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水之盟具体有哪些内容?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水之盟具体有哪些内容?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05 更新时间:2024/1/4 3:10:51

763年安史之乱后,吐蕃军队趁乱大举进攻唐朝因唐朝地方将领与唐中央产生矛盾而故意放吐蕃入侵加上宦官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使得唐中央视未能及时布置防御导致吐蕃占领长安15天。唐代宗匆忙逃往陕州。虽然郭子仪施疑兵计使得吐蕃退兵,但吐蕃占领了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779年,唐代宗病逝后,唐德宗主动派遣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诏书中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建中四年(783年),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幕府齐映、齐抗、鸿胪卿崔汉衡、计会使于頔、樊泽、入蕃使判官常鲁在清水县,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颊藏、论臧热、论利陀、论力徐会盟,厘定两国边界:“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尽大河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

之后,爆发了泾原兵变,吐蕃表示可以帮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应让出安西和北庭,吐蕃后来仅出一偏师二万,叛乱平定后,唐德宗想让驻守西域的李元忠与郭昕回长安,被李泌劝止。之后吐蕃违背“会盟”约定,连年进犯唐境。786年,唐将李晟率唐军两败吐蕃之后,吐蕃知道无法再依靠武力从唐朝这里捞到更多的便宜,于是使诈,派使者通过大唐另一名将马燧向唐朝廷乞和罢战。马遂并未看出吐蕃的诈计,向唐皇帝德宗请示许和。软糯的德宗允诺和谈。并把连败吐蕃的主战名将李晟罢免,削夺兵权。使诈的吐蕃一方,继续向唐朝提出要求,指名要唐朝派另一名将浑瑊主持会盟。

这第七次次会盟就是就是平凉会盟,吐蕃利用软弱的唐德宗急于和平的念头,用和谈做诱饵,诱使德宗除掉主战的李晟;再在会盟的现场把主持仪式的浑瑊擒获;对于会盟其重要促进作用的马遂,因此也会背负罪名,被唐朝廷除掉,这样一来,除去这三个名将,吐蕃进攻和唐朝就没有阻碍了。但在会盟现场吐蕃伏兵四起的时候,作为吐蕃首要的擒拿对象浑瑊,在逃离现场险境之后被看破吐蕃诈谋的骆元光、韩游瓌救回。

当吐蕃在会盟现场使用“劫盟”手段失败,在此时被报告给唐朝廷之后,唐德宗幻想和谈求和平的路子被堵死,于是用主战的李泌等人,唐朝为了收复失地与吐蕃恢复交战状态。

清水会盟后,虽然一时间唐对吐蕃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但吐蕃并未因此获得多少好处,反而由于过度的贪婪和扩张欲望造成后续平凉会盟的失败,在持续扩张事,同时和唐、大食、回鹘为敌,使吐蕃由盛转衰,使自身政权逐渐瓦解。

更多文章

  • 清水之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耻辱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水之盟,清水会盟,清水盟约,吐蕃,唐朝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反唐,沉溺于大唐盛世迷梦中的人们在撕裂中醒来,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剜心之痛,知道763年这场史称“安史之乱”的叛乱才得以平息。盛唐人们常常把内忧与外患并用,“安史之乱”这场内忧使盛唐气象十去其五,而来自于宿敌吐蕃导致的外患更使唐朝如鲠

  • 从清水会盟到平凉劫盟,再到长庆会盟,浅谈安史之乱后唐蕃的“爱恨情仇”(清水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吐蕃,安史之乱,清水会盟,平凉劫盟,长庆会盟,清水之盟

    唐代吐蕃国自西勃兴,与唐王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则或征伐防御,亦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约略持续了二百余年。其中有一次讲和会盟就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举行的。清水之盟,即清水会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与吐蕃第六次会盟、第三次议定边界。

  • 唐蕃清水盟约:中国历史上第一款割地卖国条约(清水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蕃清水盟约,不平等条约,吐蕃,唐朝,清水之盟

    一、一心讲和自662年龟兹弃唐投蕃,苏海政统率的唐军为了苟且逃生,竟然临阵以军资贿赂蕃军开始,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大唐在西域和河陇两条战线上丧师失地,被吐蕃人打得节节败退,领土大块丢失,先后于西疆战没的将卒多达四五十万,受伤、溃散者不计其数,随军的民夫更是折损了数百万之多。在频频败绩、饱受欺压之下,实

  • 重元之乱是谁发起的?最后夺位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重元之乱,辽国,滦河之变

    耶律洪基的祖父耶律隆绪,辽史称为圣宗。圣宗长子宗真,次子重元。宗真性格慈和宽厚,重元则极为勇武,颇有兵略。圣宗逝世时,遗命传位于长子宗真,但圣宗的皇后却喜爱次子,阴谋立重元为帝。辽国向例,皇太后权力极重,其时宗真的皇位固有不保之势,性命也已危殆,但重元反将母亲的计谋告知兄长,使皇太后的密图无法得逞。

  • 重元之乱:辽国皇族内部帝位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元之乱,辽国,滦河之变

    重元之乱亦称“滦河之变”,是辽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事件。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重元父子及其同党四百余人乘道宗往太子山(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秋捺之机,发动叛乱,进攻道宗行宫。重元自立为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由于南院枢密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率宿卫士卒反击,政变被粉碎。涅鲁古战死,重元自杀。兴宗在位时

  • 什么是重元之乱 重元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重元之乱,辽国

    重元之乱亦称“滦河之变”,是辽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事件。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重元父子及其同党四百余人乘道宗往太子山(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秋捺之机,发动叛乱,进攻道宗行宫。重元自立为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由于南院枢密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率宿卫士卒反击,政变被粉碎。涅鲁古战死,重元自杀。兴宗在位时

  • 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平分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与马共天下,衣冠南渡,晋朝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多舛的一个王朝,上启三国,下启南北朝,共分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是大一统的王朝但东晋则是六朝之一,前有三国吴,后有宋齐梁陈,东晋是由琅琊王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扶持下建立起来,后世又称“王与马共天下”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东晋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代居于江左地区

  •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与马共天下,衣冠南渡,晋朝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

  • “王与马共天下”中王与马分别是指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朝,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

    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有人不清楚“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其实在字面上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是非常的简单的。这是指当时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和皇帝力量势均力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当时琅琊王氏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晋元帝司马睿 王与马共天下起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皇族争权,重臣王衍却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

  • 揭秘:历史上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历史,晋元帝,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後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