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西晋灭吴之战)

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西晋灭吴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49 更新时间:2023/12/13 15:23:27

导读: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

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

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性格又直,所以基本上靠边站。

杜预从小就是令人恐怖的学霸,什么书都看,政治、经济、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工程等无所不通,笑傲文理工,类似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别人送他外号叫“杜武库”,意思就是他像个仓库,里面各种武器都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到司马昭执政,在曹魏时备受冷落的配角们走到了舞台中央。杜预迎来了命运的转机,担任司马昭相府的重要幕僚,也参加了灭蜀战争,是统帅钟会的长史。钟会叛变被杀时,同事大多遇害,他逃过一劫。后来羊祜看到他,大为惊叹,认定他必叱咤风云、纵横天下,临终前向晋武帝推举了他。

杜预本人,手无缚鸡之力,据说连骑马都不会。他如果向你射箭,你不用躲,因为肯定射不中。但是每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朝廷都隆重地邀请他参加。278年,羊祜去世。11月,晋武帝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南下襄阳(今湖北襄樊),接替羊祜,成为荆州的最高军事长官。这一年,他57岁。

他和羊祜完全是两种风格,他打仗的特点是:很少正面交锋。好听一点,善于斗智斗勇。不好听一点,专门使阴谋诡计,让吴人吃尽了苦头。

所以,边境的吴军气得直骂:奶奶的,走了个君子,来了个小人。杜预有大脖子病,吴人就在狗脖子上戴了个水瓢,喊它“杜预”。有的树长了包,吴人在上面写“杜预颈”,然后疯狂地砍砍砍,发泄心中的愤怒。

杜预使出借刀反间计

陆抗曾在西陵大胜晋军,杜预到荆州后,决定先拔掉这个钉子,踢开东吴的西大门,让水师顺流而下。东吴并没有彻底完蛋,还有一个名将,叫张政,西陵的军事统帅。杜预没有气势汹汹地攻城拔寨,他躲在暗处,杀人于无形。

张政刚掌权不久,晋军一次突然进攻,张政仓促迎战,结果溃败。但奇怪的是,敌人来去如风,捉了一批士兵就跑了。张政气恼不已,第一仗就失败太没面子了。由于担心孙皓的疑神疑鬼,向建业写汇报材料时说得轻描淡写,生怕刺激到这个神经病。

张政以为能瞒天过海。几天后,传来了中央的一纸调令,让他回建业。原来杜预派了精锐部队奇袭张政后,猜到他不会上报,就把俘虏押到了建业,全部送给孙皓,吹嘘如何大获全胜。孙皓一听,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张政这个人不老实啊,盛怒之下撤了他的职。

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279年,杜预上书晋武帝请求灭吴。

刺史女儿看中王濬

杜预是清道夫,真正的终结者是叫王濬。

王濬同样是“官二代”,祖上也是部级干部。喜欢读书,人长得相当帅,但比较邋遢,不修边幅。有点像古惑仔,邻居都认为他是小混混。

长大以后,不知道受到哪个高人指点,突然醒悟,浪子回头,发誓成就一番伟业。一天,乡里人看到他翻新老房,门前还修了一条路,本来只需双向两车道的,他开了八车道。别人都奇怪,问:开这么宽干吗啊?王濬说:我将来做了大官,迎接我的仪仗队会很庞大,这条路就是留给他们的。

大家哈哈大笑:你没发烧吧?不要白日做梦了。

王濬答:陈胜不是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魏河东刺史徐邈有个女儿,才貌双全,挑来挑去找不到合适的。徐邈也着急,眼看就要成剩女。他请一帮年轻的下属来吃饭,让女儿在里面偷偷观看,女儿看到王濬,心动神摇,一见钟情,告诉了母亲,徐邈就把女儿嫁给了王濬。

王濬造的船规模巨大

王濬做过羊祜的参军,实际他比羊祜要大15岁。在羊祜的推荐下,272年,王濬任益州(今成都一带)刺史。在益州期间,王濬立志完成不朽功业,满脑子想的都是灭吴。这一年,他67岁。

