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柯立芝效应是什么意思?柯立芝效应的内容和影响

柯立芝效应是什么意思?柯立芝效应的内容和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4/1/24 11:50:43

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一译"库利奇效应"。雄性动物交媾之后又立即与新配偶交媾的现象。大多数哺乳动物在交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原有的配偶就在身边,也不再有性行为。这个阶段称为性不应期。其长短,因动物的种类周围环境而异,有的几分钟,有的几小时或几天。但是,如果在雄性动物交媾之后,重新给它一个新的雌的发情对象,它的不应期会大大缩短,甚至立即又出现交媾行为。动物对新配偶所显示的这种效应,造成单一的雄性动物可使不同的配偶受孕。其生物学意义在于有助于物种的延续。

概况

该词来自于一个老故事,据说美国总统卡尔·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和妻子参观了一家家禽农场。在参观时卡尔文太太农场主询问,怎样用这么少数量的公鸡生产出这么多能孵育的鸡蛋。农场主自豪地解释道他的公鸡每天要执行职责几十次。

"请告诉柯立芝先生"第一夫人强调地回答道。

总统听到后,问农场主"每次公鸡都是为同一只母鸡服务吗?"

"不,"农场主回答道,"有许多只不同的母鸡。"

"请转告柯立芝太太,"总统回答道。

产生应对

产生原因

人类大脑的边缘系统是情感、内驱力、冲动和下意识决策的中枢。在边缘系统内部存在着奖赏回路,多巴胺能激活此一回路从而驱使我们采取行动,比如进食、交配、与后代亲近和冒险等等,帮助我们生存或传递基因。所有令人成瘾的物质和活动都能增加多巴胺。这就是它们让人沉溺的原因。性高潮能让人上瘾吗?是的,在大脑扫描时发现性高潮和海洛因的成像类似[1]

。但是成瘾的物质和活动并不能带来持久的欢愉。一旦多巴胺成功地动了行为,它就会下降,等待下一次机会来左右你的行为。

触发柯立芝效应的一个因素是新奇本身。另一个则是性高潮之后多巴胺的下降。在多巴胺高亢时你能预感到美妙的活力和兴奋,而多巴胺下降时你会感到的却是单调沉闷,甚至是贫乏或衰竭。性高潮本身就引起多巴胺的下降。当多巴胺含量很低时,你特别容易受到任能再次升高你多巴胺的事物的影响,比如高热量的食物、赌博、酒精、疯狂购物、可卡因、网络色情或者新的性伙伴。然而当新的配偶出现时,多巴胺重新急剧增加。你的奖赏回路中激增的多巴胺会超越你的餍足感,全然不顾你的理性大脑所思考的进食过多或者不贞洁。充盈的多巴胺就是"肯定!"而多巴胺的不足则意味着"别太过火"。在性高潮之后多巴胺的含量会自然地下降,这就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

应对

有些夫妻通过使用色情手段或者对伴侣进行性幻想来增加多巴胺,从而对付这一卑鄙原始的生化心理机制。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企图蒙蔽自己的大脑,暗示已经有了新的交配机会。还有些夫妻通过人为地制造强烈的情感(如身体束缚、SM)或者互换配偶来提高多巴胺。然而在每次想做爱时都精心策划以产生充盈的多巴胺势必让人精疲力竭。如果伴侣一方想要"强刺激"的性兴奋,而另一方则不乐意投入这么多努力,或不愿冒所提议的风险以得到这种强烈的快感,情形又会怎样?

历史上不同的文化都曾采用过一种方法:使性生活避开单调重复的行为模式,不要形成习惯化的反应。这种方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衰竭的性欲望往往会使柯立芝效应加速发生,促使我们不断地要求充盈的多巴胺,以对抗在性餍足之后自然发生的多巴胺低潮期。

当多巴胺水平不会剧烈地高低起伏时,就能意外地享受到更微妙的快乐--伴侣一般能保持他们爱的火花。所以,如果你们的婚姻出现柯立芝效应,不要惊慌。有些应对方法可能你还从未想到过呢。防止柯立芝效应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或许是,学会不受生殖驱动的性欲支配去做爱,否则你容易受到它诱惑而受伤。

影响

全新的陌生伴侣对你的多巴胺的提升要远高于与熟悉的伴侣的性行为,不管你们夫妻爱的有多深。柯立芝效应这种本能反应严格来说是一种暂时的应急措施,它最终会让你感到更为衰竭。新的伴侣和你以前的伴侣一样不能满足你。有研究表明夫妻结婚的时间越长,彼此就越容易看对方不顺眼、生气动怒。在情人们蜜月期冲动逐渐消退之后,柯立芝效应尤为明显。所以刚相爱的人不可避免地认为他们不会受影响--因为他们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爱恋。

