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萨拉丁是如何收复耶路撒冷的?收复的详细经过(蒙吉萨战役)

萨拉丁是如何收复耶路撒冷的?收复的详细经过(蒙吉萨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53 更新时间:2023/12/20 19:35:41

萨拉丁是突厥族库尔德人,1137年出生于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城,在巴勒贝克和大马士革长大。他的叔父阿萨德在叙利亚努尔丁国当大将军,萨拉丁长大后在叔父手下任职。他为人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169年,萨拉丁担任了埃及法蒂玛王朝的宰相。他重建埃及军队,擢升同族亲信,扩大了个人势力。

1171年,萨拉丁推翻了法蒂玛王朝,自立为苏丹,建立了阿尤布王朝。接着,他断绝了和努尔丁王国的臣属关系,宣布阿尤布王朝独立。

由于治国有方,体恤百姓疾苦,又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萨拉丁深得埃及人民的爱,也使西亚和北非的伊斯兰教、小国对他心悦诚服。1183年,他率军攻占阿勒颇,灭了努尔丁王国。1185年,又攻克摩苏尔,统一了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北部、汉志和也门,完成了东西夹击十字军国家的部署。

这位高大的突厥人,体型极其匀称,相貌漂亮而又端正,那强壮的肌肉蕴藏着惊人的力量,显露出不可摧毁与战胜的英武气概。无疑的,他是一位英雄。

1185年的一天,在耶路撒王国的宫廷里,国王律西安正在察看地图。

一个官员进来报告道:“萨拉丁今非昔比,此番已经成了穆斯林名副其实的大英雄了!”

“噢!有这事?”

“眼下他已经控制了埃及、苏丹、马格里布东部以及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的一部分,把原来四分五裂的穆斯林团结在他的周围,形成了强大的伊斯兰帝国,完成了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十字军的战略部署了!”

律西安闻听眉头紧锁,思忖片刻自言自语道:“就眼下的形势看,我国并非他的对手。只要我们主动与他和睦相处,我想他不会拒绝的。这些年来,看他的为人处事,还是很豁达的。”

图 萨拉丁大帝

一天,萨拉丁接到了律西安的一封信,信中洋溢着友情,并请求与他会面,面谈有关事宜。萨拉丁接受了。会面那天,王宫里灯火辉煌,萨拉丁和律西安满面笑容,谈得很和谐。

萨拉丁一门心思想把自己管辖的地方治理得锦上添花。不料,一天,一个侍卫气喘吁吁地上殿报告道:“耶路撒冷的将领们根本对协议不予理睬。他们私设关卡,乱收税款,抢劫商旅,还不时进攻穆斯林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

萨拉丁闻听虎目圆睁,命令道:“真有这样的事情吗?再探再报!”

律西安手下的十字军将领们十分骄横,不服从国王的命令,也不遵守协议。萨拉丁得到确切的消息后,气得直喘粗气,把牙咬得“咯咯”作响。他恨恨地说道:“对这种不讲信义的无耻行为,怎能再容忍下去呢?不把这些侵略者赶走,我誓不为人!”

1187年,萨拉丁从各地调集阿拉伯联军六万人。教场上彩旗飘扬,战鼓咚咚。士兵们精神抖擞地接受萨拉丁的检阅。萨拉丁望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士兵紧握着拳头,就像已经扼住了敌人的咽喉似的。他大呼道:

“士兵们!你们都是穆斯林的子孙。多少年来,我们受尽了十字军的侵凌。基督教徒一直把我们视为敌人,千方百计地要把我们全部消灭掉。我们有真主的保佑,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的。真主伟大,让我们把法兰克人赶出耶路撒冷去吧!”

他的话音还没有落,教场上立刻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士卒们举起手中的武器,不断地高呼着,群情激愤,斗志昂扬。就这样,萨拉丁发动了对十字军的“圣战”。

1187年7月4日,萨拉丁在巴勒斯坦的哈特丁摆开了战场。他身先士卒,率领士兵十字军冲杀过去。他奋不顾身地与敌人搏斗,并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士兵。不一会儿,便使敌军陷入了重围。

萨拉丁见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这才松了口气。他站到高岗处,见敌人落荒而逃,立刻命令一支队伍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一场恶战,十字军除少数骑士逃脱外,其主力被一举全歼,国王律西安手下的大小十字军将领都作了俘虏。

