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伪楚存在的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会成立伪楚?

伪楚存在的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会成立伪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20 更新时间:2024/1/3 23:09:23

伪楚,国号“大楚”,“楚”,又称“张楚”,为“靖康之耻”后金国扶植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定都金陵。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加以统治,伪楚政权便是其一。伪楚政权存在时间虽短,但其的出现却是两宋交替的重要事件,起了承前后的过渡作用。

公元一一二七年三月七日,金国册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为皇帝,国号“大楚”,定都金陵,并与金国以黄河故道为界,史称“伪楚”。即位以后,张邦昌曾做出过一系列用以彰显其忠心于北宋朝廷、不敢轻越君臣本分的行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有的以此为其忠心于北宋朝廷、无意贪图皇位的佐证,有的以此为其故作掩饰、用以自保性命的动作,莫衷一是。

公元一一二七年四月一日,金国军队虏劫徽钦二宗、北宋宗室、在京官员及大批战利品北归。次日,张邦昌听从大臣吕好问的建议,派人四处寻访康王赵构,并计划出迎宋哲宗废后孟皇后入宫垂帘听政。九日,宋哲宗废后孟氏入宫垂帘听政,张邦昌尊之为元佑皇后。

公元一一二七年四月十日,张邦昌正式宣布退位,仍称太宰,宋哲宗废后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伪楚”政权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存在时间不过三十三日(亦作三十二日)。其后不久,元佑皇后撤帘归宫,宋高宗赵构正式即皇帝位,建立南宋政权,并封张邦昌为郡王。同年七月,因宰相李纲言,宋高宗赵构派殿中侍御史马伸赐死张邦昌于长沙。

标签: 伪楚南宋金国

更多文章

  • 伪齐和伪楚是怎么回事 伪楚存在于什么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金,伪楚

    北宋“靖康之变”,金军南下攻破汴京,俘虏钦徽二宗,占领宋朝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加以统治。伪齐政权伪齐政权作为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在其存在期间充当了金国对中原人

  • 北宋灭亡后存活33天的伪楚政权:张邦昌伪楚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张邦昌,伪楚政权

    导读:宋金争战期间,志在必得的金朝最初的目标其实是在俘获宋朝皇帝以后,将其作为手中的政治筹码,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将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全部在京皇族宗室押送北上,就是以为了让他们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意在将赵宋皇室之合法继承人斩草除根,再卵翼一个傀儡政权,作为金朝的藩属国,进而构成一道金宋

  • 秦赵番吾之战的后续影响:赵国日渐衰弱最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番吾之战,李牧,秦军,

    番吾之战中秦军战败的消息传来,秦王政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军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李牧竟有如此高明的指挥之才。为扭转败局,秦王政召文武近臣聚集咸阳宫,商议对策。商议认为赵国全国大饥,国力不强,民心不稳,赵军缺乏充足的粮草储备,损失的兵力也难以得到补充。赵军久暴于外,必定将乏兵疲,难以持久。而秦军

  • 番吾之战的经过:大将李牧率军击溃秦军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番吾之战,李牧,秦军,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又大举进攻赵国。这是第三次攻赵。其兵力部署是:南路军推进邺邑平阳,从南面威胁赵国首都邯郸,北路军推进太原,经太行山进攻番吾要地。面对秦军的来势汹汹,赵王迁并不怎么慌乱,因为他身边尚有将军李牧在,宜安之战中,就是这位能征善战名扬于时的大将为赵国建树了奇功。但是,赵王

  • 秦赵番吾之战简介:赵国最后一次对秦军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赵国,番吾之战,

    番吾之战,此战,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但赵国已无力再战,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秦王政十五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军兵分两路攻赵,一路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今属河北)进迫;一路由太原取狼孟(今山西阳曲

  • 宜阳之战的后续影响:东周王朝最终被秦军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宜阳之战,秦国,中原,

    我们知道,延续约800年之久的周王朝最终是让秦国给灭掉了。秦国远在西部蛮荒之地,它怎么能灭掉定鼎洛阳的东周王朝呢?这原因说是秦国的强大,或说是周王朝的没落都是对的。但更为关键的原因,却在于它“决胜宜阳”的东进战略。宜阳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大县,又是周室的西部屏障,攻下了宜阳,不仅灭周如探囊取物,东进中原

  • 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秦国的统一过程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宜阳之战,秦国,中原,

    秦拔宜阳之战,在秦的统一过程中有重大意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大治。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孝公死,子驷立。商鞅被诛,但秦法未败。驷即位的第十三年,秦继齐、魏之后,始称王,是为秦惠王。《史记》说:“其后诸侯皆为王。”秦惠王雄才大略,广揽各国贤才为己用,张仪入秦为相。张仪向秦惠王献计,力主

  • 解密:史书战国策中是如何记载秦攻宜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策,史书,宜阳之战,

    秦攻宜阳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

  • 宜阳之战简介:秦国中原战略的一次重要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宜阳之战,秦国,中原,

    攻韩、窥周,是秦国控制中原的战略目标,夺取宜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的重要步骤。秦武王三年(前308)派大将甘茂,实施宜阳计划。宜阳名为县,实为郡,积聚上党、南阳两郡财富,是军事重镇。韩国方面势在必守,且实力雄厚,防守坚固;秦国方面,甘茂提兵远征,又有樗里疾、公孙郝等公族从内部掣肘。甘茂出使魏国,相约共

  • 解密:秦楚鄢郢之战之后留下了哪些轶事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鄢郢之战,白起,楚国,

    臭池据《水经注》所载:鄢郢之战中,秦将白起见久攻不下,决定引水灌鄢(湖北宜城)。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在一个叫熨斗陂的地方入注成渊,水流冲垮了城池的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故称熨斗陂为“臭池"。白起渠据说白起灌鄢的水是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南漳县武安镇蛮河上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的,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