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库拉湾海战第一次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战斗结果如何

库拉湾海战第一次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战斗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19 更新时间:2024/1/4 5:25:16

早在美军登陆伦多瓦岛之时,日本海军东南方面舰队就多次派遣轻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编队进攻伦多瓦岛附近的美军水面舰只。但是,由于气候不良等多种因素未取得值得称道的战果(据日方记载,击沉2艘PT鱼雷艇,而美方记载认为这2艘艇是因触礁而被放弃的)。在接到运输陆军的命令之后,它们又迅速活跃起来。第3水雷战队制订了在两天内用8艘驱逐舰将陆军部队运送上岸的详细计划。4日18时40分(当地时间,与东京时差2小时,以下统一使用当地时间),由第22驱逐队司令金冈国三大佐率

“长月”、“皋月”、“新月”、“夕X”4艘驱逐舰从布因出发,直奔库拉湾。这4艘驱逐舰装载了陆军第一批增援部队,包括独立速射炮大队及其他部队在内的1300人和大发艇15艘。5日凌晨0时15分(注1:此时间与下述的鱼雷攻击时间均来自日本战史的记载,与美军战史记述的时间有差距,故而存疑)当这支驱逐舰运输队正沿科隆班加拉岛东岸南下的时候,编队舰只上的了望哨在己方左舷25度10公里外看见了炮火闪光。

这些炮火闪光正是来自美军海军编队。原来,在日本进行增援的同时,哈尔西也集结了手头所有的2600名陆战队士兵,由陆战队上校哈里利沃塞吉(Harry

Liversedge)指挥,准备在新乔治亚岛的赖斯湾登陆。这支部队由7艘老式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运输。安斯沃思少将指挥的一支3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负责掩护运输队并支援这次登陆作战。当天午夜时分,美军编队进入库拉湾,逼近维拉海岸。美军驱逐舰“尼古拉斯”号(Nicholas)和“斯特朗”号(Strong)前驶出队列,负责雷达警戒和对潜警戒。凌晨0时26分,“檀香山”号(Honolulu)、“海伦娜”号(Helena)、“圣路易斯”号(St.Louis)轻巡洋舰一起开火,一共发射了3000发6英寸炮弹(日本看见炮火闪光的时间和美军开火时间相差如此之大存疑)。同时驱逐舰“奥邦农”号(O'bannon)和“谢瓦利埃”号(Chevalier)也用5英寸火炮射击。运输船在5艘驱逐舰的掩护下进入赖斯锚泊地。本来,当天库拉湾内黑暗多云,偶尔还会出现一阵暴风雨笼罩海湾,因此从战术角度而言,有利于美军的雷达发现日军,不利于日军夜间目视观察。但是由于美军军舰正在开火,黑暗中的炮口闪光很远就能看见,因此反而被日军先发现。

在发现美军编队之后,日军编队指挥金冈国三大佐即判断自己处于劣势,于是下令借助夜幕的掩护进行远距鱼雷攻击,并选择打了就跑的战术。0时25分(参见注1),日本驱逐舰“长月”、“新月”、“夕X”3舰在6000米外分别发射6条、4条和4条九三式氧气鱼雷,随即脱离战场,消失在夜幕中。之后,由于担心前途危机重重,金冈国三大佐决定终止运输任务。凌晨时分,脱离战场的日本驱逐舰经遇到了美军飞机,并遭到射击。次日早晨6时,4艘驱逐舰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布因。他们报告说,鱼雷击沉了美军1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虽然这个战果并不显赫,但是长期未与美军水面舰只交战的日本海军出于宣传的需要,大肆宣扬这是场巨大胜利――因为它是在美军名将哈尔西的眼皮子底下取得的。

实际遭到鱼雷攻击伤损的美军船只仅有1艘驱逐舰,即“斯特朗”号(Strong)。起初,美军在夜幕中没有发现这支日军编队,雷达也没有能及时提供预警。直到0时31分接近波丽角(Boli

Point)时,“拉尔夫-塔尔伯特”号(Ralph

Talbot)的雷达才在船首航向西方发现了2个水面目标。9分钟后,他们才确认这2艘船只明显出现在湾内,正以北西北航向,航速25节脱离中。于是美军开始调整部署,属于岸轰部队的驱逐舰“尼古拉斯”号立即停止炮击,转向北,剩船只开始排成纵队,准备迎战。然而一切都已经迟了,日军的氧气鱼雷已经已经杀到跟前。就在0时49分,安斯沃思将军在TBS中询问敌人方位时,“斯特朗”号的炮术长詹姆斯A錰灞(James

A.Curran)上尉看见有鱼雷航迹出现在自己军舰的左舷。当他还没来得及向舰桥发出警告时,鱼雷就击中了“斯特朗”号的舰体。巨大的爆炸撕开了两舷的船壳,摧毁了前锅炉房,使船中部象驽马的背部一样塌陷下来。军舰迅速停了下来,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和通讯能力。