萨拉丁乘胜进军,迅速占领了巴勒斯坦境内的要塞和城镇,切断了耶路撒冷的对外联系和给养供应。10月2日,律西安见大势已去,只得不战而降。耶路撒冷这座被十字军侵占达八十八年之久的圣城又回到了穆斯林手中,阿克萨清真寺里又响起了朗朗的诵经声。

萨拉丁率领队伍进入耶路撒冷前,宣布道:

“一定要恪守伊斯兰教法规,不得抢劫一切财物。凡是基督教徒,均有信仰和来去的自由,愿去者听其自便,愿留者不受岐视,俘虏交纳赎金后可以获释。”

耶路撒冷的百姓见萨拉丁率领队伍进城,一直提心吊胆,以为一场抢劫是在所难免了,没有想到一切如旧,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抢劫事件。这与当年十字军进城时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实在无力赎身的二千名基督徒,最后也都被一齐释放了。

一些将领们对作恶多端的十字军将领不知如何处置。萨拉丁说:“这些恶人就由我亲手处置吧。不过,一向主与穆斯林和平共处的国王律西安要另当别论了。”

说着,他命令道:“有请律西安国王。”

当律西安国王走上大殿时,萨拉丁待之以礼,奉为上宾。

萨拉丁的宽宏和仁慈征服了人心,很多十字军骑士与家属受其感召,不再与穆斯林为敌了。他们说:“萨拉丁比十字军骑士更具备骑士风度。”

萨拉丁成了深受阿拉伯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

萨拉丁在位19年。他关心教育,开办学堂,兴修水利,发展贸易。去世时,他留下的遗产只有一元三角七分钱。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廉洁无私的国王!

更多文章

  • 黑斯廷斯战役谁输了?黑斯廷斯战役中战死的国王:哈罗德·葛温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黑斯廷斯战役,哈罗德·葛温森

    哈罗德·葛温森(古英语:Harold Godpinson,英语:Harold Godwinson,1022年-1066年10月14日),有时称为哈罗德二世,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韦塞克斯王国的末代君主。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王后之兄哈罗德即位。他的王位受到挪威国王哈拉尔德三世及诺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的挑战。

  • 黑斯廷斯战役打了多久?黑斯廷斯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过程9月28日,威廉

  • 为什么会爆发黑斯廷斯战役?黑斯廷斯战役的发生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背景"私生子"诺曼底

  • 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的次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的生平简介(黑斯廷斯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英格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黑斯廷斯战役

    威廉二世(William II),又名"胡佛",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以及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但他在扩大威尔士的控制上表现并不是很成功。虽然威廉是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人,但是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威廉本人的性格

  • 罗素悖论是什么?罗素悖论是被解决还是被回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素悖论,英国

    罗素悖论:设性质P(x)表示"x不属于x",现假设由性质P确定了一个类A--也就是说"A={x|x∉A}"。那么问题是:A属于A是否成立?首先,若A属于A,则A是A的元素,那么A具有性质P,由性质P知A不属于A;其次,若A不属于 A,也就是说A具有性质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类组成的,所以A属于

  • 伯特兰·罗素:不想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不是好哲人(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罗素悖论

    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位科学家可以称得上是博学广识,能够在不同领域都获得极高成就,那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人一定符合标准。1872年的今天,在英国蒙默斯郡的贵族家庭里,诞生了一位未来对英国乃至西方各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男孩。大概伟人都不得不经历生活带给他们的磨难,在男孩出生后的2到4年里,他的父母亲相继因病去

  •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悖论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

  • 古代飞鸽传书真的可以传到对方手里?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飞鸽传书,传递信息,

    我们经常看到武侠小说、古装剧里面用飞鸽传书来传递信息,有用于传递书信请求援兵的,有用于传递男女间倾慕爱恋之情的,好生浪漫。相传还有一战还在使用飞鸽传书的说法。那么飞鸽传书真的存在吗?又有什么其他历史记载吗?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身边有3只青鸟,青鸟们能够飞越千山万壑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

  • 趣闻:古代使用的通讯狼烟与飞鸽传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狼烟,飞鸽传书

    狼烟直上“烽火”是统名,分指烟及火。《墨子·号令篇》“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唐兵部《烽式》载“每岁秋前,别采艾蒿、茎叶、苇条、草节,皆要相杂,为放烟之薪。”这是“狼烟”的主要材料,当然也可以加点狼粪调味。而之所以叫狼烟,是因为唐末突厥、鲜卑这些民族崇拜狼,唐朝统治者也把他们比作狼,狼烟的意思就是狼来

  • 什么是飞鸽传书?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开始飞鸽传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飞鸽传书,朝代

    导读: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而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