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少林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为何独尊禅宗少林?

少林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为何独尊禅宗少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84 更新时间:2023/12/27 5:30:31

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山传言外,十方法教是祖元。这是少林寺山门前石坊上的一幅对联,说的是少林寺在佛教寺庙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四海第一”,“十方祖元”,在佛教圣地林立的华夏大地,位于中原中岳嵩山的少林寺为何能敢称第一,少林禅宗又为何能在中国佛教的十大宗派中独树一帜呢?追本溯源,不难看出,这与历代帝王独尊少林禅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少林寺是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悠久的历史的禅宗祖庭,由于“少林武功甲天下”的少林僧人以闻名于世的武功留下了许多仗义救人、扶危济困的动人传说,写下了“十三和尚救驾唐王”和英勇抵御倭寇、保家卫国等历史辉煌篇章,因此使少林寺成为历朝历代的帝王最为重视、关注和护佑的寺庙。根据史料记载,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印度一位名叫佛陀,也称跋陀的高僧修行而建造的。孝文帝笃信佛教,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印度僧人佛陀来洛阳传法,很受朝廷尊祟。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们修建寺庙,供给衣食。因寺庙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遂命名为“少林寺”。佛陀在少林寺专心翻译佛经,收徒子数百人,传授小乘佛教。高足弟子有慧光、道房和僧稠等人。

少林寺第二位高僧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菩提达摩。他是南天竺,即古印度国秀玉王之子,经历三年寒暑来到金陵,当时中国正值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佛教上南方重视义理,北方重视禅学。达摩与梁武帝萧衍话不相投,就来到北魏洛阳,深得北魏朝廷的青睐,后长住少林寺传授禅法。达摩主张的坐禅壁观,修佛教“大乘空宗”。达摩被尊为禅宗鼻祖,少林寺也成为禅宗的祖庭。隋朝为巩固王朝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赐少林寺柏谷坞屯田一百顷,使少林寺成为了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佛家庄园。

大唐帝国的建立因为得到少林寺僧人的帮助,朝廷更是不断赐给少林寺大量财物,还经常大兴土木,修筑佛塔宝殿,皇帝、皇后也常游幸嵩山和少林寺,尊为佛门宝地。当时的少林寺拥有土地多达一万四千多亩,寺基五百四十多亩,寺庙建筑五千四百一十八间,僧人二千多名。正如《少林寺碑》所记:“妙楼高阁,俯瞰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天册万岁元年,即695年,武则天封把嵩山,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登封县名,由此而得。开元十年,即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天文学家僧一行到少林寺修建玉殿,僧一行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梵天宫殿”,雕工极其精湛,“使之悬日月光华,建佛地园林,动烟云气色

”。少林寺面貌焕然一新。

宋代理学兴起,佛、道、儒三教合流。理学家的思想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宗及禅宗祖庭少林寺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宋雍熙年问少林寺所藏佛经达到九千五百余卷,少林寺被称为“天下第—名刹”。到了元朝,少林寺更是兴盛于一时,元世祖忽必烈钦命福裕和尚前住持少林寺。在此期间,福裕创建了少林寺的钟楼、鼓楼,“兴什起废,训徒说法,施者如岳,来者如归市”。当时有僧人两千多名。元朝时,少林寺对外开放,日本僧人邵元“久居少林”,担任执事僧、“当山首座”和尚等职务,并屡有建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做过和尚,对佛家寺庙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明朝的历代皇帝对少林寺也是呵护有加,经常加以整修,使金碧辉煌的殿宇常修常新。由于少林僧人在抗击倭寇战斗中为明王朝拼死效力,朝廷不仅免除少林寺的粮差,还为少林寺新修了千佛殿。明朝历代帝王的皇子中,先后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