当“斯特朗”号无线电没有应答后,安斯沃思将军指示“奥邦农”号和“谢瓦利埃”号前去救援。它们在赖斯锚泊地以西约2英里处发现了漂浮的“斯特朗”号。“斯特朗”号舰长威林斯(Wellings)让全体船员都跑到甲板上,希望在船沉没前能得到救援。此时,“谢瓦利埃”号船首靠上“斯特朗”号的左舷,两舰间传送和救助网迅速建立起来,水兵缓慢地通过这些设施转移到友舰上。就在这时,在美军舰队岸轰时保持沉默的日军海岸炮兵发现了救援部队,一座最近的炮兵阵地开始射击,并且发射照明弹指示其他炮兵阵地开火。很快,一发炮弹击中“斯特朗”号,幸好是哑弹。“奥邦农”号努力反击.在日军火炮逐渐靠近的情况下中,“谢瓦利埃”号保持帮靠整整7分钟,并用尾部炮塔对岸反击。在这宝贵的7分钟里,获救的“斯特朗”号水兵有241人之多。1时23分,就象被扎穿的啤酒罐的“斯特朗”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右舷的深水炸弹在水下爆炸,舰体格格作响沉入大海。最后,除46人丧生外,包括舰长在内的大部分人员都获救(一部分自己游上了海滩)。

标签: 库拉湾海战美国

更多文章

  • 古代的秀才一年能赚多少钱呢?为什么会那么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秀才

    在各种电视剧中,那些考中科举的进士们非常显眼。但是在科举制度的框架之下,真正能够考中科举的文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都是垫脚石。在儒林外史中就描述了文人的惨状。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秀才到底一年能挣多少银子?为何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其实秀才的禄米很少,依靠这点家底,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苦。首先

  • 宋代如何有效地防范了落第秀才的造反作乱:科举扩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代,秀才

    宋代科举屡次“扩招”,不仅“扩招”,还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机制。 《燕翼诒谋录》卷一开篇“进士特奏”条就说得清清楚楚:“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唱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网络配图故宋太祖赵匡胤初登宝座,就“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开宝二年(969

  • 古代科举神秘规定:妓女和优伶后代不许考秀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科举,作弊,清代,秀才

    要实现金榜题名,首先,除了要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还要经过重重关卡,一路过关斩将,才能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特别到了清代,学子必须先通过童试考上秀才,才能到江南贡院参加乡试。“那时的考生要想参加科举,首先要有参加考试的资格,比如必须身家清白,不能在服丧期间参加考试,不能冒充户籍等等,还要请保人作保,如果

  • 古代考上举人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只有考上举人才有当官的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科举制,举人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中国古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

  • 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清,举人

    清朝参加岁试成绩优秀的生员(秀才)可以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能参加更进一级的乡试,称为"录科"。乡试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举行,通常三年一试,考期通常在农历八月时举行,因此乡试又名"秋闱"。其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和进士出身的各部院官担任。网络配图通过了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考取第一名的考生又称为

  •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始于历史哪个朝代(举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科举制度,举人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初设立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设立进士科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源阶段,第二个阶段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衰退阶段。科举制图片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科举制度在隋朝

  • 戏说科举:高考生跳的“龙门”在哪里?(举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科举,举人

    北京城外有城,城内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连接内外各城之间的城门成了极为重要的设施。在北京众多的城门当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龙门”,当然,这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分不开的。由隋朝起创建的科举制度,取代了过去一直以来的世袭制度,由此,学子们得到了通过求学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相对公平的社会育才机会,

  • 周郑交恶事件简介,最后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郑交恶,春秋

    郑国,原是郑伯友的封国,由于郑伯友(即郑桓公)及其子掘突(即郑武公)浴血奋战,力保周王室江山,而受到周王的器重。在平王东迁后,掘突继任司徒六卿一职,掌管朝中大权。早在郑桓公时期,他就亲见王室政治腐败、诸侯叛离的倾向日益滋长,于是他利用东方郐、东虢两个小国的统冶者贪财好利、百姓多不归附的时机,把自己的

  • 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周郑交质评析(周郑交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郑交质,周郑交恶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

  • 周郑交恶的经过如何?是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郑交恶

    周郑交恶本来关系还可以,可是到子孙辈关系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期间大小摩擦不断,最后忍无可忍积累的怨恨一触即发,终于引发了一场战争,下面我们来看看周郑交恶的经过如何。郑国,原是郑伯友的封国,由于郑伯友(即郑桓公)及其子掘突(即郑武公)浴血奋战,力保周王室江山,而受到周王的器重。在平王东迁后,掘突继任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