洛杉矶有位男士,扬言有过350位性伙伴,却迅速地失去了对每个性伙伴(性方面的)兴趣。在结婚前,男性通会以相当高的频次与未婚妻发生性交行为。然而,结婚数年之后男性的性欲开始减弱,甚至会发生明显的力比多功能倒转,即遭受挫折的妻子要求更多的房事,而她"疲惫的"丈夫却不能满足其需要。当然,他的情人和办公室女孩完全能激起他的性唤醒。性治疗专家看到很多被妻子称为"阳痿"的男子,他们私下却承认与情人在一起时勇猛无比。

人类是稳定的异性恋婚配者,这一点不同于95%的哺乳类物种。这意味着我们注定要从长期的伴侣关系中获益。而柯立芝效应却把我们推向了相反的方向。这样我们就处在滥交以延续基因和维持稳定的夫妻关系的矛盾之中,怎样解决这种矛盾由我们自己控制。

柯立芝效应还会让我们完全无视忠诚的夫妻关系的价值,只关注于延续你的基因。为了可能的基因延续需要作出很大的牺牲。

标签: 柯立芝效应美国

更多文章

  • 最后一个没有试图干预自由市场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柯立芝效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美国,柯立芝,柯立芝效应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其它各个部门,社会生活极其稳定,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越来越表现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现象与美国当时的当政者柯立芝的名字连在一起,史称"柯立芝繁荣"。一般地讲,一个国家经济的

  • 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柯立芝效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美国,卡尔文·柯立芝,总统,政治家,柯立芝效应

    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1872年7月4日-1933年1月5日)。柯立芝毕业于美国雪城大学,美国第30任总统,共和党籍。佛蒙特州律师出身,在马萨诸塞州政界奋斗多年后成为州长。1920年大选时作为沃伦·哈定的竞选伙伴成功当选第29任美国副总统。1923

  • 柯立芝繁荣是什么?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柯立芝繁荣,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此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刚经历一战,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革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

  • 最后一个没有试图干预自由市场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柯立芝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国,柯立芝,柯立芝繁荣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其它各个部门,社会生活极其稳定,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越来越表现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现象与美国当时的当政者柯立芝的名字连在一起,史称"柯立芝繁荣"。一般地讲,一个国家经济的

  • 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柯立芝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国,卡尔文·柯立芝,总统,政治家,柯立芝繁荣

    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1872年7月4日-1933年1月5日)。柯立芝毕业于美国雪城大学,美国第30任总统,共和党籍。佛蒙特州律师出身,在马萨诸塞州政界奋斗多年后成为州长。1920年大选时作为沃伦·哈定的竞选伙伴成功当选第29任美国副总统。1923

  • 俄国内战中的重要指挥官:科尔尼洛夫,科尔尼洛夫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俄国内战,科尔尼洛夫

    科尔尼洛夫事件的主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任西伯利亚第九师师长,不久转任第48师师长,他使该师有了钢铁48师的称号。《俄语报》把他的秘密电报公开出去, 一时之间,他成了资本主义的和有产者的救星, 19日他被任命为俄军最高统帅。他要求授予他近乎独裁的权利。生平介绍1870年8月18日生于卡尔卡拉林斯克

  • 俄国内战中的孟什维克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孟什维克的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俄国内战,孟什维克

    地处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国早期工人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别。俄文音译,意为少数派。1903年7、8月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在制定党章时发生尖锐分歧。大会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马尔托夫等

  • 俄国内战什么时候发生的?俄国内战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俄国内战,俄国

    俄国内战(英语:Russian Civil War),又称苏联国内战争或称对苏干涉战争,是1918年5月31日到1922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中国外蒙古和波斯。主要战役在1920年基本结束,但直到1922年才彻底停止。其间红军与白军和波兰第二共和国、不列颠帝国、法兰

  • 为什么奥斯曼在维也纳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维也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维也纳战役,奥斯曼帝国

    17世纪帝国的军事支柱近卫军开始走入伊斯兰国家近卫军普遍的蜕变,禁军专权。而此时欧洲的pike&shot战术已经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虽然土耳其人也使用火枪和火炮作战,但是其作用类似于16世纪早期的欧洲,视其为普通的远程武器,而不是战场的主力,耶尼色里虽然也使用火器,但是耶尼色里却更像是多功能步兵而

  • 维也纳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维也纳战役,奥斯曼帝国

    维也纳战役/维也纳之战(英语:The Battle of Vienna,德语: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兰语:Bitwa pod Wiedniem 或 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语:?kinci Viyana Ku?atmas?、乌克兰语:В?денська 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