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登打过吕布气死孙策却口吐怪虫而死(孙策平江东之战)

陈登打过吕布气死孙策却口吐怪虫而死(孙策平江东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39 更新时间:2024/1/24 23:23:30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在《三国演义》中…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巧言善辩的人物,他出卖吕布给曹操,因此被封官,虽算不上是坏人,但给人的印象总不是一个好人。历史上的陈登其实远比演义中更厉害,所向无敌的孙策一生都没有越过陈登镇守的城池,两战两败,这是孙策军事生涯绝无仅有的失败。陈登打过吕布气死孙策却口吐怪虫而死,下面说的是陈登的风云人生。

那么陈登战胜孙策是怎么回事呢?

建安四年,曹操灭吕布,封陈登为广陵太守,镇守江北,防御孙策。孙策当时已经平定江东,他派弟弟孙权为前锋,率大军进攻匡琦城。曹军众将见敌军十倍于守军,皆惶恐,陈登却镇静自若,他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然后陈登登上城楼,暗中观察敌情,发现吴军有机可乘,便突然打开城门,指挥守军猛冲向敌阵。吴军猝不及防,全军溃败,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大败而回。第一次匡琦保卫战大获全胜。

不久,吴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陈登一面命陈矫向曹操告急,一面做好应敌准备。他暗中命人在救兵到来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堆一堆,纵横成行,排列整齐,然后悄悄在夜间点燃,结果火光照耀,连绵数里。吴军发现后,误以为救军已到,十分惊恐。陈登见敌人被迷惑,心怀犹豫,便亲率大军出击,再度击溃吴军,第二次匡琦保卫战获胜。

陈登不仅在军事上挡住了吴军北上,为曹操守住了南大门,而且他还与孙策之死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孙策是被刺客刺杀。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刺杀孙策的刺客极有可能是陈登指使。笔者曾作《算死孙策》一文,算是对这个问题的初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陈登联络江东豪强,暗中预伏死士,时刻等待喜欢独行的孙策,要伺机刺杀。史书对于孙策被刺的记载有多个版本,但我们要注意,孙策之死正是第三次进攻北方的前夕,结果刚刚集结兵马,就被刺杀。《江表传》则记载:(陈)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陈登暗中派遣间谍,联络江东豪强的余党,要害的是谁?就是孙策。孙策被刺事件,陈登肯定有较深的参与。孙盛在《异同评》中也说:陈登(离)间其(孙策)腹心。

陈登镇守的广陵,成了吴军无法逾越的障碍,正是由于陈登的存在,才使得曹操在与袁绍的官渡决战中可以心无旁骛。孙策本打算在官渡之战中挥师北上,与袁绍夹击曹操,结果临江未济,尚未出师,便一命呜呼,否则历史或许就要改写。陈登用卧底间谍的手段整死孙策,对曹操意义不可谓不大。陈登不但被曹操器重,而且获得了刘备终生的赞许。刘备在徐州期间与陈登结识,两人惺惺相惜。后来刘备投奔刘表,在一次与荆州名士的聚会上,提起了陈登。许汜原是吕布手下,后投靠刘表,他因嫉恨陈登曾轻视过自己,因此对陈登出言不逊,称陈登:骄狂之气不减。刘备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路过下邳,见过陈登。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在床上躺着,而让客人们坐在下面。

刘备这时回应道:您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陈元龙希望您能忧国忘家,能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我听说,您却向元龙索要田宅屋舍,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恐怕才是陈元龙所讨厌你的原因,你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人家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最后,刘备又说:像陈登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风流人物,只有古时才有,今世的人,恐怕很难有人能望其项背了。一代豪杰陈登也称得上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了,但是,此人死的却很离奇。

