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吉萨战役:耶路撒冷以少胜多赶走萨拉丁

蒙吉萨战役:耶路撒冷以少胜多赶走萨拉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76 更新时间:2023/12/22 9:47:13

蒙吉萨战役 (The Battle of

Montgisard),尤布朝君主萨拉丁与耶路撒国王鲍德温四世在1177年11月25日进行的一场战斗。年仅16岁的鲍德温四世在沙蒂永的雷纳德的领导下,凭借着勇猛的宗教骑士团以少胜多,战胜了萨拉丁的军队。

1177年,佛兰德伯爵即阿尔萨斯的腓力率军抵达耶路撒冷王国,前往圣地朝圣。腓力鲍德温计划联合拜占庭帝国,以海军进袭萨拉丁统治的埃及。一支拜占庭舰队随后到达阿卡,然而患有严重麻风病的鲍德温四世无法带领军队,于是他建议由阿尔萨斯的蒂耶里统帅,但后者以不愿与邻国发生战争为由拒绝。结果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拜占庭的军队也返回国土。

1177年秋,萨拉丁在计划从埃及入侵的消息传到耶路撒冷。鲍德温四世率领375名骑士和数千名步兵离开耶路撒冷,来到阿斯卡伦试图加强该地的防御,结果在此被萨拉丁派来的多达26000人的军队阻隔。一年前方从阿勒颇的监狱中释放的沙蒂永的雷纳德(Raynald

de Chatillon)(外约旦(Oultrejordain)领主,萨拉丁的仇敌)与鲍德温四世一道被困。随军的贵族还有圣殿骑士团首领,大团长Odo de St

Amand、伊贝林的鲍德温和伊贝林的贝里昂兄弟以及伊德萨伯国君主Joscelin III of

Edessa等。圣殿骑士的另一支部队试图前往阿斯卡伦与鲍德温四世会合,无奈也在加沙被包围。

萨拉丁认为鲍德温四世凭借如此大量军队必定不敢尾随,便在处死俘虏后开始耶路撒冷进军。他沿途攻打拉姆拉(Ramala)、卢德(Lydda)和阿素夫(Arsuf),并允许部队分散在一个广阔的区域以便抢掠补给。然而,出乎萨拉丁意料的是,由于包围鲍德温四世的力量不足,国王和圣殿骑士们已经成功突围,正在试图赶在萨拉丁之前回援耶路撒冷。

国王率领的基督徒们沿海岸进军,最终在拉马拉附近的蒙吉萨与萨拉丁遭遇,令后者猝不及防。萨拉丁的军队正处于长途进军后的混乱中,尚未作好激战准备。他们在恐慌中集结御敌,而在远距离目睹穆斯林军队的压倒性数量后,基督徒们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法国画家查理·菲利普·拉利维耶尔(Charles Philippe Larivière)的油画《蒙吉萨战役》(法语:La Bataille de

Montgisard)生动地描绘了鲍德温四世随后的行动:他下马指示伯利恒大主教升起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随即国王伏倒在十字架面前,恳求上帝赐与胜利。祈祷之后,他要求自己的部下们发起冲锋。军队冲向匆忙集结的穆斯林,势如破竹。据说,年轻的麻疯病国王(鲍德温四世)于基督徒冲锋的时候奔驰在最前线,旁边的“真十字架”发出太阳一般璀璨的光芒。

实际上真正带领军队的乃是沙蒂永的雷纳德,死海和外约旦的领主,在他带领骑士进行的冲锋下,萨拉丁的军队因为没有准备,迅速溃败,相当一部分阵亡。军队辎重也被夺走不少,萨拉丁本的侄子也在战役中被杀,他本人仅凭迅捷的骆驼和大量亲卫队的保护下才得以逃脱。

雷纳德率军追击到黄昏方才返回阿斯卡伦。由于丧失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其中大多数为苏丹地区招募的喀喇古拉姆也就是黑奴军),加之大雨滂沱,萨拉丁决定撤退回国,沿途还遭到了贝督因人的骚扰,最后只剩不到十分之一的战士返回埃及。多年以后,他将轻蔑的将这场失败称作“so

great disaster”。

鲍德温四世一直追击至西奈半岛,在此遭遇抵抗,被击退,未能继续前进

蒙吉萨的惨败使穆斯林深信这是真主对他们的惩罚,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宁可违抗萨拉丁,不敢再进犯耶路撒冷。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埃及内部的政治混乱和派系清洗。

以下是Armies and Enemies of the Crusades 1096-1291一书中蒙吉萨战役一章的翻译

一只萨拉丁指挥的埃及军队在入侵法兰克人的叙利亚时为鲍德温四世指挥的法兰克军队震惊并被击败(提尔的威廉相当爱护鲍德温,并将政敌雷纳德的战果归在了鲍德温的头上,这在后来已经被历史学家证明是威廉的故意误导,从而抹黑雷纳德在这一时期对王国的贡献)。

在将博杜安封锁在阿斯卡隆(Ascalon)后,根据蒂尔的威廉(William of

Tyre)所说,埃及军队最初拥有超过26000名壮士(8000名塔辛(Toassin,疑是tawashi即塔瓦什的英讹误,塔瓦什是宫廷贵族)和18000名花喇古拉姆(Qaraghulams,即黑奴军,埃及法蒂玛王朝开始从埃及南部地区购买的黑人奴隶军团),他们都是骑兵,加上骑骆驼和骡的步兵),他们四散劫掠,认为在他们到耶路撒冷之间没有敌军。但鲍德温成功地集中了大约500名骑士以及低于3000人的步兵,他们避开了小股的埃及拦截部队,越过山谷(此山谷临近蒙吉萨要塞),震惊了萨拉丁的大部队。

