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泰州学派一代宗师李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中古自由学派鼻祖

泰州学派一代宗师李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中古自由学派鼻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3/12/30 13:38:49

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府人,汉族。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学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举人,历任河南共城(今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户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仕宦生涯历21年,于万历九年到湖北客居于耿定理家,教授耿家子弟,潜心研究学术。主要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他崇尚儒家学说,但反对当时把程朱理学作为评价是非的唯一标准;强调为社稷民生着想、关心百姓生活才是“真道学”;提倡个性自由、官民平等男女平等,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主要地位。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

标签: 明朝,李贽泰州学派

更多文章

  • 泰州学派创始人是谁?有哪些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泰州学派

    王艮,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生于成化十九年六月十六日,即1483年7月20日。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即1541年1月2日。享年五十八岁。王艮,生活在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的上半叶。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衰落的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手工业者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衰败没

  •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艮的主要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艮,泰州学派

    王艮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嘉靖十九年(1541年),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灶户(从事盐业生产)的家庭,,7岁就读乡塾,11岁因贫辍学,随父兄烧盐。19岁起,多次到山东经商,曾一度习医。后转而治学,成为泰州学派

  • 孙恩、卢循起义中的卢循是谁 历史上卢循是怎么死的(孙恩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孙恩,卢循,孙恩、卢循起义,孙恩之乱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晋末群雄之一。东晋末年,随孙恩起兵反晋,在孙恩死后接替天师道起义军领袖,史称“孙恩卢循之乱”。后乘东晋桓玄作乱之际,攻占广州,据十七郡,称雄岭南,自封平南大将军和广州刺史,设置百官。占据岭南八年之

  • 孙恩起义:为东晋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孙恩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恩起义,孙恩之乱

    孙恩简介,孙恩是东晋琅琊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家族信奉的是五斗米道,所以孙恩也信奉五斗米道。他的家族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去的,所以整个家族并不是出于上层的大家族,相反他们家族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孙恩动画剧照孙恩开始和叔父孙泰一起,后来孙泰因为要起兵推翻东晋政权,所以被当

  • 晋朝开国,定策灭吴的第一功臣,死后却后继无人(西晋灭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炎,羊祜,晋朝,,西晋灭吴之战

    羊祜像公元263年,曹魏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代魏自立,改国号 “晋”,史称西晋,孙吴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最后一个幸存政权。西晋建立后,占有广大北方及巴蜀地区,统治区域辽阔,政治稳定,军事力量强大,大有统一全国之势。晋武帝司马炎素有吞吴之志,更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而此

  • 王浚是谁?西晋灭吴功臣王浚的大功为何被抹杀(西晋灭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晋灭吴,王浚,司马炎,西晋灭吴之战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著名的诗叫《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首诗的思想和感情是怎样的,单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分明地看到它对西晋平吴第一功臣王浚的肯定,正是王浚率

  • 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西晋灭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晋,杜预,王濬,西晋灭吴之战

    导读: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性格又

  • 祖约东晋时期的将领镇西将军祖逖之弟祖约生平(苏峻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祖约,晋朝,东晋将领,苏峻之乱

    祖约(?-330年),字士少,东晋将领、叛臣,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镇西将军祖逖之弟。在兄长死后任豫州刺史,并接掌其部众,但不仅不能延续兄长北伐事业,更无法抵抗后赵石勒的进攻,失去早前北伐所收复的失地。327年,与苏峻一起发动叛乱。但期间先被后赵军击败,后又朝廷勤王军所攻,被逼投奔后赵。330年

  • 唐朝“奉天之难”是怎么发生的 晚唐衰落的标志性事件“奉天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适,奉天之难

    唐德宗李适(kuò)是代宗李豫的长子,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年仅十四岁。他的祖父李亨,那个时候还是太子他的父亲李豫是皇长孙。作为李隆基的重孙子,李适的童年过的并不幸福。因为,祖父李亨虽然贵为太子,但是在朝廷上处处受到宰相李林甫的刁难,甚至是迫害。所以,对于李亨的子孙生活的都是如履薄冰。安史之乱暴发后

  • 平凉劫盟——大唐历史上最屈辱的历史,也是唐朝历史的拐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平凉劫盟

    大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四月十九日,上午或正午,平凉(今甘肃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发生了一件影响我国前史进程的严重事情,史称“平凉会盟”或“平凉劫盟”。其时平凉被吐蕃占有,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乘机劫唐主盟使浑瑊(jiān)。因吐蕃在军事上屡遭挫败,尚结赞遂图谋劫获浑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