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刘备重用魏延轻赵云?谁适合做大将(刘备称帝)

为何刘备重用魏延轻赵云?谁适合做大将(刘备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63 更新时间:2023/12/23 0:37:5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句悲壮而伤感的诗句穿透了历史的长河,也说完了虎威将军赵子龙的漫长一生。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他的代名词。高大威猛的三国传奇——虎威将军的威猛善战,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边。作为三国著名人物刘备的主力名将,赵子龙将整个人生都投给了刘备。

汉末时期,整个国家由于战争的频频发生,黎民百姓过不了一天的好日子。而这时,一位流传千年的人物——赵子龙加入了公孙瓒的军阀,因此结识了英雄人物刘备,并跟随其闯遍了大江南北,取得无数的胜利,比如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等,而这一跟就跟了我们虎威将军的大半辈子。刘备曾说:子龙一身是胆也。可见子龙之英勇善战。只可惜,五虎上将却最终败给了独身转战三千里,一剑可当百万师的蜀汉第一名将——魏长。

网络配图

天生骄矜高傲的魏延,乃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面如重枣,日若朗星说的就是他了。当刘备战场上最不顺畅,甚至准备惶惶奔走时,魏文长决定投入刘军,并全力以赴帮助其作战沙场。虽然这场大仗最终以失败告结,却让刘备发现了这一千年难遇的旷世奇将。

刘备对魏文长的信任达到了即使诸葛先生极力反对并认定魏文长生有反骨时都不为所动,坚决留起在身边重用的地步。

为什么刘备会如此重用魏延,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其一是在刘璋的宴席上魏文长胆识过人,绝非等闲之辈。

其二在于魏文长英勇善战,取得了很多次大战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的忠心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其三主要是魏文长不仅具有武将该有的勇,更有文将该具备的谋,他对兵力、战场的眼光独道,实在是无法不让人为之折服。

网络配图

如果要把赵子龙与魏文长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不得不说这是无比残酷是事情。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忠诚勇敢的魏文长的的确确是比英勇善战的赵子龙更加适合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大将。一般正来说,老将赵子龙与新将魏文长是无法拿来作比较的,可是二者同入五虎之列,同在刘备手下,又同为军队将领,所以将二者进行比较也是可以的。

魏文长比起赵子龙最大的优势想必就是他的有勇有谋与对刘备的忠诚了,赵子龙空有一身武艺却始终不懂谋略的使用,而魏文长却与他截然不同。作为大将,一定是要看上战场的情况而定的。论打仗胜败,魏文长比起赵子龙来说有更多胜仗记录,且场场都堪称经典,让人回味无穷。论作战中对遇突发情况时的反应,足智多谋的魏文长比起只懂舞刀弄枪的赵子龙那自然是更胜一筹。魏文长对于战场上的各种突发情况处理的更是了如指掌。论性格而言,赵子龙就武将一个,不懂深入思考各种问题,而魏文长天生就是有勇有谋。

网络配图

在魏文长与赵子龙的作战一生中,其实两人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虽说魏文长比起赵子龙更适合统帅大军血洗沙场,不过在两人的一生中却有不少的共同之处。当赵子龙最得意之时,诸葛先生对其是加倍的看好,只可惜就算诸葛先生再将其重用,其也无法得到大权之所在——刘备的信赖与托付。而魏文长,一生都是忠诚于刘备,因为各种误会与挑拨导致了与其他的各个将领矛盾积怨较深。即使得到了最大,也没有得到最多,事实证明权利的大远远是抵不过权利的多的,在唯一的大后备刘备撒手人世之后,事业再也无法得到提升,智谋好再也得不到认可不说,更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只可惜魏文长人才光环太大,使他除了刘备外处处不受人待见与信任。刘备过世之后,魏文长完全失去了靠山,也就从此开始走往人生的下坡路,可是魏文长面对世俗的压力从来都是不屈不饶,这样的独立性格给此时的文长带来了无限的困扰,甚至导致了自己失去了性命。

