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风云:英雄孙坚、霸主孙策、帝王孙权(孙策平江东之战)

三国风云:英雄孙坚、霸主孙策、帝王孙权(孙策平江东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31 更新时间:2024/1/13 20:32:44

也许大家都应该清楚,江东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镇四方,尤其是“江东猛虎”的孙坚;号称“小霸王”的孙策;“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孙权,哪个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提及这些人,人们大概往往会用一个“英雄”来形容,然而,简简单单的一个“英雄”显然不足以包罗万象,因为英雄毕竟不同于政治,不同于帝王,不同于权术。

三国这个时代可谓“英雄辈出”,这个说法我认为不太恰当,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只有正义、无私、勇敢、有爱心的人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而带有大量功利目的的夺权斗争就不能称其为英雄了。三国这个时代没有对与错,谁都是对的,刘备、曹操、孙权,甚至袁绍、吕布等等,不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走的吗?你能说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所以,我得出结论,三国拼的不是英雄,而是权术,谋略。但是,在三国,仍然有许多人物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这一类人我们姑且称其为“英雄”,比如,东吴的孙坚就是其中一个。

1 孙坚(文台)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孙坚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个。他早年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的斗争,后来董卓专权,他又开始了征伐董贼的战争。孙坚非常果敢善战,所谓“温酒斩华雄”的人并不是关羽,而是孙坚所率领的这支部队。孙坚是抗击董卓叛乱的中坚力量,他勇猛强悍,连续进击,大破董卓军,进入了洛阳城内。三国演义中重点突出了刘、关、张集团的作战,而对孙坚的笔墨下的少了,实则不然,历史上能否彻底击破董卓,可以说决定权在于孙坚,孙坚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公元191年,孙坚受到袁术差遣进攻刘表,大破其将黄祖,兵围襄阳,黄祖逃入岘山。此时的孙坚因为麻痹大意,骄傲粗心,莽撞追击而遭到伏击,兵败身死。

历史对孙坚有这样的评价:“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孙坚的确是“猛士”,作战英勇,但比起曹操等人来,显然是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我认为孙坚是个可爱的“英雄”,他很懂得忠孝礼仪,很本分,很诚恳,若说他是乱臣贼子,恐怕不会恰当,他没有做一个“坏人”的行为,当然也没有这个头脑。他是忠勇的代表,但不适合做皇帝,因为他的性格特征和其能力决定了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英雄,他绝对不会在政治上勾心斗角,玩变权术。至于说他“匿玺背约”,《吴书》和《山阳公载记》确有记载,“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而陈寿和裴松之都没有相关记载,这与事实不符。况且《吴书》和《山阳公载记》都不是正史,只能作为参考价值而已。孙坚是个没有政治头脑的人。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却没有占南阳为己有,反被袁术做了南阳太守,粮草供应要依赖袁术;杀荆州刺史王睿,也不能控制荆州,反被刘表趁虚而入,结果孙坚不但要在不久以后再打荆州,而且到了最后关头还是丢了性命。

总之,孙坚不是政治家,不是帝王,也不懂什么权术,他可谓是一个草莽英雄,一个富有正义的“英雄”。

2 孙策(伯符)

孙坚其一生基本是在马背上过的,他一生征战,但功败垂成,似乎对于孙策以后的江东基业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那么,这个在小说中英勇无敌,号称“小霸王”的孙策,究竟算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呢?若比起西楚霸王项羽,孙策的确应该让贤了,称“小霸王”还是合乎情理的。他的武艺也算挺高了,但比之项羽,则稍逊一筹吧。孙策和其父亲孙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性格,勇气,威望等,但也有不少不同之处,其韬略见识略胜其父一筹。孙策好结交士大夫,善于用人,军纪严明,先后攻占吴(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等郡。后率军攻庐江太守刘勋,得到袁术、刘勋残部两万余人,领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于是统一江南,为孙氏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

