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修建了运河“灵渠”,至今仍能发挥作用

秦朝修建了运河“灵渠”,至今仍能发挥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11 更新时间:2024/1/26 1:55:17

秦国为了统一全国,其实做了很多事情,对秦国有决定性影响的就是都江堰的开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本来是消耗秦国国力的事情,但是秦王发现后依然听从了建议,修完了这个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为秦国提供了稳定的粮仓,而这一切不过是延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这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秦统一六国之后,还修建了一条运河,正是这条运河的修建,让秦始皇能够征服岭南地区,让岭南地区正式划入中国的统治,而这条运河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条运河的名字就是灵渠。

灵渠有很多别称,比如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等,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成果,是世界上古老的运河之一,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连通了湘江和漓江,实际上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这也是灵渠的意义所在,灵渠的修建成功,让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成网,如果没有灵渠,秦始皇或许没办法征服百越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际上只是统治了绝大多数的长江以南的地区,而对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还没有做到真正的统治,早在秦灭六国之前,秦始皇就把百越地区当成征服的目标,秦灭六国后不久,秦始皇即派尉屠睢率50多万大军出击百越。

刚开始非常顺利,出兵当年就平定了东瓯和闽越地区(浙江、福建),设置了闽中郡。但是越往南打就越困难,因为遇到了抗秦联盟,抗秦联盟的盟主是西瓯部落首领译吁宋,译吁宋带领百越各部落顽强的抵抗秦军的进攻,虽然史书并没有记载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但是却能看出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秦军付出的代价比统一六国的总和还要大,《淮南子·人间训》记载: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仅仅是一次偷袭,就让秦军付出十万士兵的代价。

秦军之所以遇到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环境因素和补给,当时的岭南地区是热带地区,比现在还热,而从长江以北运输粮草,补给线太长,不能及时的补给,造成战斗力下降,秦军相持3年未能取胜。秦始皇一看久攻不下,于是就命人开凿灵渠,将湘江和漓江连接在一起,秦军就可以从水路运输粮草到前线,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得到很好的补充,大军士气旺盛,灵渠开通当年也就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派任嚣赵佗率援军,经过苦战,终于征服了南粤和西瓯,秦在这里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3郡。从此,东至海南,北至向户,皆归于秦朝版图。中国这才第一次把包括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地区的领土纳入到正式的统治,灵渠可以说居功至伟。

今天,这条曾经帮助秦统一百越的古老运河,已经不再承担运输功能,而成为为名胜古迹,供中外人民游览观光。同时灵渠已经改造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在其两侧修建了许多条长达100多公里的灌溉渠道和60多处山塘水库。形成一个规模巨大、四通八达的水利灌溉网,承担着万顷农田的灌溉任务。

标签: 秦朝灵渠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被骂了几千年,唯独修灵渠无人敢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灵渠

    2000年来,秦始皇基本上是被骂的多,褒的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膨胀了,越来越残暴,做了很多错事。不过我们在罗列秦始皇罪行的时候,也要认识到他其实还做了很多好事的,而且有些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甚至于可以说是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好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拓岭南地区,同统一大中华。然而在

  • 秦朝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沙丘之变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事件,沙丘之变与秦始皇有着不小的关系,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秦始皇出游随行的还有胡亥、赵高、李斯。他们离开咸阳后到达云梦,然后是浙江,江苏,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皇帝病倒了,经医治无好转,终于熬到了沙丘,秦始皇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才让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扶苏回咸阳给自

  • 河北的这个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见证了两位帝王的末路(沙丘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沙丘之变

    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有个名为大平台村的小村庄,虽然今天提及它,几乎无人知晓,可是一旦让它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还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短短八十多年内见证了两位在历史上

  • 沙丘之变: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处死扶苏拥立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亥,扶苏,李斯,赵高,秦始皇,沙丘之变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

  • 揭秘秦朝沙丘之变的背景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的背景,沙丘之变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拉拢李斯密谋篡改遗书,害死扶苏,扶胡亥上位的一次政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呢?秦始皇出游,途中病逝。赵高害怕天下因皇帝逝世发生变故,没有对外宣扬;并且他想借此机会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胡亥像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赵高

  • 逍遥津之战简介 逍遥津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名将,张辽,孙权,合肥之围,三国,凌统,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随后,又击溃了孙权、吕蒙、甘宁、凌统、蒋钦等断后的军队,差一点生擒孙权。《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历史背景东汉末

  •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逍遥津之战,张辽,刘馥

    历史上孙权曾经六次进攻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这场据说“八百破十万”的逍遥津之战是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也是孙权最屈辱的一次,被张辽以少胜多的打败,在这次战役后还被人取了“孙十万”的外号,可以说是很惨了。其实这次张辽能赢主要凭借的一点是奇袭,当时的情况这样的,张辽带着八百死士(酒足饭饱后),趁天亮之时(吴

  • 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张辽,项羽,三国,孙权,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率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孙权甚至差点被活捉。张辽亲自带八百敢死队,一直杀到孙权的跟前,要跟孙权单挑,孙权吓得不敢动。这一战,孙权丢人现眼,张辽名扬天下,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试想,如果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

  • 汉朝郡国制是怎么诞生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郡国制

    西汉(前202年~8年)两百年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汉初诸侯王国地位

  • 郡国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区别?两者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郡国制

    汉代郡国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