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沙丘之变的影响有哪些?

秦朝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沙丘之变的影响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59 更新时间:2023/12/24 23:51:38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事件,沙丘之变与秦始皇有着不小的关系,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

秦始皇出游随行的还有胡亥赵高李斯。他们离开咸阳后到达云梦,然后是浙江,江苏,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皇帝病倒了,经医治无好转,终于熬到了沙丘,秦始皇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才让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扶苏回咸阳给自己办丧事。

沙丘之变的过程如何呢?遗诏还没有送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李斯担心路途遥远,先把皇帝的死讯公布了会引起天下大乱,便跟赵高商量到咸阳以后再公开。他们把皇帝的尸体安放在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车中,安排了几个信的过的宦者陪乘,因为秦始皇平日行动诡秘因此并没有人怀疑。李斯让赵高送出遗诏,不料赵高却想借此机会篡改诏书,扶胡亥登基,遭到了李斯的反对。李斯认为这样是不忠不义之事,赵高便苦口婆心劝说李斯,终于两人都因一己之私篡改了诏书。诏书上说因扶苏与蒙恬率军屯边,十几年来没有任何功劳,赐剑自尽。

而蒙恬被污蔑与扶苏同谋,为臣不忠,跟扶苏一同赐死。诏书由胡亥的心腹做使者送出。扶苏看到自己的父亲要让自己自尽,痛苦不已。而蒙恬觉得此事多有蹊跷劝扶苏上奏确定一下,扶苏是个孝子认为父亲让自己死自己必须得死,拔剑自尽了。蒙恬不愿自杀便跟随使者去往周阳狱中。胡亥赵高开始心虚,不敢回咸阳,待扶苏死讯传来才急忙赶回咸阳,将秦始皇安葬后胡亥就顺利登基了,这就是沙丘之变的过程。

沙丘之变的影响有哪些?

胡亥又在赵高的唆使下对其他的官员大开杀戒。冯去疾冯劫为了免遭羞辱先后自尽,在杀大臣时赵高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了朝廷,朝中重要职位都是赵高的党羽。朝中反对赵高的大臣被杀后,他仍然不满足,开始变本加厉寻找机会唆使胡亥对地方官员进行诛杀。胡亥登基的第二年,胡亥效仿秦始皇开始各地巡游。在巡游时赵高唆使胡亥杀死那些不听信于自己的官吏,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而胡亥因年轻又信任赵高全部照做了,弄得朝中大臣人心惶惶。

沙丘之变的影响不止这些,胡亥只一心贪图享乐,没有意识到赵高的夺权阴谋。后赵高设计让胡亥对李斯产生不满,给李斯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胡亥想捉拿李斯但又没有证据,就派了人监视李斯。李斯上书揭发赵高,胡亥却没有相信反而告诉了赵高,赵高对李斯施行逼其认罪,最终李斯受“具五刑”而死,他的家人也一同被杀,恐怖的气息在秦国到处弥漫。反秦浪潮此起彼伏,陈胜吴广以扶苏、项燕为名发起大泽乡起义,农民起义遍布全国。

沙丘之变的影响很深远,它直接导致赵高在实质上掌握政权,最终亡了秦朝。

标签: 沙丘之变

更多文章

  • 河北的这个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见证了两位帝王的末路(沙丘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沙丘之变

    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有个名为大平台村的小村庄,虽然今天提及它,几乎无人知晓,可是一旦让它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还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短短八十多年内见证了两位在历史上

  • 沙丘之变: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处死扶苏拥立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亥,扶苏,李斯,赵高,秦始皇,沙丘之变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

  • 揭秘秦朝沙丘之变的背景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的背景,沙丘之变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拉拢李斯密谋篡改遗书,害死扶苏,扶胡亥上位的一次政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呢?秦始皇出游,途中病逝。赵高害怕天下因皇帝逝世发生变故,没有对外宣扬;并且他想借此机会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胡亥像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赵高

  • 逍遥津之战简介 逍遥津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名将,张辽,孙权,合肥之围,三国,凌统,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随后,又击溃了孙权、吕蒙、甘宁、凌统、蒋钦等断后的军队,差一点生擒孙权。《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历史背景东汉末

  •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逍遥津之战,张辽,刘馥

    历史上孙权曾经六次进攻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这场据说“八百破十万”的逍遥津之战是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也是孙权最屈辱的一次,被张辽以少胜多的打败,在这次战役后还被人取了“孙十万”的外号,可以说是很惨了。其实这次张辽能赢主要凭借的一点是奇袭,当时的情况这样的,张辽带着八百死士(酒足饭饱后),趁天亮之时(吴

  • 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张辽,项羽,三国,孙权,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率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孙权甚至差点被活捉。张辽亲自带八百敢死队,一直杀到孙权的跟前,要跟孙权单挑,孙权吓得不敢动。这一战,孙权丢人现眼,张辽名扬天下,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试想,如果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

  • 汉朝郡国制是怎么诞生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郡国制

    西汉(前202年~8年)两百年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汉初诸侯王国地位

  • 郡国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区别?两者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郡国制

    汉代郡国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

  • 秦朝二世而亡的最大原因:超越时代的郡县制(郡国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郡国制

    作者:长乐夜未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施政主要有以下几点致命弊端,导致了关东六国皆反,秦朝二世而亡:首先、在统一后并未休养生息,百姓并未真正从秦的统一中获得免于战争后实实在在的好处,反而被秦国的徭役征发弄得欲仙欲死,对百姓无恩,苛待百姓,则百姓愿意反秦。其次、 当时秦国根本不该搞彻底郡县制。 群县制

  • 历史上的赵高是个奸臣,但不一定是个太监!(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高,赵高专政

    赵高一提到,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个“指鹿为马”,“沙丘政变”的宦官,给人留下了一个歹毒,凶残的形象,不可否认的是,赵高的出现加速了秦王朝的崩塌,但是赵高到底是不是一个太监呢?很多史学家对此产生了质疑,他们纷纷考证,赵高是一个文武全才,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第一,赵高在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担任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