许多埃及军队正在劫掠,其他人则在营帐中,法兰克人的袭击完全是出其不意的。他们只有组织松散的战阵的时间,他们的军队陷入全面混乱,人们四处乱转,甚至试图在法兰克人的冲锋之下改组他们的编队。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不可避免的是,一些部队甚至在与法兰克人交锋之前便溃败并逃走了,那些待着的部队几乎全被歼灭。萨拉丁自己则在他的个人卫队(两千名左右的马穆鲁克近卫)的掩护下逃脱了。

法兰克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埃及军队遗弃了他们的战利品、辎重和俘虏。除此之外,埃及军队在战役中损失惨重,并在撤退的时候受到贝都因人的骚扰,造成了进一步的损失。

法兰克人也损失巨大,医院骑士团的团长记录道,【法兰克人】有1100人阵亡,至少有750人受伤。

蒙吉萨战役在基督教世界引起相当正面的反响,当时年仅16岁的鲍德温四世获得崇高威望,而这场胜利,也很快成为一段传奇。沙蒂永的雷纳德也因此取得王国中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了主战派的首领,开始了和的黎波里的雷蒙德进行了残酷而严重的党争。

然而耶路撒冷王国的胜利并不具有多大意义,两年之后的1179年萨拉丁即轻松的整顿军队卷土重来。鲍德温四世在泉水谷之战里惨败于埃及之主,耶路撒冷最终还是没能巩固历代先主的成就。

因为相信这场胜利是得到了神的眷顾,鲍德温四世在战场所在地修建了一座修道院以纪念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因为战争爆发的日期恰好是她的纪念日。

更多文章

  • 萨拉丁是如何收复耶路撒冷的?收复的详细经过(蒙吉萨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萨拉丁,耶路撒冷,十字军,蒙吉萨战役

    萨拉丁是突厥族库尔德人,1137年出生于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城,在巴勒贝克和大马士革长大。他的叔父阿萨德在叙利亚努尔丁王国当大将军,萨拉丁长大后在叔父手下任职。他为人有勇有谋,屡建奇功。1169年,萨拉丁担任了埃及法蒂玛王朝的宰相。他重建埃及军队,擢升同族亲信,扩大了个人势力。1171年,萨拉丁推翻

  • 黑斯廷斯战役谁输了?黑斯廷斯战役中战死的国王:哈罗德·葛温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黑斯廷斯战役,哈罗德·葛温森

    哈罗德·葛温森(古英语:Harold Godpinson,英语:Harold Godwinson,1022年-1066年10月14日),有时称为哈罗德二世,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韦塞克斯王国的末代君主。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王后之兄哈罗德即位。他的王位受到挪威国王哈拉尔德三世及诺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的挑战。

  • 黑斯廷斯战役打了多久?黑斯廷斯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过程9月28日,威廉

  • 为什么会爆发黑斯廷斯战役?黑斯廷斯战役的发生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背景"私生子"诺曼底

  • 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的次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的生平简介(黑斯廷斯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英格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黑斯廷斯战役

    威廉二世(William II),又名"胡佛",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以及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但他在扩大威尔士的控制上表现并不是很成功。虽然威廉是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人,但是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威廉本人的性格

  • 罗素悖论是什么?罗素悖论是被解决还是被回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素悖论,英国

    罗素悖论:设性质P(x)表示"x不属于x",现假设由性质P确定了一个类A--也就是说"A={x|x∉A}"。那么问题是:A属于A是否成立?首先,若A属于A,则A是A的元素,那么A具有性质P,由性质P知A不属于A;其次,若A不属于 A,也就是说A具有性质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类组成的,所以A属于

  • 伯特兰·罗素:不想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不是好哲人(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罗素悖论

    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位科学家可以称得上是博学广识,能够在不同领域都获得极高成就,那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人一定符合标准。1872年的今天,在英国蒙默斯郡的贵族家庭里,诞生了一位未来对英国乃至西方各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男孩。大概伟人都不得不经历生活带给他们的磨难,在男孩出生后的2到4年里,他的父母亲相继因病去

  •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悖论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

  • 古代飞鸽传书真的可以传到对方手里?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飞鸽传书,传递信息,

    我们经常看到武侠小说、古装剧里面用飞鸽传书来传递信息,有用于传递书信请求援兵的,有用于传递男女间倾慕爱恋之情的,好生浪漫。相传还有一战还在使用飞鸽传书的说法。那么飞鸽传书真的存在吗?又有什么其他历史记载吗?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身边有3只青鸟,青鸟们能够飞越千山万壑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

  • 趣闻:古代使用的通讯狼烟与飞鸽传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狼烟,飞鸽传书

    狼烟直上“烽火”是统名,分指烟及火。《墨子·号令篇》“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唐兵部《烽式》载“每岁秋前,别采艾蒿、茎叶、苇条、草节,皆要相杂,为放烟之薪。”这是“狼烟”的主要材料,当然也可以加点狼粪调味。而之所以叫狼烟,是因为唐末突厥、鲜卑这些民族崇拜狼,唐朝统治者也把他们比作狼,狼烟的意思就是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