清朝对少林寺的重视程度到了空前的地步,康熙皇帝亲笔御书“少林寺”三字,使千年古刹更是风光无限。在大规模的整修重建中,以雍正十三年的工程规模最为浩大。雍正皇帝亲览寺图,审定方案,把雍正十二年漕运节省米价和河南省的积存公款全部花光,寺周围成材柏树砍伐殆尽,创建了少林寺山门,重修了千佛殿、寮房等寺院建筑。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现在少林寺御碑亭内还保存着《乾隆御制诗碑》,碑上录上乾隆书写的唐代诗人沈佳期韵《宿少林寺》五律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千四百多年来,尽管少林寺屡遭战火焚烧,但是由于受到历代朝廷的重视和关护,也是屡烧屡建,才使少林寺这一千年古刹光彩不灭,辉煌永存;才使“十方法教是祖元”的少林禅宗佛光普照,法轮长转;才使《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天籁之音拥有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标签: 少林寺历史

更多文章

  • 少林寺是如何创立的:少林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少林寺,历史

    1.宗教的稳定性寺院的内在稳定性是少林派武术得以在寺院中长期发展和延续的保障,不至因战乱和朝代更替使其中断和停滞。寺院的超世俗性又使得武术脱离世俗观念的糟粕静心参悟武术的真谛,久而久之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林派武术。少林武僧因为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而佛教禅定是佛门重要的修炼方式之一,所谓禅定即:调和身

  • 国际联盟简介:根据凡尔赛条约成立的国际组织(越法凡尔赛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国际联盟,凡尔赛条约,一战,,越法凡尔赛条约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处于高峰时期,国联曾拥有58个成员国。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其存在的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不过国联缺乏军队

  • 凡尔赛条约的破坏:希特勒怎样突破条约限制的(越法凡尔赛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凡尔赛条约,希特勒,德国,越法凡尔赛条约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凡尔赛和约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根据1919年6月28日的凡尔赛和约,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

  • 凡尔赛条约的影响: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越法凡尔赛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凡尔赛条约,德国,,越法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的影响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作为战败国将丧失13%的领土,赔偿32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外加每年5亿美元的利息;出口产品被征收26%的额外费用,丧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陆军只能保留10万人,海军主力战舰不得超过6艘,不得拥有潜艇、飞机、坦克或重炮等攻

  • 睢阳之战的意义:大唐历史上最为铁血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睢阳之战,意义

    睢阳之战意义: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的着名战役,由张巡领导的决策团体,率领数千守士,死死拖住十倍于己的敌人,最终为收复长安赢得时间,对平定安史之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载(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

  • 睢阳之战经过:大唐安史之乱中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睢阳之战,经过,转折点

    睢阳之战经过: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

  • 清朝御膳房天价采购 鸡蛋竟超市场价3000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御膳房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有一个专门的厨房,叫做“御膳房”(匾额上写的是“膳房”,没有“御”字),皇帝的早餐和午餐都由这个厨房供应(晚餐一般由陪宿的嫔妃供应,每个嫔妃也都有一个专门的厨房,统称“内膳房”)。网络配图为了让皇帝把早餐和午餐吃好,御膳房配备了一大批太监,光总管就有两个,副总管6个,负责具体工作像

  • 明代以前没有御膳房 皇帝并不是天天吃山珍海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御膳房

    很多人以为,皇帝的饭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实,这是“清宫戏”的效果。历史上,只有清代设置御膳房,掌管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隶属内务府,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明代没有叫“御膳房”的机构,但皇帝要吃饭这是肯定的。明朝负责给皇上做饭的机构是光禄寺,是个“副部级单位”, 因为知府只有正四品,而光

  • 御膳房厨师9000多人 明朝皇帝到底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御膳房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以后,百废待兴,天下百姓还没有从那个战乱的年代恢复过来。朱元璋时常想起幼年时期生活的艰苦,江山得来不易。坐上皇帝宝座以后,身体力行,崇尚节俭,日常饮食不过是“常供”,即家常便饭,并没有珍异美食。每天早晚进膳,必有一道豆腐,以表示自己不敢奢靡。明宫的膳食机构明朝宫廷的膳食管理,

  • 嘉靖皇帝:大明纵欲皇帝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中国六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中国六大名著

    这一回说到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讲的是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见满城家家门口放一个鹅笼,笼子里养的却不是鹅,而是五、六岁的小孩子。而原因,竟是当地国王要用小孩子的心肝来煎药服用,据说有千年不老之功。自然,这说的是比丘国。比丘国又在何处呢?那便是今日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尼泊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