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平无战事》的真实反映:功败垂成的新月派

《北平无战事》的真实反映:功败垂成的新月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18 更新时间:2023/12/20 1:42:45

导读:《北平无战事》肯定是最近两三年国产电视剧的一个小高潮。一夜之间,电视剧又成了街谈巷议以及朋友圈中的高频话题。这种情况,《雍正朝》《人间正道是沧桑》开播的时候,出现过。但是我看到三十集,觉得此剧实在有些可惜。属于这部电视剧的光荣,正日渐被它越来越扩大的瑕疵弄得暗淡。

反腐之核是此剧在今天迅速红火的原因,但这个切题的荣光正被拖沓的情节相似的场景所拖累。在老百姓的想象中,“反腐”总是和“时刻表”相关联,是要有很多“动作”的,但是从第二集开始,此剧高仿谈话类节目。警察局跟民调局谈,保密局跟警备司令部谈,二号首长跟三号长官谈,负责人跟联络人谈,核心成员跟外围人员谈,所以,这部电视剧最常用的语法就是画面切开,两组人同时长谈,谈完,交换再谈,一集结束。本来,谈得好,是此剧的一个特色,你看,崔中石和徐铁英谈得多好,所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谢培东和方步亭谈得也好,不同阵营的两大高手,惺惺相惜到基情流露,我们不觉得其中有任何不妥。不妥的是承担偶像剧任务的年轻演员们,每次看到方孟敖和何孝钰和梁经纶和谢木兰谈话,看他们在那里用力地表演自己的帅气、清冷、阴骘或者天真,这部剧就进入休克或者不举状态。

偶像派绝对是此剧负能量。本来,《北平无战事》是对“民国范”的一次修正和克服,用编剧刘和平的意思,让观众看看真实的北平。这个,电视剧大手笔展开的格局的确令人感到振奋,尤其,各派势力各种部门依次登场,硬碰硬显示出男人剧的高亢;而且,何孝钰和谢木兰两个年轻女主角在网络上的不受待见,也充分说明了观众看得穿民国爱情的泡沫。可惜的是,方孟敖和梁经纶两位男主角都是诗歌爱好者,徐志摩卞之琳闻一多什么的,都喜欢,随着剧情的推移,两人越来越频繁地比拼文艺能力,搞得无论是我党还是国民党的地下工作都浸染了强烈的“新月派”特质。

非常“新月派”。刘和平说原来想命名此剧为《明月照人1948》,所以,我倒是弄明白了为什么此剧反反复复要唱“浮云散,明月照人来”。不过,再好的曲子,也经不住如此频密地使用,《北平无战事》对一些“高级段落”的“横征暴敛”真的让人生出叹息。这个曲子是一个,“建丰同志”也是一个。此剧最重要的角色是暗场人物“建丰同志”,代表国民党新鲜力量的蒋经国算是第一次在国产剧中得到客观甚至正面的表达。但是,少壮派曾可达给建丰同志打了多少电话啊!就算一集两次,建丰同志的1948跟各地下级通电话都不够。贪污能亡国民党,电话也能忙死国民党。

蒋经国的1948布局是刘和平最花心思的地方,由此他敢说,“台湾那边看了也服气”,光是演员张口闭口的各款机构,就让人觉得其中有硬通货,可惜的是本剧抱负过大,太想老少男女通吃,让小偶像担纲发展主线不仅是剧情败笔,而且也使“黄金时代”的“共产主义理想”很快被“个人英雄主义”所污染。方孟韦痛斥曾可达的十四集让很多观众大呼过瘾,但我更希望有人能劈头盖脸这样骂一通方孟敖。在这出戏里,谁都让着他宠着他,搞得他老子不认上级不敬,还能收获“小儿辈大破贼”的夸奖,更能让老地下党谢培东检讨自己对他的能力评估不够,至于他从头到尾令所有观众感到厌烦的美国做派反倒成了“个性”,伊斯特伍德一样的地下党,还是回到西部当牛仔比较好。

地下党形象,观众喜欢崔中石和谢培东,国民党里面,除了辈分高的陈继承、马汉山等一手好戏,王蒲忱、孙秘书等也是露面难忘,尤其是孙秘书,他和崔中石的第一次照面,观众就记住了他。好演员不聒噪,好戏码不点破,这方面学习材料很多,去年在大陆的人气剧《纸牌屋》是一例。而且,长官心思副官最清楚,但在《北平》中,观众一目了然的事情副官永远不懂,然后解释啊解释。砍掉一半的解释,这部戏能上两个台阶,如此,剧中人的智商也能保持一贯,否则,开场时的曾可达一派精明干练,遇到建丰同志,智商急剧下降。共产党这边也是,谢培东如此久经考验的老党员,遇到全剧最屌方孟敖,立马情商捉急。国产剧最令人不耻的就是,以偶像等级来确定个性分贝,以地位高低决定智商面值,像刘烨这种没有完成演员自我修养的明星,活生生就是被这样的等级发酵成空心白馒头。