标签: 刘备魏延赵云刘备称帝

更多文章

  • 悲催司马昭:终于有实力称帝却因命短错失?(司马昭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昭,司马昭弑君

    皇帝看上去是个光鲜的职业,无数人为他而疯狂,但其实他的背后充满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两晋时期就有这样一位皇帝,终于熬到可以称帝时却因命太短而错失皇位。网络配图晋朝是一个挺混乱的朝代,晋朝的统治者才能有限,所以晋朝不是“八王之乱”就是“五胡乱华”,晋朝的老百姓没过几天安生日子。晋朝的统治者能力不行,但

  • 如何解读司马昭的亲信 弑杀曹魏皇帝的贾充(司马昭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贾充,司马昭弑君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网络配图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

  • 魏帝曹芳被废后司马昭把他的小老婆送给了谁?(司马昭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昭,司马昭弑君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

  • 三川口之战:西夏奠定军事基础的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川口,西夏,军事,三川口之战

    当河西广大地区为西夏占有后,元昊对西夏军队也花费不少精力进行整治和重新编制。首先,他以黄河为标界,在西夏国内把军队划为左、右两部厢军,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宋朝也有类似厢军设置,如同今天的“军区”),由此,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其次,元昊开发了并固定了几个新兵种:铁鹞子、擒生军

  • 孙权立场不坚定到指定二宫之争是否真的有胜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二宫之争

    孙权因为二宫之争杀了一个儿子,流放了一个儿子。二宫之争泼及朝内多名官员,很多官员被罢免,有些还因此丧命,二宫之争起因却各有看法。有人说二宫之争起因是孙权太宠爱儿子了,孙权不是从一而终的宠一个儿子,而是刚立完这个儿子为太子就转而宠爱另一个儿子。本来孙登为太子,不过他英年早逝。太子之位悬而未决,孙权就立

  • 二宫之争的起因 陆逊为何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陆逊,孙权,二宫之争

    孙权因为二宫之争杀了一个儿子,流放了一个儿子。二宫之争泼及朝内多名官员,很多官员被罢免,有些还因此丧命,二宫之争起因却各有看法。图为孙和的画像有人说二宫之争起因是孙权太宠爱儿子了,孙权不是从一而终的宠一个儿子,而是刚立完这个儿子为太子就转而宠爱另一个儿子。本来孙登为太子,不过他英年早逝。太子之位悬而

  • 陆逊有名的事迹 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逊有名的事迹,孙权二宫之争

    陆逊火烧连营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刘备大军兵力强盛,陆逊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只能对峙。这一对峙,对刘备军中就是压力。因为蜀军是远征,补给方面不如陆逊来的轻松,而且又不能速战速决,再加上已经入夏,天气十分炎热,蜀军的士气

  • 二宫之争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宫之争

    二宫之争起因孙权因为二宫之争杀了一个儿子,流放了一个儿子。二宫之争泼及朝内多名官员,很多官员被罢免,有些还因此丧命,二宫之争起因却各有看法。图为孙和的画像有人说二宫之争起因是孙权太宠爱儿子了,孙权不是从一而终的宠一个儿子,而是刚立完这个儿子为太子就转而宠爱另一个儿子。本来孙登为太子,不过他英年早逝。

  • 揭秘元朝李璮叛乱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璮叛乱

    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

  • 李璮之乱是怎么回事 李璮叛乱对元朝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璮之乱,李璮叛乱

    李璮之乱是发生在元朝的一场叛乱,李璮之所以能够发起这场叛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山东的一个军阀,统治了山东三十多年,积累了很多的人脉。在李璮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后,他便自己创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李璮之乱图片在表面上李璮依旧对蒙古皇族是毕恭毕敬的,这是为了给他自己增添更多的实力。在忽必烈登上皇位后,李璮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