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初南北榜事件:因地方差异引发的科举争议(南北榜案)

明初南北榜事件:因地方差异引发的科举争议(南北榜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3/12/26 16:26:58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 、南北榜之争 、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陈三吾为第一,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南北榜案以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

1397年发生的“南北榜”之争。其实并不是一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事件,而是一场统治者利用科举来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士人的政治事件。

标签: 南北榜朱元璋科举南北榜案

更多文章

  • 明光宗朱常洛与三大案:明末三大案都跟他有关( 明末三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光宗,明朝, 明末三大案

    明宫三大疑案始末:朱常洛为太子时,有人受了指使冲入东宫想杀他,这不由得让人怀疑他在被立为太子时的艰难,两者之间有联系吗?朱常洛当上皇帝后,龙椅还未坐热,二十九天就死了,他吃的两颗红丸引起了一场纷争。朱常洛喜欢的李贵妃在其死后,想挟太子垂帘听政,结果被赶出了乾清宫。三个与光宗相关的案件,竟是如此的复杂

  • 移宫案是什么?为什么说明朝的移宫案是疑案( 明末三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移宫案,明朝皇帝, 明末三大案

    移宫案是什么?光宗去世后,西李据守乾清宫,与心腹太监魏忠贤要挟皇太子。李氏还要求官员要先将奏章给她看,再给朱由校看,导致强烈反弹。群臣也因此联合要求西李移宫。在群臣催促下,西李不得不移出乾清宫。结果四年后,熹宗又封西李为康妃,次年更颁布《三朝要典》,颠倒三大案的黑白。“移宫”,按照字面理解,就是从一

  • 明朝红丸案始末:历史上的红丸案是怎么回事?( 明末三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红丸案, 明末三大案

    明朝历史上的红丸案是怎么回事?红丸案,为明朝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神宗的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红丸”,一种特殊的春药,以少女经血为药引,将皇帝朱常洛命归

  • 府兵们分布在什么地方?府兵有何行为准则?(府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府兵制,北魏,官员,

    由于废置不常,唐代军府总数也有增减,较多时有六百三十三府(一作六百三十四府)。军府遍布全国,关内道多达二百六十一府,占三分之一以上,依次为河东、河南、河北、陇右,其它诸道多不过十,少止二三府(江南、岭南)。这种布局体现了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政治、军事意图。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

  • 府兵制的结构特点:府兵的结构有着什么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府兵制,北魏,官员,

    府兵具有中央禁卫军性质,番上宿卫的府兵“十五日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日下,则教旗习战。无他赋役”。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北周武帝建德二、三年间(573~574)改府兵军士为“侍官”,意思是侍卫皇帝,表明府兵是皇帝的亲军,不隶属国。同时,又广募汉民入伍,免其服役。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

  • 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府兵制,北魏,官员,

    坊坊府并提,坊的制度怎样?“坊”“防”二字通用,《通典》卷一七一载,魏有孔城防,北周有通洛防。《元和郡县志》载北周有会宁防,《太平寰宇记》防作坊,魏时更有“六坊”的名目。《隋书·食货志》云:“六坊之众,从武帝而西者,不能万人,余皆北徙。”又云:“文宣受禅,多所创革。六坊之内徙者,更加简练,每一人必当

  • 解密:府兵制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军事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府兵制度,北魏,军队,

    府兵制度,起于西魏而盛于唐。中经北周到隋代,因为时代更革,自然免不了发生许多变化,可惜府兵材料保存到今日的太少,差不多没法研究。唐朝初期实行的是府兵制,中央设置军府,府中的士官从老百姓中挑选而来,他们平时耕种,战时召集到一起。府兵制不仅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保障了经济农业建设。其实一个制度成立,其

  • 府兵制的起源:府兵制到底是有谁最先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府兵制,北魏,官员,

    起源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 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杨坚 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 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隋开皇十年(590年),隋

  • 朱寘鐇叛乱的历史影响:权阉刘瑾因此被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瑾,正德,朱寘鐇叛乱

    朱寘鐇的叛乱无论是从实力还是结果来说,影响都不是很大。叛乱仅仅坚持了18天就宣告失败,既反映了明代宗藩实力不断弱化的事实,也反映了宗藩叛乱不得民心的无奈。不过,安化王的叛乱促进了刘瑾的倒台。刘瑾是否真的想要暗杀正德皇帝仍不清楚。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所编纂的记载以确定的措词说,刘瑾计划篡夺皇位,但除了午门

  • 朱寘鐇叛乱的过程:安化王叛乱是如何被平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寘鐇叛乱,明朝,正德皇帝,

    发动叛乱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春,驻守宁夏的游击将军仇钺和副总兵杨英领兵出御蒙古,总兵官姜汉,选精兵六十人为牙兵,由指挥周昂带领。周昂与千户何锦为安化王划策,于四月五日设宴诱杀地方官员起事。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等,在宴席上被何锦、周昂杀死。巡抚安惟学、大理寺少卿周东辞未赴宴,千户丁广等袭杀