孙策的一生是辉煌的,但也是有很多毛病的。他虽然平定江东,但人心惶惶,国家不安定,江东父老其实是不支持他的,因为他以前投靠了被人们视为贼子的袁术,所以并不受到欢迎。而且孙策好杀人,这就更不好了,一度造成了人才断层和国家动荡。当然,孙策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是非常明智的,他选择了一个并不像自己的孙权,这个意义十分重大,为以后江东集团的强盛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策之死也是由于草率轻动而遭人暗算,时年27岁。

3 孙权(仲谋)

孙权父孙坚,兄孙策,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围剿灭了黄祖。曹操南下伐吴,孙权果断决定,与刘备联合,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并破之。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东吴政权正式成立。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造船业、连通台湾、积极和印度等国外交、多次减免赋税,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综观孙权的一生,与孙坚、孙策大有不同,孙权是个智者,是个谋略大师,英武果断,胆略过人。曹操有诗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善变权术,精通政治,在处理与刘备关系的问题上表现的十分大度,十分精明。败曹操、破关羽、退刘备,孙权是一个政治场上的“英雄”,而不是指实际意义上的。《三国志》对孙权的评价有这样的话:“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客观评价了这个风云一时的吴国帝王,他到了晚年昏庸好杀,造成了吴国的混乱,这也是他的缺陷所在。

最后,总体一个结论是:孙坚——英雄,孙策——霸主,孙权——帝王。

我们用辛弃疾的一首词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更多文章

  • 如果孙策晚死十年,还有没有可能“袭许”呢(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孙策平江东之战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纷纷三国豪杰无数,但是当我们谈论起三国豪杰,有一颗璀璨将星是我们无论如何无法回避的——江东基业的开创者,小霸王孙策。孙策早逝(175—200年)无疑是个遗憾,使其“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的战略没能来得及实施就撒手人寰,可是假若孙策可以来实行这个战略,

  •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策,霸主,三国,孙策平江东之战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

  • 曹操与袁绍对战时孙权与孙策是怎样占据江东的(孙策平江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三国,袁绍,孙权,孙策,孙策平江东之战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这就是由孙策、孙权两兄弟打下的东吴江山。兄弟俩的父亲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大军。父亲死后,孙策便带着一路人马,投奔了袁术。袁术虽然非常欣赏孙策这位少年英雄,但他对孙策存有戒心,一直没有

  • 董卓之乱的背景 董卓是如何夺得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卓,东汉,董卓之乱

    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经历了

  •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 董卓之乱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董卓,董卓之乱

    谁是东汉末年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东汉末年,王朝衰落,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董卓就是这一时期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军阀。公元189年,他带兵入洛,专断朝政,擅自废立,成为汉末军阀混战的导火索。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当时,临洮县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是一个防御羌人的

  • 董卓之乱:董卓乱政挑起三国乱世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之乱,董卓,三国人物

    导读: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到192年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

  • 二战的德波战争:德军把闪电战的力量发挥到了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说起闪电,大家都觉得会很强烈,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感觉一道闪电就能将整个夜空撕裂,可以说闪电是自然界当中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借着闪电的这些特点,闪电战的称呼也随之而来,闪电战是一种战术,是对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战术的戏称,此战术有着闪电的特点:暴力与速度。此战术的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位军

  • 德波战争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德波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波战争,二战,德国,波兰

    战争经过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赶到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当晚,双方便签署了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暂时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他要放手对付波兰了。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

  • 德波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德波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波战争,德国,波兰

    德波战争(1939年9月-1939年10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发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波兰重要军事目标;地面部队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发动全线进攻,数千门大炮向边境线猛烈轰击。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10月6日,波军全

  • 德波战争:波军6万人丧生,60多万人被德军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德波战争,二战,德国,波兰

    1939年春,纳粹德国在相继侵占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希特勒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很快又把侵略的矛头转向波兰。德国为了寻机制造事端,先后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均遭拒绝。4月初,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准备战争的训令,提出消灭波兰武装力量,要求德军务须做到能在9月1日以后的任何时间实施战役。代号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