据说他在晚年时常胸中憋闷,脸红,没胃口。后来神医华佗给他看病,说:你肠胃里面有几升小虫子,而且它们要在里面产卵,这是因为你爱吃荤腥造成的。华佗为陈登熬了汤药,陈登喝下去,不多时吐出三升怪虫,那虫子是红色的头,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的模样,然后陈登的病立刻好转了。华佗对陈登说:你这个病三年后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结果三年后陈登果然旧病发作,偏巧当时华佗不在,陈登就这样死了。

曹操后来数次南征东吴都没有成功,他每临长江北岸,都会怀念陈登,说: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封豕一词出自《左转》,字面意思是凶暴的大蛇,特指的对象是就东吴。所谓养其爪牙是指孙氏在江东势力稳固。曹操这个话的意思是:后悔没有早听陈登的,致使孙氏实力壮大。陈登对曹操说了什么呢?

建安四年,陈登复任广陵太守,那一年孙策尚未完全平定江东,陈登曾有意过江,趁孙策立足未稳,将其击败,进而将南方纳入曹操的版图。但曹操估计是因为忙于对袁绍的作战准备而没有付诸行动,曹操是在为此后悔。

陈寿在《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中对陈登的评价是:“陈登、臧洪并有雄气壮节,登降年夙陨,功业未遂,洪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惜哉!”显然对陈登也是充满了惋惜之情。由以上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陈登此人的确有点不简单。


标签: 陈登孙策平江东之战

更多文章

  • 三国风云:英雄孙坚、霸主孙策、帝王孙权(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坚,孙策,孙权,孙策平江东之战

    也许大家都应该清楚,江东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镇四方,尤其是“江东猛虎”的孙坚;号称“小霸王”的孙策;“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孙权,哪个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提及这些人,人们大概往往会用一个“英雄”来形容,然而,简简单单的一个“英雄”显然不足以包罗万象,因为英雄毕竟不同于政治,不同于帝王,不同于权

  • 如果孙策晚死十年,还有没有可能“袭许”呢(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孙策平江东之战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纷纷三国豪杰无数,但是当我们谈论起三国豪杰,有一颗璀璨将星是我们无论如何无法回避的——江东基业的开创者,小霸王孙策。孙策早逝(175—200年)无疑是个遗憾,使其“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的战略没能来得及实施就撒手人寰,可是假若孙策可以来实行这个战略,

  •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策,霸主,三国,孙策平江东之战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

  • 曹操与袁绍对战时孙权与孙策是怎样占据江东的(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三国,袁绍,孙权,孙策,孙策平江东之战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这就是由孙策、孙权两兄弟打下的东吴江山。兄弟俩的父亲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大军。父亲死后,孙策便带着一路人马,投奔了袁术。袁术虽然非常欣赏孙策这位少年英雄,但他对孙策存有戒心,一直没有

  • 董卓之乱的背景 董卓是如何夺得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卓,东汉,董卓之乱

    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经历了

  •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 董卓之乱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董卓,董卓之乱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东汉末年,王朝衰落,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董卓就是这一时期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军阀。公元189年,他带兵入洛,专断朝政,擅自废立,成为汉末军阀混战的导火索。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当时,临洮县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是一个防御羌人的

  • 董卓之乱:董卓乱政挑起三国乱世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之乱,董卓,三国人物

    导读: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

  • 二战的德波战争:德军把闪电战的力量发挥到了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说起闪电,大家都觉得会很强烈,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感觉一道闪电就能将整个夜空撕裂,可以说闪电是自然界当中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借着闪电的这些特点,闪电战的称呼也随之而来,闪电战是一种战术,是对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战术的戏称,此战术有着闪电的特点:暴力与速度。此战术的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位军

  • 德波战争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德波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波战争,二战,德国,波兰

    战争经过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赶到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当晚,双方便签署了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暂时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他要放手对付波兰了。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

  • 德波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德波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德波战争(1939年9月-1939年10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发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波兰重要军事目标;地面部队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发动全线进攻,数千门大炮向边境线猛烈轰击。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10月6日,波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