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昭襄王嬴为何要自毁长城逼死白起?只因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白氏七贤)

秦昭襄王嬴为何要自毁长城逼死白起?只因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白氏七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84 更新时间:2023/12/28 12:43:56

如果要问到战国时期战功最显赫名气最大的名将,此人非白起莫属:白起自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中一战成名以来,连战连胜,可以用六国闻之丧胆来形容,长平之战时赵括都说过如果秦军主将不是白起的话,他有把握战胜。白起战功赫赫成为秦昭襄王嬴稷手中的利器,兵锋所指六国拜服。

与此同时如果问到战国死得最冤枉的名将,白起也一定榜上有名:在赢得长平之战的重大胜利之后,白起和秦王嬴稷却在是否继续攻打赵国的问题上意见不合,最后秦王召白起重新出山被白起拖延之后,前257年在相国范睢的谗言之下秦王怒而赐剑令白起自杀。秦王嬴稷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在白起死后的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在信陵君的指挥下大败秦军并一直尾追秦军至函谷关,如果当时白起还在的话,秦国当不至于遭受如此大败!为何秦王明知白起在军事上对秦国的重要性还要自毁长城逼杀白起?其实这背后有比较深层次的塬因,对秦王赢稷来说,杀了白起他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我们分析下塬因。

第一,长久以来,郿县号称是「秦国第一县」,它是老秦人部族的集聚地,也是秦国最大的兵力来源地,秦国的百年世家孟西白叁族(孟西白指的是成就秦穆公春秋霸主的叁大名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世居于此,逐渐成为秦国的特权阶层,虽然商鞅变法后孟西白叁族遭受相当程度打击,但是到秦昭襄王时叁族特别是白氏重新渐渐掌控了部分军权,当时秦国军权大部分落入郿县孟西白叁族和以司马梗,司马靳为首的夏阳司马氏手中。

秦王嬴稷虽然在位时间很长,但是前期40年左右大权都在秦宣太后和其弟也就是秦王嬴稷舅舅魏冉、芈戎等人之手,一直到公元前266年秦王嬴稷才在范睢的建议和支持之下罢了宣太后之权并把魏冉、芈戎等人驱逐出了秦境之后,秦王嬴稷才算真正夺回和掌握了王权。但是也仅仅是王权而已,和王权同样重要的军权却不在自己手上,秦王迫切需要收回包括军权在内的全部权力,可是白起和司马梗等人却没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秦王嬴稷逼杀白起深层次的塬因其实就是为了收回对秦王来说至关重要的军权,果然白起自杀后,国尉司马梗被罢免,其后司马靳被杀,秦王收回军权的努力得到了成功。

第二,秦宣太后以及魏冉、芈戎等人都是楚人,他们把持了秦国朝政大权41年之久,虽然秦王嬴稷收回了王权,但是朝中仍然支持或者说同情秦宣太后和魏冉、芈戎的不在少数,白起恰恰就是由魏冉重用和提拔上来的,为了彻底清除朝中楚人实力和彻底掌控朝政,借白起抗命杀之也在情理之中。

第叁,白起杀心太重,长平之战坑杀40余万赵军,使得天下纷纷,六国无不对此激愤不已,秦国和秦王嬴稷遭受了空前压力,此时杀了当事人白起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

第四,白起在军中影响力实在太大,王陵王龁之所以迟迟不能攻克赵国都城邯郸和此也有一定关係,杀了白起有利于秦王自己提拔和重用的大将王陵王龁等人取代白起更快的掌控军队。

所以,对白起来说,他被逼自杀死得是有点冤枉,但是对秦王嬴稷来说,杀了白起可以夺回军权和消除白起等人在军中的影响力,还可以给六国一个交代,在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制度下,失去白起可能一定时间内秦国会遭受一定损失和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影响不大,一句话,秦王嬴稷杀了白起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

更多文章

  • 秦国“不败将军”白起 晚年为何死得如此凄惨?(白氏七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白氏七贤

    秦将白起为秦国的统一建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他为了秦国是鞠躬尽瘁,但是晚年却不得善终。他为何会落得如此地步,且看被誉为秦国“屠夫”和“不败将军”的白起,是如何走下神坛的?秦国历史上有两次杀人最多的记录,第一次就是伊阙之战和长平之战,这两场战役的将领都是白起,一共死了六十四万人,用屠夫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 唐诗四大家之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白氏七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白居易,白氏七贤

    人物生平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

  • 白居易应举了几次?他与关盼盼的死有什么关系(白氏七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居易,李白,唐朝,关盼盼,白氏七贤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想必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白居易家境优越,又有几分才华,入世做官乃是小菜一碟。其实不然。白居易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气,全靠他自己打拼出来的。可能他个人并不在乎那些名利之物,可如果想要为民服务,替老百姓着想的话,就必须要做官。做官的第一步就是应举。白居易应举倒是参与了

  • 历史的拐点河南之战:它的行军路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匈奴,汉朝,卫青,霍去病,河南之战

    汉朝建国前连年征伐,国力羸弱,修养生息,直到文景之治一直采用的是和亲政策。匈奴“外甥”也是一直欺负“舅舅”汉朝,战争不断,汉朝基本处于吃亏的状态,直到汉武帝即位。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鼎盛,战马成群。武帝反击的机会终于到了!公元前127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等地,汉武帝派卫青反击。卫青采用

  • 河南之战是怎样爆发的?河南之战的发生过程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汉,河南之战,左贤王,卫青,李息

    公元前127年(西汉元朔二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 ,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

  • 百家争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归纳总结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当时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已经没有了实质上的威信,各地的诸侯们纷纷崛起。他们不约而同地招揽人才,改革变法,希望能使国家富强起来,继而迫使周边小国臣服他们,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梦想。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中国历史上先

  • 百家争鸣实情:百家争鸣并无“百家”而是十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百家争鸣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战国,争霸战争层出不穷,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想争当天下霸主,百姓苦不堪言。百家争鸣画像不过政治上的分裂,往往早就文化上的大发展,大繁荣。由于各国诸侯们都需要人才来辅佐他们实现称霸的梦想,所以对人才尤其是有真才实学的士子都给与很好的礼遇,像齐

  • 解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是谁提出的?(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董仲舒,百家争鸣

    一直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成为汉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标签,一个代名词,这件事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也被后人讨论得沸沸扬扬,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后来有人早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理论的第一个提出者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是汉代权

  • 五国攻秦之战伤亡如何?总共投入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秦国,齐国,魏国,五国攻秦之战

    著名连横鼓吹者张仪入秦后,受惠文王重用。秦派张仪至魏,游说魏惠王(即子罃)连横事秦,未成功。秦企图以武力迫魏就范,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发兵攻魏河内,占领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攻占韩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及义渠之郁郅(今甘肃庆阳)。秦的扩张,促使各国联合。周慎

  • 五国攻秦之战:五国垮了,秦国却越来越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春秋战国,楚国,齐国,五国攻秦之战

    为什么都垮了,而秦没有垮?前者是燕国处心积虑,墙倒众人推,大家利益一致,所以特别卖力,再加上楚国在后面补刀(先打着救缓,实质谋财害命,好阴险啊)。后者只是一时兴起,各国各有矛盾,所以就散了。为什么齐一下子垮了,而秦越战越勇,因为前者虎落平阳,仍然骄横跋扈,任用奸相,错信奸人(楚国以救援之名,实质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