候哪怕一个细微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结局的全然不同,所以只能说,两种情况下,曹魏政权还会被篡夺的可能性会降低不少,毕竟像司马氏这样的阴谋家家族历史上虽有不少,但也不是随处可见,更何况要篡夺一个皇朝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总的来说,如果曹操杀了司马懿或者司马懿家族,曹魏政权被夺权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但可能性仍旧存在,不可盖棺而论。

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和种种猜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宣帝纪》)!这是古代贬低司马氏虚假言论,在两晋时期有严格的避讳礼节,甚至不在儿子面前说他先人的名讳,裴松之在诸葛亮传中评论:“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王导是君子,会劝导晋明帝效仿先人的仁义,他谈论司马懿父子的过错是不可能的,况且司马懿父子在曹爽、高贵乡公事件中没有罪过。

标签: 司马氏专权

更多文章

  • 新城之战趣闻,刘整骂人“死狗”,郑像被俘仍为战友打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新城之战

    一:刘整骂吴军为死狗嘉平六年二月,镇东将军向曹芳汇报新城之战的战果,在封赏完张特之后。毌丘俭还向曹芳提供了这样两个人的信息。毌丘俭表示,当年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新城方面派遣了一个叫刘整的士兵出城传信,但是不幸被吴军抓获。吴军借此机会想从刘整嘴中撬出传信内容,在拷问过程中,吴军提醒刘整:“诸葛恪不想杀

  • 新城之战司马氏崛起,终夺取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新城之战,司马氏

    其实说起司马懿,那必定要说说在诸葛亮了。其实二人也是经常被人在三国历史之中提到的重要人物。司马懿是中国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存在,有效的巩固了当时曹魏的政权,但是也间接的存奠定了西晋王朝的基础。司马一族在后来天子年幼之时就开始把控朝政,那个时候的司马家在曹魏王庭之中算得上是一手遮天的,后来才算是真

  • 观应之乱的过程简介,观应之乱的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观应之乱,日本

    观应之乱爆发1350年,北朝改元【观应】。1350年10月,足利直义的养子,也就是足利尊氏的庶子--足利直冬在九州叛乱。足利尊氏派兵镇压。途中,足利直义逃出京都,并与南朝议和,投降。足利直义受颁纶旨,南朝要求足利直义讨伐足利尊氏。直义派山名时氏、细川显氏等纷纷出兵。足利尊氏返还备后国,高师直兄弟加入

  • 大阪之战中的名将:真田幸村的生平事迹简介(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真田幸村,日本,战国时代,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真田信繁(さなだ のぶしげ,Sanada Nobushige,1567年-1615年6月3日),别名真田幸村(さなだ ゆきむら,Sanada Yukimura), 真田昌幸之次男,信幸(真田信之)之弟,真田信昌、片仓守信之父。 是日本战国末期名将,战国乱世最后的英雄。关原合战时与父亲同在西军,战后被

  • 楠木正成: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之一(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楠木正成,日本,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家世出身楠木一脉源出以橘诸兄为始祖的橘氏,出生于河内国石川郡赤坂村(现大阪府南河内郡千早赤阪村)。他的家世居河内国赤坂村。父辈时,其家已与河内、和泉、摄津等地土豪联姻,并结成新型小武士团,打击庄园,抵制北条氏统治,故被地方守护称作“恶党”。根据江户时代学者赖山阳在日本外史的推测,楠木正成在永仁二年(

  • 源义经:日本传奇英雄,镰仓战神(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源义经,日本,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早年经历源义经出身于名门河内源氏,幼名“牛若丸”或称“牛若”,为源氏领袖源义朝的第九子(异说)。其母亲常盘原为近卫天皇中宫九条院的侍婢,以千中选一的美貌著称,后来成为源义朝的侧室。平治元年(1159年),牛若诞生后不久,父亲源义朝即于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随后于逃亡途中,于尾张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

  • 乐毅伐齐能打下70多座城池 为什么这两座却打不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膑,燕国,乐毅,燕国,乐毅伐齐

    战国时期,齐国自从孙膑担任军师大败魏军,齐威王就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齐威王礼贤下士,看重百姓的利益,在诸侯各国中威望很高。然而,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确是一位好武的君主,在他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眼里。趁着燕国内乱,燕国太子和国相大动干戈,齐威王打着帮燕国处理内务的旗号,一举攻入燕国。众

  • 乐毅伐齐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 为什么最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燕国,乐毅,齐国,田单,乐毅伐齐

    燕国大将乐毅在是战国时期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这个人没有成为四大名将,但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远远要超过四大名将,也是他将当时本就弱小的燕国推向了强大。他展现了自己的合纵之术联合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和燕国,组成了五国联军攻打其齐国,在几年之内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

  • 乐毅伐齐势如破竹 为何攻不下最后的两座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乐毅,乐毅伐齐,齐国,楚国

    在战国时期,齐国和楚国、秦国并成为三大强国。不过,在吞并宋国后,齐国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公元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在济西击败了齐军主力后。乐毅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并占领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但是,对于齐国剩下的莒、即墨这两座城池,乐毅围攻了三

  • 大破高句丽的名将毌丘俭为什么最后死得很窝囊?(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高句丽,毋丘俭,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提到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是在隋唐时期,隋炀帝杨广曾多次动员大军进攻高句丽,规模最大一次更是调度了足足113万人,可隋朝对高句丽的行动却仍不免以失败告终。后来经李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唐王朝攻灭了这个东北小国,但仅凭着这弹丸一隅的高句丽竟能与中原王朝对抗这么多年,亦足见其强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