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秦始皇修建,历史贡献不比京杭大运河少

中国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秦始皇修建,历史贡献不比京杭大运河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86 更新时间:2024/1/21 6:54:12

在古代,运河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多大?看看扬州就知道了。一条京杭大运河,让扬州成为中国古代的大上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干什么去?花天酒地!不过,中国最古老的运河并不是京杭大运河,而是灵渠。

灵渠在哪呢?就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桂林有两条名震天下的水,一条是桂林南部阳朔境内的漓江,一条就是桂林北部兴安境内的灵渠。提到京杭大运河,必提隋炀帝杨广。而提到灵渠,就不能不提和杨广有点类似的秦始皇嬴政。灵渠,就是秦始皇留给后世国人的宝贵遗产之一。

秦始皇在灭六国的同时,目光就投向了当时人烟稀少的岭南。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将王贲灭齐的同时,还有一支神秘的秦军向未知的世界进发,这就是将军屠睢率领的50万秦军。

这支军队的任务是向南征服百越。但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从秦国本部到岭南有上千公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运输庞大的军资粮草,困难可想而知。

屠睢的五路大军在南方经常碰钉子,尤其是一支穿越湖南到广西的秦军,因粮草供给困难,在当地的崇山峻岭中经常遭到伏击,损失很大,还当了3年的“野人”。秦始皇听说后,他认为必须解决秦军的后勤运输。怎么解决?秦始皇巡游到湘江时,突发奇想——走水运。湘江北连长江,秦军在本土的粮草运输可以走船,而南方最大的河流珠江横穿岭南,只要打通湘江和珠江,秦军就能解决运输问题。

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让监察御史史禄负责灵渠的修建。灵渠工程分铧嘴、大小天平、南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5个部分,修好之后,千舟竞发,风帆浩荡。后人称赞史禄“咫只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实际上呢,没有秦始皇的决定,又怎么会有史禄的功成名就呢?

灵渠的修建,不但实现了秦始皇统一岭南的计划,还让中原与岭南之间的交通运输得到了质的提升。但秦朝之后,灵渠几乎像被历史抛弃了一样,谁需要就临时修一下。比如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来南方打仗修过。

等到了唐朝,灵渠基本上就成了空壳,对岭南经济发展造成很多不便。公元825年,小昏君唐敬宗刚登基的宝历元年,时任桂管观察使的李渤修过一次。又过了四十多年,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桂州刺史鱼孟威又大修过一次,浚通水道,终于把大船请了回来。

史禄、马援、李渤、鱼孟威,对灵渠从“出生”到“养老”,都是一条龙热情服务,所以后人在灵渠南渠的岸边,修筑了四贤祠,纪念这四位老黄牛。至于秦始皇,后人一边享受他带来的历史红利,一边接着骂他是暴君。

不过,关于灵渠的修建,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秦朝有三位石匠,甲开凿了三十多公里的运河,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但两条河的水位相差好几丈,他始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被秦始皇杀了。乙用多级升降水位的陡门,解决了这个问题,船只可以顺利通航。可他没有解决灵渠分水的问题,又被秦始皇给砍了。丙接任后,在前两人贡献的基础上,实现了灵渠的彻底浚通。

秦始皇要赏丙,丙却说灵渠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请皇帝给前两人平反。秦始皇大怒,给他们平反,就等于承认老子做错了。秦始皇给丙两条路:要么老实接受封赏,要么砍头。丙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赏也不要了,拔剑自杀,用这种悲壮的方式和秦始皇抗争。老百姓为纪念三位贤者,修建了三将军墓。

不管哪个版本,灵渠的浚通,对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灵渠虽然不长,但他的历史贡献,并不比京杭大运河少。

更多文章

  • 秦朝修建了运河“灵渠”,至今仍能发挥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灵渠

    秦国为了统一全国,其实做了很多事情,对秦国有决定性影响的就是都江堰的开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本来是消耗秦国国力的事情,但是秦王发现后依然听从了建议,修完了这个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 秦始皇被骂了几千年,唯独修灵渠无人敢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灵渠

    2000年来,秦始皇基本上是被骂的多,褒的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膨胀了,越来越残暴,做了很多错事。不过我们在罗列秦始皇罪行的时候,也要认识到他其实还做了很多好事的,而且有些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甚至于可以说是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好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拓岭南地区,同统一大中华。然而在

  • 秦朝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沙丘之变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事件,沙丘之变与秦始皇有着不小的关系,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秦始皇出游随行的还有胡亥、赵高、李斯。他们离开咸阳后到达云梦,然后是浙江,江苏,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皇帝病倒了,经医治无好转,终于熬到了沙丘,秦始皇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才让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扶苏回咸阳给自

  • 河北的这个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见证了两位帝王的末路(沙丘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沙丘之变

    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有个名为大平台村的小村庄,虽然今天提及它,几乎无人知晓,可是一旦让它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还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短短八十多年内见证了两位在历史上

  • 沙丘之变: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处死扶苏拥立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亥,扶苏,李斯,赵高,秦始皇,沙丘之变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

  • 揭秘秦朝沙丘之变的背景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的背景,沙丘之变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拉拢李斯密谋篡改遗书,害死扶苏,扶胡亥上位的一次政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呢?秦始皇出游,途中病逝。赵高害怕天下因皇帝逝世发生变故,没有对外宣扬;并且他想借此机会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胡亥像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赵高

  • 逍遥津之战简介 逍遥津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名将,张辽,孙权,合肥之围,三国,凌统,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随后,又击溃了孙权、吕蒙、甘宁、凌统、蒋钦等断后的军队,差一点生擒孙权。《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历史背景东汉末

  •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逍遥津之战,张辽,刘馥

    历史上孙权曾经六次进攻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这场据说“八百破十万”的逍遥津之战是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也是孙权最屈辱的一次,被张辽以少胜多的打败,在这次战役后还被人取了“孙十万”的外号,可以说是很惨了。其实这次张辽能赢主要凭借的一点是奇袭,当时的情况这样的,张辽带着八百死士(酒足饭饱后),趁天亮之时(吴

  • 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张辽,项羽,三国,孙权,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率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孙权甚至差点被活捉。张辽亲自带八百敢死队,一直杀到孙权的跟前,要跟孙权单挑,孙权吓得不敢动。这一战,孙权丢人现眼,张辽名扬天下,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试想,如果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

  • 汉朝郡国制是怎么诞生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郡国制

    西汉(前202年~8年)两百年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汉初诸侯王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