为了早点实现梦想,王濬原来只派了五六百人造船,后来增加到1万人,1年就造了大批战船。他造的船,每艘可装2000多人,船上能骑马奔驰,如履平地。大船周边围着木栅栏,中间修建城楼望台。在船头画上各种鸟首怪兽,用来恐吓江神,在当时规模类似于航空母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无古人。

建平的东吴太守吾彦一天巡视江边,看到大量的碎木片浮在江上,浩荡而下。吾彦大惊,赶紧派人带上木片,到建业向孙皓汇报,说:晋肯定在造大船,将进攻东吴,我们要增补力量,加强防备。

孙皓不听。

279年,王濬上疏晋武帝,说:灭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我造船已经7年,船身慢慢腐朽损坏;我也70多岁了,离死期不远。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这样的好机会。

标签: 西晋杜预王濬西晋灭吴之战

更多文章

  • 祖约东晋时期的将领镇西将军祖逖之弟祖约生平(苏峻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祖约,晋朝,东晋将领,苏峻之乱

    祖约(?-330年),字士少,东晋将领、叛臣,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镇西将军祖逖之弟。在兄长死后任豫州刺史,并接掌其部众,但不仅不能延续兄长北伐事业,更无法抵抗后赵石勒的进攻,失去早前北伐所收复的失地。327年,与苏峻一起发动叛乱。但期间先被后赵军击败,后又朝廷勤王军所攻,被逼投奔后赵。330年

  • 唐朝“奉天之难”是怎么发生的 晚唐衰落的标志性事件“奉天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适,奉天之难

    唐德宗李适(kuò)是代宗李豫的长子,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年仅十四岁。他的祖父李亨,那个时候还是太子他的父亲李豫是皇长孙。作为李隆基的重孙子,李适的童年过的并不幸福。因为,祖父李亨虽然贵为太子,但是在朝廷上处处受到宰相李林甫的刁难,甚至是迫害。所以,对于李亨的子孙生活的都是如履薄冰。安史之乱暴发后

  • 平凉劫盟——大唐历史上最屈辱的历史,也是唐朝历史的拐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平凉劫盟

    大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四月十九日,上午或正午,平凉(今甘肃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发生了一件影响我国前史进程的严重事情,史称“平凉会盟”或“平凉劫盟”。其时平凉被吐蕃占有,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乘机劫唐主盟使浑瑊(jiān)。因吐蕃在军事上屡遭挫败,尚结赞遂图谋劫获浑瑊,

  • 唐太宗为何认为“征伐高句丽”是场失败的战争?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唐灭高丽之战,李世民

    贞观十八年(644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是贞观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最大的一次决策失误,唐太宗本人都说:“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不会让我跑这一趟!”连唐太宗自己都这么说,征伐高句丽自然成为“太宗黑”们的集体HIGH点。某国一批不要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背景?哪个皇帝当政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唐朝,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唐灭百济之战后续:高句丽成为唐军新的目标(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灭百济之战,唐朝,朝鲜,,唐灭高丽之战

    随着百济被唐朝新罗联军消灭后,唐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剩下的高句丽。苏定方率唐军主力约十万,分道北上进击。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了熊津都督府等五个都督府(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下辖37州250县。唐朝委任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统兵镇抚全境,又命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委派当地的酋长

  •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隋炀帝,高丽,,唐灭高丽之战

    一、背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此同时,唐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62

  •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还是楔形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说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很多朋友都认为是中国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也有人说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那么哪一种才是正确答案呢?世界上最早古老的文字到底是哪一种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的知识。甲骨文前面说了,大部分的争议都存在于甲骨文和楔形文字之间。那么我们就分别说说这两种文字。

  • 商朝文字介绍 中国商代文字甲骨文的出现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朝文字,商朝,古文字,甲骨文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各种质料上留下来的文字都与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文字,也是当时实际使用的文字。对于这种占卜记事文字的名称,开始有人叫它作“龟版文”、“龟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