变成空心馒头的,还有此剧的画外音。谍战剧中的“画外音”,不仅有历史渊源,还有情感记忆,所以,在《潜伏》中第一次听到画外音,像我们这种中老年观众的心,是抖了一抖的,我们想起《无名英雄》想起《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但是,《北平无战事》有十七个视角的画外音,一会帮着曾可达坚定心意,一会帮着刘烨分析形势,一会转到梁经纶的脑子,一会又进入何孝钰的心中,这样的画外音当然也可以,但是一摸一样抒情的调子,是要搞统战吗?编导估计点头了。说白了,这部戏,是有“统战”野心的,剧组也很重视台湾反应,不少台词都照顾到台湾市场,这是好事情,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上来了,而且敢于在“正面战场”进行描写。但同时,我又觉得,这个统战工作,从貌似很文艺的画外音突入,也很有可能被很文艺地瓦解,尤其,这个画外音,还如此视角涣散。

到底如何描绘这一段的国共历史?这是《北平无战事》最大的光荣和贡献。本剧的架构显示出一次突破,比如蒋经国所领导的铁血救国会形象塑造。但是,看久了,这个《北平无战事》会不断地令人想到刘和平的另外两出大戏《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因为戏码太像,更因为,充实1948年北平的历史细节和故事实在太不充分,到最后,还得依靠几个小年轻的感情纠葛在那里混叙事。有大格局,没有降落伞,国产历史剧硬不起来,实在令人扼腕。

所谓“北平无战事”,真正的战事其实至今没有结束,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对这部剧要求高一点,是不是也很应该?

更多文章

  • 无一战绩功勋的邴吉为何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没有他就没有汉宣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邴吉,麒麟阁十一功臣,汉宣帝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出生才数月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即逢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1所谓的“巫蛊之祸”,也就是古代屡见不鲜的一种玄之又玄的政治迷信事件,史载不绝如缕,大致就是下“茅山降头”之类的诅咒别人不得好死的非常邪恶的法术。据说汉代的宫廷妇人还特别擅长并钟情此法,失宠皇后陈阿娇就曾

  •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相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公,苏武,尉迟恭,麒麟阁十一功臣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名中国西汉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麟阁。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

  • 中兴大汉王朝:鲜为人知的“麒麟阁十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麒麟阁十一功臣,汉朝

    西汉元狩年间,汉武帝在打猎中获得麒麟,因而将未央宫中的一处阁楼命名为麒麟阁。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自己中兴大汉的有功之臣,于是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也自此开始。但人们往往熟知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却对麒麟阁十一功臣知之甚少。

  • 西晋史中的淮南三叛的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淮南三叛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西晋史学家陈寿将淮南三叛和之后的钟会之乱并提,评价说“王凌风节格尚,

  • 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有何微妙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兵力淮南三叛的成功使曹魏转为晋,淮南三叛的第三叛充分证明了司马昭的军事才能。淮南三叛兵力更是超过了赤壁之战,那么淮南三叛兵力多少呢?图为司马昭的画像淮南三叛主要以诸葛诞和司马昭的对峙为主,双方谁要是能最后胜利,谁将是曹魏真正的掌权人,所以双方都必将倾尽全力。诸葛诞打司马氏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曹魏

  • 明英战争双方出动了多少兵力?详细战斗过程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英国,战争,明英战争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和英国第一次正式军事冲突发生于19世纪的清英鸦片战争。然而早在17世纪上半叶,还处于明朝时期的中国就已经和英国有了初次军事冲突。由于那次军事交流因为规模较小,影响不大,故记载不多,了解具体经过的人自然较少。可偏偏有某些了解事情始末的人,却利用众人关于中英军事初次交流所知甚少的特点,

  • 明英战争的结局如何?英国赔款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英战争

    6艘英国商船在广东沿海横行无忌,明朝官员束手无策。若非明朝官员的反复无常妄开外衅,这场冲突本不会发生。1637年明英冲突中比真相,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区区几条外国商船就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炸炮台,驱散明朝水师,上岸抢劫为所欲为?原因就是明朝水师在炮舰载炮方面已经落后西方一个多世纪。自15世纪火炮的

  • 明英战争:中国历史上与英国的第一次交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英国,战争,明英战争

    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颁布训令,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威德尔船队于1636年4月14日从伦敦启航,11月7日到达果阿,与果阿总督交涉前往澳门贸易问题。1637年1月17日,船队离开果阿

  • 北魏时期的大乘教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以及大乘教起义的历史意义(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大乘教起义,法庆起义,孙恩起义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 孙恩、卢循起义中的卢循是谁 历史上卢循是怎么死的(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北朝,孙恩,卢循,孙恩、卢循起义,孙恩起义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晋末群雄之一。东晋末年,随孙恩起兵反晋,在孙恩死后接替天师道起义军领袖,史称“孙恩卢循之乱”。后乘东晋桓玄作乱之际,攻占广州,据十七郡,称雄岭南,自封平南大将军和广州刺史,设置百官。占据岭南八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